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已被语文教学界广泛认可,而要切实让朗读教学真正达致理想的教学效果,则必需认真做好朗读教学的设计,不至于在教学中,为朗读而朗读。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中,朗读不仅作为一种教师带动课堂氛围的方法,同时是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重要前提。因此,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随着新课标的改革,教师在朗读教学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导致了语文教学效率下降。因此,本文就现阶段语文朗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作出解析并探究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教学警语:朗读教学,既是语感的、技能的,又是审美的。一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界定“朗读”:朗读,语文阅读课常用的一种基本的语文实践活动形式。朗读,让同学们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的充满情致的实践活动。朗读,一种技能的训练活动  相似文献   

4.
吴建国 《文教资料》2010,(27):57-58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吸收.是语感形成的基础,是分析、研讨语言的前提,是积累语言、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朗读与表达一起共建人的言语生活。读是为了写,从读学写,以读带写之所以有效果,是因为两者原本相依相通。古人十分重视朗读,朗读为本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朗读教学。  相似文献   

5.
朗读课是一种以朗读活动为中心的语文课课型。朗读教学从"文本主义"和"生本主义"出发,在关注课文内容诵读品析的基础上,着力突出学生的阅读感受、阅读品味和阅读欣赏,并从"朗读"这一语文实践活动中生发开去,完成对课文内容的学习。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这一环节往往被忽略.本文就此分析了其弊端,并从新课标理念出发,对朗读的特点及课堂教学中的朗读设计进行了集中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张红 《西宁教研》2002,(4):35-35
在《要下雨了》一文的教学设计中,我把着眼点放在朗读训练上,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难句、新词,同时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及兴趣。我为这篇课文的朗读训练设计了四个层次。  相似文献   

8.
英语朗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在朗读的过程中掌握英语学习的节奏、掌握英语的语感、把握具体的语境,在丰富的语言情境体验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果。高中英语教师必须重视朗读教学,探讨促进高中生英语语言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这一环节往往被忽略。本文就此分析了其弊端,并从新课标理念出发,对朗读的特点及课堂教学中的朗读设计进行了集中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设计理念:《池上》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诗。教学这首诗,我力求体现“以读促悟”的教学理念,通过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将朗读与思考、朗读与想象、朗读与积累、朗读与运用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神”,并最终达到诗境、语境与心境的巧妙融和。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标的阅读阶段目标中,各年级段都提到"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于是,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老师们不同程度地意识到了朗读的重要性,琅琅的读书声也成了语文课的标志。但在我们语文课上的一遍遍朗读中,存在着一些误区,表现在:1.目标"窄化"。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但不少老师把朗读的目标停留在引导学生注重语音、  相似文献   

12.
《夏》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当代作家梁衡通过描写富有夏季特征的景物,表现了夏季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对夏季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赞美洋溢在字里行间。我在南通市语文学科基地活动中执教《夏》这篇课文时,抓住朗读、赏析、比较三个环节,取得了意外的教学效果。一.朗读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教学《夏》这篇散文时,我抓住朗读这一主线,让同学们在朗读中感知课文、理清思路,在朗读中读出节奏、领悟情感。  相似文献   

13.
巧用录音机     
录音机朴实、小巧、廉价而又常见,在活动课中,我们利用录音机开展了:朗读录音赛这是为提高和检测学生朗读能力而进行的专项比赛,主要是为胆子小、不善于当众表演的同学提供的一种锻炼手段,当然,也可成为班级朗诵高手的比拼。主要做法是:学生自选一段朗读材料练熟后,在家录制下来,在课堂播放,全班进行评价,并给予一定等级的奖励。学生们都有充分的准备,一遍不行可再录第二遍,直至录出最佳水平。录音机比较廉价,一般家庭都有,即便没有,也可以两三人合用一台,十分方便。学生们对此项比赛兴趣很高,朗读水平也在一次次比赛中不…  相似文献   

14.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方法之一。厘清朗读与朗读教学的区别,理性审视朗读教学的本质意义,更新朗读教学理念,把握朗读教学的设计原则,对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与质量,培养学生语感能力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朗读是语文课堂中灵动多姿的教学活动。成功的朗读教学要求层次明晰、指导细腻、过程生动、形式活泼。一、分层训练——力求循序渐进的功效训练说明:将朗读训练设计为若干步骤,一步解决一个朗读要点,让学生明晰循序渐进的训练轨迹。以《天上的街市》为例。朗读训练1:教读——体味诗的音乐美。第一步,读出诗的音乐美。这一步的要点是准确把握节奏。(范读第1段)指导:节奏就是有规律的短暂停顿。它是以诗句中的音节或意义来划分的。  相似文献   

16.
朗读,作为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历来被认为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手段之一。指导有方的朗读教学,能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语文素养。为此,笔者就语文课堂中朗读细节的设计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A朗读感悟课创意说明:学习诗歌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反复朗读和吟诵。本文是艺术表现力极强的传统名篇,全诗用大量篇幅描写人物对话,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是其突出的艺术特点。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从个性化语言中感悟、体验人物典型性格和独特艺术魅力?以情感朗读贯穿课堂始终,进行“读中品,品中读”,则不失为一种巧妙的教学手段。具体步骤:一、导语设计《孔雀东南飞》堪称我国古代爱情诗的绝唱,千百年来,让人们感慨嘘唏不已,也一直让人们思索着。是什么要素使这首诗具有如此之大的震撼力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孔雀东南飞》的情感世界。二、教师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8.
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来指导朗读教学将会大大提高朗读教学的效果。首先,要树立生成性朗读教学观;其次,要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设计,注意朗读的目标设计、情境设计、方法设计、协作训练设计、评价设计和课外训练设计。  相似文献   

19.
言精练的特点决定了要多读,读得准,读得有韵味,进而熟读成诵。一遍又一遍地反复朗读未免太单调乏味,如果每次朗读都带着不同的目的,会使朗读的水平不断地提高:第一次朗读为正音,把章的字音读准确;第二次朗读,整合古的现代意思,读懂,读明白;第三次朗读,依据语言的节奏,读出抑扬顿挫来:第四次朗读,依据对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读出感情色彩;第五次朗读,要整合,字正腔圆、感情饱满、韵味十足;最后把课背诵下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孙霄 《福建教育》2008,(2):21-22
一、教学目标 认读“篙”、“棹”,理解诗句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音乐渲染,在展开想象和拓展阅读中,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