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淡如 《小读者》2013,(5):54-55
亲爱的孩子:前不久,你最喜欢的蓓蓓阿姨很烦恼,因为她姐姐的孩子小志离家出走了。小志是个很棒的孩子,我从他五六岁时就认识他了,他总是一脸笑,很斯文,从来没有大发脾气。他还是个在大人眼中很乖的孩子,很勤快,很愿意帮忙做事惰。看到你的时候,总是很有而}心地逗你玩。  相似文献   

2.
当看到孩子玩的玩具坏了时,有的家长急忙去帮他修理,可他却不高兴了;当看到孩子玩"无聊"的游戏时,有的家长立刻让他玩家长设计的游戏,可他却不愿意配合;当孩子正专注于某个游戏时,有的家长给他递过去一杯饮料,可他却不领情……有时候,家长认为自己非常认真地陪孩子玩游戏,可孩子却不快乐,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年轻的父母为此烦恼不已!  相似文献   

3.
当看到孩子玩的玩具坏了时,有的家长急忙去帮他修理,可他却不高兴了;当看到孩子玩无聊的游戏时,有的家长立刻让他玩家长设计的游戏,可他却不愿意配合;当孩子正专注于某个游戏时,有的家长给他递过去一杯饮料,可他却不领情……有时候,家长认为自己非常认真地陪孩子玩游戏,可孩子却不快乐,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年轻的父母为此烦恼不已!  相似文献   

4.
早上接待幼儿的时候,经常听到家长向我反映说,老师,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懒,让他帮我做一些他能够做的事情,简直比登天还难,要不然就是提交换条件,帮我做了什么事情,必须要满足他的要求,否则就不做。孩子这么小就这样,长大了还了得!你们老师替我好好说说他。家长把孩子的这种行为都推到了孩子的身上,似乎孩子这种行为的形成与自己平时的教育毫无关系。楠楠妈妈就向我讲了一件发生在她家的事情。有一次,楠楠妈妈在家里搞卫生,蹲在地上久了站不起来,就让5岁的儿子帮忙端一张凳子过来,可他就是不愿意,还振振有词地说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于是妈妈说:“楠楠,如果你帮我的话,我请你去吃肯德基。”孩子马上就答应了。虽然孩子帮忙端来了凳子,可是从那次以后,每次让儿子做事他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条件,否则不干。其实许多做母亲的,当要求孩子做事的时候,经常会用利来诱导孩子,比如:你帮我,我请你吃肯德基,我给你买玩具等等,这样做会使孩子认为工作很辛苦,必须用食物或玩具作为补偿。因此,这样的做法是不会让孩子体会到劳动的快乐的。那么我们家长该怎样去引导呢?首先要让孩子尽全力去工作,他就会很高兴地帮你去干活了。比如你想让孩子帮你一起做家务,一开始他可能不愿意,可能...  相似文献   

5.
刘洋  王冰 《父母必读》2023,(4):60-61
<正>家长的困惑明明今年4岁了,在生活中,见到长辈不愿意主动问好;别人跟他热情地说话,他却不太愿意搭理别人,有时候说他两句,他就发脾气。看着别人家的孩子无论见到谁都能主动问好,表现得既乖巧又懂礼貌,明明妈妈特别郁闷,也纳闷自己孩子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呢?如何能引导孩子表现得有礼貌呢?  相似文献   

6.
万吉 《教育导刊》2006,(3):63-63
新西兰家长对孩子的一些教育方法给孩子带来了非常好的影响。做事做人要有规矩新西兰的孩子做人做事都比较守规矩。他们都知道,不可与家长无理取闹、发脾气、耍赖,不能顶撞老师和长辈。即使孩子觉得自己有道理,也会很有分寸很有礼貌地与家长和老师申辩,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良好的风气和习惯。如果哪个孩子不懂规矩,对着家长、老师大吵大闹发脾气,那么他(她)就会面临被其他孩子孤立的威胁。因为,所有家长都不愿自己的孩子和那些不懂规矩的孩子玩,所有的孩子也不愿与那些没教养的孩子为伍。新西兰的孩子也爱看电视,但有一条规矩:每天晚上9点…  相似文献   

7.
朱萍 《生活教育》2011,(2):74-75
今天孩子们的作文内容是写自己的烦恼。这是个孩子有话可讲的习作话题。但是,我知道,不少孩子很可能不愿意在集体中说自己的烦恼,他们觉得那是自己的隐私。  相似文献   

8.
乐乐和许多孩子一样,有一些“任性”的行为,比如,挑食、不爱吃青椒、晚上不肯睡觉等等。妈妈知道,二三岁孩子的“任性”是出于他们不懂得“为什么”。虽然,大人也给他们讲一些道理,但孩子实际上是不理解的,或者是一知半解的。比如,一位妈妈教育三岁的女儿“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但当妈妈叫女儿帮自己拿鞋子的时候,女儿的回答是“妈妈,你不是说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吗?你也要自己拿鞋子”,说得妈妈哭笑不得。其实,年幼孩子的良好行为培养,是从做事开始的,而不必一定对他讲许  相似文献   

9.
正常的孩子发脾气,多是受 外界刺激而有所感受的缘故。父 母在孩子有所感受时,能够给他 们安慰和鼓励,使他们用言语倾 诉出来,气消了,心情自然也就 安定下来了。孩子也可从中体会 到自己产生的心理反应并没有 什么过错,他们就会对自己的感 受不那么强烈了。 由此可见,要防止孩子发脾 气,首先就要在日常生活中辅导 他把感受表达出来。孩子有时受 智力限制,很多感受不会用言语 来表达,即使成人也有时对感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可以说,引导孩子表达或宣泄感受的方法就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当孩子在极度忿怒之时,最好…  相似文献   

10.
朱萍 《生活教育》2011,(3):74-75
今天孩子们的作文内容是写自己的烦恼。这是个孩子有话可讲的习作话题。但是,我知道,不少孩子很可能不愿意在集体中说自己的烦恼,他们觉得那是自己的隐私。如何打开局面,形成课堂上的对话、交流、碰撞,  相似文献   

11.
山谷的起点     
一位烦恼的妇人来找我,说她正为孩子的功课烦恼。我说:"孩子的功课应该有孩子自己烦恼才对呀!"她说:"林先生,你不知道,我的孩子考试考第四十名,可是他们班上只有四十个学生。"我开玩笑地说:"如果我是你,我一定会很高兴!"为什么呢?"因为你想想看,从今天开始,你的孩子不会再退步了,他绝对不会落到第四十一名呀!"我说。  相似文献   

12.
近来,我总感觉到自己班上的学生比较沉闷。他们乐于听课、看板书,却不愿意讲。当我提出问题后,他们即使知道答案也不会主动回答。当我点名某位学生回答时,他首先问的是"正确答案是什么"?或者是"我的答案是……这样的回答对吗"?由此可见,他们首先关注的是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只有当他们确认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以后,才愿意回答问题。针对他们的这种缺乏自信心,且发言积极性不高的实际  相似文献   

13.
<正>一学前儿童的自主性是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儿童的自主性主要体现在自我服务、自我判断和独立性、自信心、独创性多等方面。当孩子在幼儿园学习,没有家长在身边时,我发现他们的自我服务能力较强,但是只要家长在身边,有些明明可以自己完成的事便不愿意自己做,而家长也会很自然地主动帮幼儿完成。幼儿的依赖性很强,尤其是小班幼儿普遍缺乏自信心和创造性,不会提出自己的想法,一般都是老  相似文献   

14.
山谷的起点     
正一位烦恼的妇人来找我,说她正为孩子的功课烦恼。我说:"孩子的功课应该由孩子自己烦恼才对呀。"她说:"林先生,你不知道,我的孩子考试考第四十名,可是他们班上只有四十个学生。"我开玩笑地说:"如果我是你,我一定会很高兴。""为什么呢?""因为你想想看,从今天开始,你的孩子不会再退步了,他绝对不会落到第四十一名呀!"我说。  相似文献   

15.
王玉波 《成才之路》2011,(30):I0016-I0016
孩子跌一跌,让他自己爬起来,让他觉得成长道路不会一帆风顺。 让孩子在看到自己国家的国旗时,注目两分钟。 带孩子去动物园,主要是为了获得知识。 带孩子到公园、森林去,让他们喜欢绿色,让他们热爱生命。 让孩子懂得,认真为人做事,要成为每一个人生活中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6.
许多父母都有类似的梦魇,孩子到了玩具商店,着魔似地的要东要西,一旦你不顺从他的要求,孩子便赖在地上,大哭大叫,极尽所能的令你难堪,任凭你软硬兼施、好话说尽(如果不是在公共场合,早就一巴掌下去),也是无用,最后要不就是不欢而散、扯手拉耳朵地离开现场,要不就俯首投降、心不甘情不愿地任凭勒索。这里提供父母们几个简单的观念及做法。首先,当孩子发脾气时,你要让他明白“他是可以发脾气的”,你也必须接纳“发脾气的孩子”,目的是要孩子明白,情绪是他的朋友,而非敌人,也要引导孩子接纳“发脾气的自己”或“自己的情绪”。  相似文献   

17.
偶感     
有经验的父母在孩子大发脾气时采取“冷处理”的方法,事后再晓之以理。“当观众都离席了的时候,任何演员都不会表演下去了。”孩子的无理取闹无非是表示他的存在而已,等雨过天晴后再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自己“下台阶”,以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相似文献   

18.
每个班都有积极活跃的孩子,他们敢于表现、乐于助人,热情活跃的他们总是吸引了小朋友和老师的关注,但有一些"安静"的孩子总是会让人忽略。他们平时很少大声说话,在集体活动中不愿意主动表现自己,不愿意主动和小朋友交往,他们更愿意"安静"的生活在这个大集体里,瞧!豆豆就是这样一个"安静"的孩子。在上课中他的小眼睛一直静静地观察老师,做题中自己静静地独自完成作业,课间自由选择时间从来不会下座位找小朋友去玩,自己静静地在绘画在纸上表述着他的世界。  相似文献   

19.
时间过得很快,说这句话的时候时间还是过得很快。很多事情发生了,却又跟没发生似的。其实很多时候烦恼自己找上门,是我们自己去不断地翻来覆去,扩大、咀嚼,于是变成了折磨。没心没肺的人就不会去自寻烦恼,而且烦恼上门了他也不开门。我常常觉得难受,当我无法把一件  相似文献   

20.
"老师如果任由自己的责任心做事,早晚会被‘责任’这两个字累死。我决不让我的儿子再当老师。"北京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学老师告诉记者。记者发现,不少有孩子的教师正在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孩子树立更为"远大"的理想,说什么也不让孩子再当老师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