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名流杂志《读者》的前身《读者文摘》,自创办起至今,已经历了整整23年的成长历程。身为出版界的一员,作为《读者》杂志的读者,从其前身《读者文摘》创刊起就长期关注的读者,目睹了《读者》的成长,也目睹了《读得》所经历的岁月蹉跎,身为旁观者在此简叙《读者》,及其前身《读者文摘》的风雨星辰。  相似文献   

2.
国际新闻界     
美国《读者文摘》出台一项全球调整计划美国读者文摘公司7月27日宣布,作为新任董事长兼总裁托马斯·赖得上任之初的改革措施之一,该公司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一次全面调整。尽管《读者文摘》在美国已是许多家庭的必备刊物,但读者文摘公司仍然没有就此满足,据称此次调整将着眼于扩大读者范围,调整公司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今传媒》2002,(5)
在出版界,在喜爱报刊的读者 中,恐怕不会有人不知道中国《读者》和美国《读者文摘》的。就发行量和受众面来说,前者在中国名列前茅,后者全世界名列前茅。我国8000多种期刊,可与美国《读者文摘》比试一下,能引起美国《读者文摘》关注和兴趣的,是《读者》杂志。 前不久,《读者文摘》杂志董事长唐瑞德和《读者》杂志主编彭长城,在美国《读者文摘》杂志总部和中国北京中央电视台演播厅,进行了卫星电视对话,互相交流了各自办刊的奥秘。说来也巧,两种根本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价值观念,两种杂志的内容、风格却  相似文献   

4.
最近几月来,对美国《读者文摘》和中国《读者》的比较研究引起了好些同行的兴趣。刘兰在《出版广角》2002年第4期发表《〈读者〉VS〈读者文摘〉》,我的朋友祝得彬在《出版参考》2002年第9期发表《〈读者文摘〉的长盛之道》,他还正在进一步收集资料准备对《读者文摘》的中文版和英文版作比较分析。从《北京晚报》2002年5月5日第5版《相逢一笑泯恩仇》知晓,《读者》主编彭长城和《读者文摘》总编辑  相似文献   

5.
《读者文摘》的办刊理念与文化主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的《读者文摘》创刊于1922年,是一本浓缩各杂志精华的杂志。它以普通百姓为诉求对象,以内容易读、健康、有启发性、无时间限制、文字水平高见长。它以19种文字出版,有48种版本,发行至全球163个国家和地区,读者逾1亿,在世界许多大城市甚至小城镇的书店、报摊、机场、车站、超市、饭店、码头,都能看到《读者文摘》的身影。它以清新、典雅的风格,通过凡人小事烘托出的高尚、完美,打动了每一位读者的心。在全球的出版界和文化界,《读者文摘》产生过和正在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成为美国乃至全球杂志界的骄傲。《读者文摘》遍布全球的影响力,来自…  相似文献   

6.
即便是在中国,《读者文摘》也是妇孺皆知的著名杂志。这一浓缩各杂志精华的老牌杂志,每月出版48期,19种语言,读者达1亿。读者文摘(The Reader's Digest Association, Inc.)是全球性出版和直销公司,它的其他产品包括《读者文摘》浓缩型精选版、自学图书、家庭生活用书、音带、光盘,以及其他杂志,如《行走》(Walking)、《美国妇女健康》(American Health for  相似文献   

7.
期刊     
《读者文摘》将广告价格和读者身份挂钩 近日,《每日商务》的一份报告表明《读者文摘》杂志的广告商现在只为目标受众付款,而不再是为所有该杂志读者付款。据悉,为了抑制下滑的发行量,《读者文摘》根据最近的《所有媒体产品调查》公布的读者群相关指数,采取了目标价格营销战术。  相似文献   

8.
一、十年回顾这里说的十年,指的是从1989年《读者文摘》(今称《读者》)、《黄金时代》、《民主与法制》、《今古传奇》等几家期刊社在上海发起的文化综合类期刊联谊活动开始,到今天。十年前发起的那次活动,基本是一次行业沟通串联,没有就行业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充分讨论,但它  相似文献   

9.
正2012年10月8日,美国《读者文摘》总编辑利兹·瓦卡雷诺表示,该杂志已经展开了一场"数字转型",《读者文摘》希望借此通过平板电脑吸引更多读者。与其他大众读者相比,《读者文摘》近年来一直表现不佳,2009年的发行期数从12期减少到10期,保底发行量也从800万份减少到550万份,甚至申请了破产。但从2012年1月起,该公司又重新改回每月发行1期。《读者文摘》目前是亚马逊KindleStore中第二畅销的杂志,这源  相似文献   

10.
王敏 《中国出版》2015,(6):24-27
通过对《读者》和《读者文摘》做文本分析发现,中美期刊的幽默栏目呈现出冷媒介热表达的特征,意在弱化读者阅读时的解码障碍。《读者》幽默栏目的特征是:段子年轻化,漫画西方化,故事人性化;《读者文摘》幽默栏目的特征是:段子政治化,政治娱乐化,娱乐生活化。最后,建构了文化差异造成传播失真的模式图,并提出冷、热媒介幽默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1.
2006年《读者》月发行量突破千万,成为中国甚至亚洲发行量最高的杂志。这表明,进入新世纪,已经创刊二十余年的文摘类杂志《读者》仍然非常流行。而2009年,美国《读者文摘》(Reader’s Digest)由于发行量缩水、经营不善向政府申请破产保护。有报道指出,《读者文摘》发行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网络兴起后,  相似文献   

12.
主编,成就期刊品牌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文摘类杂志《读者文摘》是全球公认的品牌,它的发行遍及世界各地。谈及《读者文摘》的成功,它的初创主编华利先生功不可没。华利走的第一步,就是制定编辑指导原则。他早在杂志草创期就写下了自己的编辑标准,成为每一位编辑都晓得的《读者文摘》刻在石头上的“三诫”———它可以被引述吗?它是读者会记得、思索和讨论的东西吗?———它实用吗?是大多数人的兴趣和谈话的题目吗?———它有恒久的趣味吗?一两年后仍然有意思吗?紧接着,为了实现这个原则,华利开始确立可以信赖的编辑及管理的上层结构。华利招募了一个编辑队伍并颇具艺术性地严…  相似文献   

13.
8月17日,千万读者喜爱的美国《读者文摘》,也申请破产保护了,它和早先已申请破产的《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报》等的命运,与其说是金融危机造成的,不如说更多的是新媒体冲击、蚕食的一种结果。  相似文献   

14.
日前,富士施乐首次荣膺2003年美国《读者文摘》(Reader’s Digest)评选的亚洲“顶级品牌”。《读者文摘》”顶级品牌”调查旨在明晰亚州市场用户的消费倾向,本次评选活动是继1999年以来进行的第五次评选,评选结果是通过对6000份《读者文摘》的读者调查问卷统计得出。  相似文献   

15.
1922年2月,美国出版的《读者文摘》第一期,在纽约街头同读者见面,发行3,000册。59年后的今天,《读者文摘》已经在全世界发行3,000万册,增加了1万倍。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里,各种版本的《读者文摘》,描绘出一幅色彩缤纷的背景。《读者文摘》远东有限公司经理韦克非,面带微笑,用热情的眼光欢迎前来参观的客人。我是喜欢追本穷源的。于是,韦克非向我介绍了《读者文摘》创始人华莱士及其夫人丽拉的经历。华莱士自幼喜欢读书。然而,他的家境贫  相似文献   

16.
让读者报料,提供新闻线索,已经很普遍了。让读者荐稿,推荐重要选题、新闻和意见,也许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荐稿,《读者文摘》已经坚持很多年了,互动性强。目前,大多数网站采取开放互动的做法  相似文献   

17.
前些时候,众多的媒体报道了这样一条新闻:美国《读者文摘》杂志与中国《读者》杂志的两位老总在大洋两岸平等时话。新闻中有这样的内容:美国的《读者文摘》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杂志,月发行2300万册;《读者》则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杂志,月发行500万册。报道中期刊发行量是以“月”计算的。其后不久,又在一份有权威性的资料中看到了类似的统计,但资料在末尾处设置了“刊期”栏。 《读者文摘》是何刊期,《读者》是否是中国最大的杂志,因未做核实,不能妄加评论,但对于该新闻中期  相似文献   

18.
李频 《传媒》2012,(10):58-60
正与彭长城交往近20年,我怎么就没有注意到他额头之下,双眉之间有一颗痣?痣与智谐音双关。品彭长城《让‘读者’御风而行》一书而关联彭长城之痣,看似风马牛不及,但观察《读者》现象多年,我内心中认知从《读者文摘》到《读者》的思想意义,进而认同在中国新时期期刊史上《读者》作为样本的思想价值。业内人士大多津津乐道于《读者》大楼与《读者》商标50.8亿元的市值,难免不因叶障目,忽略了《读者》大楼的思想基础与《读者》商标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封面链接     
《媒介周刊》2007-9-3新执行总裁推动《读者文摘》变革美国《读者文摘》杂志执行总裁玛丽·贝尔纳拟定了新的收入目标,本来昏昏欲睡的公司文化由此升温。经验丰富的贝尔纳今年3月起担任公司执行总裁,她制定新的编辑方针,根据消费者兴趣重新配置资源,调整人员。她甚至曾认真考虑是否更换公司的名字。她认为尽管这一名字拥有85年历史,员工对它有感情,但是这跟读者和广告商没关系。  相似文献   

20.
《海外文摘》今年第一期刊载董鼎山的文章说:在美国知识分子圈中有一句常听到的话:读书人不看《读者文摘》;不看书的人才读《读者文摘》。这句话一语道破了《读者文摘》在杂志界成功的秘诀。天下不看书或没有时间看书的人还是多于读书人,而《读者文摘》就是为了迎合这些人的需要而编印的。据介绍,《读者文摘》的创办人瓦莱斯就是自幼对读书不感兴趣,大学时辍学,以700美元起家,与新婚夫人一起创办了这份杂志。该杂志第一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