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留给后人许多璀璨的精神、物质文化,今人对唐代经济、社会、制度等的研究也从未停止过。而作为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鲜明特色的唐代妇女也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对象。唐代妇女留给我们的一直是开放的形象,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唐代妇女实际上生活在悲惨的境地。笔者试图从《两唐书·列女传》中女性的非正常死亡这一角度,拨开历史的层层迷雾,抒写出笔者自己所看到的唐代女性。  相似文献   

2.
刘颖 《宜春学院学报》2008,30(Z1):79-80
刘向是我国西汉时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文献学家。他在汉成帝永始元年编撰的《列女传》,在史学、文学、编撰方面均具有开拓创新的贡献。《列女传》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中国古代妇女的社会生活状况,为我们研究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生活情状及其精神风貌提供了相关史料。  相似文献   

3.
《明史·列女传》中记载了265位忠孝、节烈妇女,其中贞妇、贞女占有很大比例。本文试图以这些贞妇、贞女的守节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索明代妇女的贞节观念,并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4.
刘天遥 《文教资料》2010,(18):213-215
二十五史中有数部史书收录《列女传》,且收录人数逐渐增多,事迹类型也多有变化,从中可反映出各个时期社会对于女性的思想道德以及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本文通过对正史《列女传》收录女性孝亲类事迹的整理,分析其孝行事迹的数量、类型及其变化,并探讨影响古代妇女行孝行为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列女传》是西汉著名学者刘向创作的一部全以女性作为传主的女性类传,全书记载了上古至汉代约百余名知名女性的事迹。作为我国传记文学史上第一部妇女类传,《列女传》不仅对后代史书设妇女类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女性描写方面积累了初步的艺术经验,为后世文学女性形象的塑造提供了不少可资借鉴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6.
从《列女传》到《烈女传》——兼论汉唐妇女地位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恩格斯所谓“女性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以来,女性开始丧失了其应有的历史地位。一部人类史变成了清一色的男性史:男性的国家、男性的政治、男性的经济、男性的法律、男性的道德,一切的一切都打上男性的烙印。在西方,连“历史”(History,即his story的缩写)一词也成了“男人的故事”的代名词。 中国妇女在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并不亚于男人,但中国史书对妇女的记载却渺若晨星。秦汉以前的史书,如《尚书》、《国语》、《春秋》、《左传》没有专门关于妇女事例的记录,却有“女祸”的思想融贯其中。如《尚书、牧誓》讲商纣王之失道即在于“牝鸡之晨”。到秦汉,司马迁的《史记》设列传70篇,却没有一篇是专讲妇女的;班固的《汉书》也照缺不录。直到刘向的《列女传》的出笼,中国女性史才开启了序幕。紧接着,范晔的《后汉书》才正式将女性史以《列女传》的形式列入正史。正因为刘向和范晔的努力才使女性在历史上占有值得骄傲、引以自豪的一页。但是到唐代官修《晋书》设《烈女传》之举却又把这一成果体面地葬送了,女性作为男人的奴隶和玩偶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相似文献   

7.
刘向<列女传>塑造了一系列异彩纷呈的女性形象:诸如教子有方、匡夫以道的贤妻良母;心系国家、忧国忧民的爱国女子;仁智聪慧、能言善辩的才智女子等,极大丰富了我国古代妇女形象的画廊,从而有力驳斥了"列女"是谓"烈女"的无稽之论.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世说新语》中女性记事的有关条目与《晋书.列女传》的比较考察,可见《世说新语》中的女性素材的择录标准与正史有着显著的差异。探究这种差异的成因,一方面应注意到编撰者刘义庆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另外也不应忽略《世说新语》作为笔记小说的体裁特征。  相似文献   

9.
旧志《列女传》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中国古代妇女的命运。文章着重考察乾隆《汀州府志.列女传》,以此来观照古代客家妇女的悲剧命运,剖析了造成女性整体悲剧命运的根源,揭示了封建礼教的罪恶。  相似文献   

10.
敦煌悬泉置F13出土的一枚有关《列女传》的汉简,对于考察东汉初期门阀政治的形成和女性观念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简文记载“大司马吴公女嫁为南阳太守男”,反映出东汉初期上层官僚与地方豪强的结合,是东汉门阀政治的典型写照。简文所记“妇谒归,负期一日”而要载于《列女传》,反映出东汉时期女性观念的转变。悬泉《列女传》简还使我们对敦煌汉简中的一枚《列女传》简作出了正确的释读。  相似文献   

11.
翟国选 《快乐阅读》2023,(12):26-27
<正>海伦、夏姬是两位在空间上相距遥远的女性,而她们与《列女传》的出现在时间上又有相当漫长的距离,之所以由海伦联想到夏姬,又将她们与《列女传》相关联,是这两位女性的人生经历与后来中国历史上所谓烈女的出现及《列女传》的问世,给予我极大的启发,使我深深地领悟了恩格斯关于历史进步与退步的有关论断。说起海伦,大家一定耳熟能详,  相似文献   

12.
刘向编撰的《列女传》在多方面具有“开拓”之功:体现在传记文学方面,开杂传体之先河,更成为中国女性类传的发轫之作;是最早的雏形小说之一,对后世小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开拓了历代正史编撰《列女传》的标准;是中国古代各种女子教训类书籍的先河并产生了一系列类似教科书。  相似文献   

13.
西汉刘向编纂的《列女传》是我国第一部女性人物传记集.该书的撰录主题分为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辩通、孽嬖七类.后世正史自《晋书》以后均设列女内容,绝大部分地方志也效仿.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尤其是妇女地位的变化,女性传记撰录的主题也随社会潮流而发生变化,其趋势是,女性社会地位越来越低,被约束得越来越紧,女性传记的主题则日趋逼仄.庄日荣等纂修的《沧州志·列女》就呈现出这种明显的时代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客家妇女的形象历来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赞赏。列女,作为封建社会中妇女的楷模,则集中、典型地体现了客家妇女的传统美德。本文着重考察乾隆《汀州府志》中的《列女传》,试图从列女这一特殊女性群体视角来加深对客家妇女形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列女传》是刘向编纂的一部旨在讽谏后宫、"以戒天子"官方文献。《列女传》采取了大量先秦、西汉文献,同时有刘向本人的加工和改造。《列女传》中有不少故事与《诗经》本事相关联,对这些故事进行考察,既能考见当时的鲁诗文献,也能考察《诗》本事编纂中的小说元素。《列女传》中的《诗》本事是《诗经》本事故事向诗本事小说的过渡。  相似文献   

16.
成书于汉代的<列女传>是中国最早的妇女史专著.敦煌汉简可见"分列女传书"简文,如果释文不误,可以说明这部著作传播的广泛.<列女传>中<母仪传>中编辑的一组"教训""子孙"的故事,体现出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邹孟轲母"教子事迹,是<列女传·母仪传>中最具亮点的故事.其中也有涉及孟轲"既妻"即"处齐"时事,而我们更为关注的,是有关"孟子之少也"时的教育方式.早期教育主题由礼仪向道德的转变,反映了<列女传>成书前后鲜明的时代文化特征.考察汉代教育史,确实可以看到相应的例证.而东汉以后家庭中母亲主持的早期教育偏重文化偏重理论的倾向的出现,也是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列女传·母仪传>早期教育故事给我们认识汉代妇女的地位和儿童的生活提供了有意义的信息.讨论教育史、家庭教育史、妇女史和未成年人生活史,不应忽略<列女传·母仪传>中举示的以女子为主体的家庭早期教育典范.  相似文献   

17.
(五)回顾后的思考对《晋书》的传统低调评价不唯是不公正的,我们还可以从这种评价中看到一些不仅仅是评价《晋书》的问题。第一,历来引用的刘知几在《史通·采撰》中的评价和刘氏在其它地方表述的史学思想其实是互相矛盾的。我们要从刘氏史学思想总体上来考察他对《晋书》的评论意见。在《史通·内篇杂述  相似文献   

18.
楚国后妃的历史,是反映楚国历史的一个侧面。西汉刘向所辑《列女传》中记录的楚国后妃共有10位,她们与楚王的婚姻中含有很多政治因素。当时人们的贞节观念还比较淡薄,但同时妇女的"德行"被放到很重要的位置;女性对军国大事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对其人、事的考辨和梳理,可作为认识楚国乃至先秦社会历史的一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19.
刘向《列女传》中的女性伦理思想主要表现为:对女性所扮演的“民”、女儿、妻子、母亲、儿媳等各种社会角色提出伦理要求,而对女性的各种伦理要求又以“礼”、“义”为价值取向。《列女传》的女性伦理思想在历史上既有积极意义,又有消极影响。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对责任和义务的高度自觉、以心安理得作为为人处世的价值目标。消极影响亦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婚姻关系中的男尊女卑倾向、过于看重“礼”、“义”的形式而不知变通。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正史中为女子列传始于范晔的《后汉书》,其本意是罗列才行出众女子的事迹以资借鉴,而到宋朝《列女传》几乎成了“贞烈”女子的代名词。汉唐至宋,官方对列女的认知经历了从“以贻闺壸”到“以正纲纪”的转变,这自然导致了《列女传》中女子的入传标准从“列女”到“烈女”的转变。再加上宋朝对守节女子旌表程度的加深以及女德教育的深入,出现了盛行贞节观阶层的下移和标准渐趋严苛的趋势。但宋朝还是存在比较多的妇女改嫁现象,这也说明了宋代理学对妇女贞节观的影响在宋代是有限的,宋代官方对“烈女”形象塑造想要发挥的政治功效也并未完全达至,民众对官方意旨的接受和现实的情况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