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生活化的数学学习资源大量的存在于学生的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大千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人们离不开数学,因而数学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相似文献   

2.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相似文献   

3.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生活规律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中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从而喜欢数学、爱学数学、会用数学。  相似文献   

5.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冈此.作为教师要善于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把生活引进数学课堂,让课堂走向实际生活.  相似文献   

6.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  相似文献   

7.
张克娟 《学周刊C版》2010,(7):149-14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来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能巧妙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数学学习走进生活.那么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以及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庄莎莉 《教师》2010,(11):37-37
生活和数学的关系是当今教育的热点问题。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注意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他们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问题,通过实验、探索、思考、合作交流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资源,捕捉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凸显数学的本质特点,使数学课堂更具丰富多彩,使之成为生态的课堂  相似文献   

10.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资源,捕捉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凸显数学的本质特点,使数学课堂更具丰富多彩,使之成为生态的课堂  相似文献   

11.
戴阳 《考试周刊》2012,(41):68-69
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将生活中的事物与数学相联系,对教材进行生活化加工.使之转化为生活问题,通过对教材进行生活化的设计,让学生热爱学习数学.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作用和价值。从而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动力.领悟到学习数学的方法.并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主动使用数学知识,用数学思想解决生活问题。  相似文献   

12.
顾明 《考试周刊》2010,(21):93-94
生活化的数学学习资源大量的存在于学生的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大干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人们离不开数学。因而数学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13.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事实证明,只有将数学与现实背景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帮助学生真正获得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使他们不仅理解这些知识,而且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己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不但要把生活引进课堂,而且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会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学习是为我们的生活而服务,而生活又是知识学习的源泉。数学的学习更是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新课标中就强调学生要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提取数学信息,并探索出相应的数学规律,从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将数学知识、数学问题置身于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情境之中,教会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如何巧用生活之水来润泽小学数学教学呢?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促使学生主动有效地学习。  相似文献   

18.
数学生活化是指教学过程中关注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开展教学.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9.
吕学英 《黑河教育》2012,(11):30-30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