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辽阔,约占全国面积的1/4。地形复杂,多山,农业气候资源丰富多样,除发展一般粮食作物外,宜于发展各种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农、林、牧、副、渔等大农业的合理布局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十分密切。本文试对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农业气候条件进行分析,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2.
贵州亚热带地区稀有濒危植物分布特征及优先保护等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贵州亚热带地区共有93种稀有濒危植物。其中,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松科、禾兰科、棕榈科、金缕梅科4个科植物略占1/3;以森林为生境的稀有濒危植物占31.50%;因生境破坏而受到威胁的植物达82.80%。表明人类干扰是贵州亚热带地区植物受威胁的主要因素,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保护贵州亚热带地区稀有濒危植物的主要途径。根据区内的资源现状,可将该区的稀有濒危植物分为5个保护等级,其中10种为优先保护对象。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16(4):266-268,317
1 项目的科学内涵及意义恢复生态学作为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土地城镇化的加剧 ,环境不断恶化 ,植被恢复成为迫切的问题。热带亚热带地区人口和土地的压力更大。近年来 ,热带亚热带植被恢复生态学研究成为国际前沿科学问题和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该项目旨在理论上揭示热带亚热带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生态学规律和机理 ,完善和发展恢复生态学理论 ;实践上探索出常绿阔叶林重建的方法 ,通过实验生态学和生态工程相结合的措施 ,对退化和极度退化的陆地生态系统进…  相似文献   

4.
由于海平面气压的变化对气温、降水、风场等气候要素具有显著影响,因此针对亚热带北海地区海平面气压准两年振荡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不仅对预测亚热带北海地区未来天气气候的变化具有指导作用,还对研究亚热带北海地区环流形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采用当前方法对亚热带北海地区海平面气压准两年振荡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时,难以对北海地区海平面气压准两年振荡的显著性进行检验,存在耦合信号分辨能力较差的问题,且对信号的识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亚热带北海地区海平面气压准两年振荡的变化趋势研究方法。该方法先利用小波功率谱对亚热带北海地区海平面气压信号进行检验,计算白噪声理论功率谱来实现亚热带北海地区海平面气压信号小波能量密度的显著性检验,在此基础上通过对1950年到2014年共64年的亚热带北海地区各个季节的气压做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确定北海地区海平面气压的振荡周期的变化趋势。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耦合信号的分辨能力,为研究亚热带北海地区天气过程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李小玲 《青海科技》2005,12(2):23-26
本文通过对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现状的分析,探讨了该区生态环境重建问题,而生态重建是一个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工程技术措施紧密相关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张养才 《资源科学》1987,9(2):69-76
一、前言 柑桔是亚热带常绿果树,经济栽培寿命长,收益高。但我国亚热带地区的柑桔产量和面积增长不快,出现徘徊的局面。地区间、年际间极不平衡,这是近年来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当然,柑桔产量提高和面积扩大与现有栽培技术、新品种培育及发挥目前生产条件的增产潜力有密切关系,但柑桔面积的扩大及其高产稳产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气候条件制约的,一切新技术措施的应用要充分发挥增产效果也与气候因子有联系。  相似文献   

7.
林俊 《科技风》2013,(9):159
我国岭南地区地处亚热带,其气候主要特点是炎热、潮湿、多雨。在岭南地区的建筑中,考虑解决气候带来的影响是很重要而且很必要的一个问题。岭南传统民居居住环境在解决气候条件方面有较好的经验和理论,其经验对今天的新建筑还是有一定的参考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世界亚热带气候区,大致分布在南北纬22—45°范围内。南半球因大陆面积小,亚热带气候地区呈现出零散的分布;北半球因欧亚大陆面积宽广,大陆的东西两岸及其内陆地区存在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显著差异,一般又划分为三种亚热带气候类型:①亚热带西岸气候型(约指欧、亚、非三洲地中海地区,北美加利福尼亚沿岸和谷地);②亚热带大陆气候型,由于亚热带干燥区、热带干燥区及半干燥区在本区很难分开,本文暂以亚热带气候来讨论(约指青藏高原东部一线以西,印度半岛西北和以西,欧洲东南部地区);③亚热带东岸气候型(大约包括日本、朝鲜南部、中国105°E以东地区、东南亚和南亚)。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与蒙古国达尔罕地区小麦生产现状,并分析两地区小麦农户的成本结构、生产收益情况,结果表明:①内蒙古小麦种植方式是轮作,仍采用耕地、耙地传统耕作方式,蒙古国达尔罕地区小麦种植方式是休耕,采用保护性农业耕作方式,内蒙古较达尔罕土地利用率更高。②蒙古国达尔罕地区小麦亩均生产成本72.35元,比内蒙古小麦亩均生产成本低264.39元,保护性农业耕作方式节约了种子、化肥投入成本,但产量也相应降低,达尔罕小麦每亩利润204.69元,较内蒙古兴安盟每亩小麦利润低230.11元,但由于成本较低,使蒙古国达尔罕地区成本利润率达183%,是内蒙古小麦成本利润率的6.31倍。与内蒙古自治区传统耕作方式相比,蒙古国免耕保护性耕作方式降低了小麦成本投入,提高了小麦生产效率,因此,建议在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土壤和气候条件相似的其他地区,小麦农户实施保护性农业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10.
张养才 《资源科学》1990,12(2):9-17
一、前言 柑桔是亚热带的常绿果树,经济栽培寿命长,收益高。但我国亚热带地区柑桔产量和面积增长不快,出现徘徊的局面,地区间、年际间极不平衡,这是近年来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当然,柑桔产量提高和面积扩大与现有栽培技术、新品种培育和发挥目前生产水平的增产潜力有密切关系。可是,柑桔面积的扩大及其高产稳产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气候条件制约。一切新技术措施的应用要充分发挥增产效果也与气候因子有联系。  相似文献   

11.
在西部地区推广“绿色灭鼠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毅达 《学会》2002,(11):28-28,31
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生态环境相当脆弱.加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前提和重点.但是,这个地区对于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中国生态环境的建设,却有着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小麦品质的形成不仅受品种遗传特性的制约,而且受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的影响。优质品种与适宜的生态环境和优质栽培技术相配套,才‘能充分发挥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潜力  相似文献   

13.
优质小麦的形成与生态环境和栽培技术是密不可分的。本文针对黑龙江省半干旱雨养农业区的生态环境特点,提出了小麦抗旱节水高产种植的栽培技术措施,希望当地农民朋友以此作为参考,帮助他们提高小麦的产量。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发展海水养殖业。中国海域是地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个地理气候带的宏观生态环境。海水温度由南向北逐渐递减,冬季表层水温零度等值线在海州湾附近。因此,中国沿海海岸线约66%左右全年均不出现零度以下的温度。沿岸又有大小河流密布,经流充沛,平  相似文献   

15.
卷烟进入市场后,存贮环境和条件变化大、差异大,卷烟质量仍有波动,特别是广西地处亚热带和温带,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卷烟在仓储、运输、销售等环节中容易受潮,当达到一定温湿度条件时,卷烟中的霉菌迅速生长繁殖,从而导致卷烟黄斑霉变,严重影响卷烟的外观品质和香味品质,降低卷烟的使用价值。本文对造成这些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因地制宜选择好开发产业在美国西部开发的初期,开发者根据自身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和自身所具备的生产素质及条件,因地制宜,选择好开发产业。这是其西部开发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首批越过阿巴拉契亚山向西迁移的早期开发者,在该山脉以西、五大湖周围的地域范围内,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种植小麦和玉米,在30~80年的时间内,这一地区被建设成为美国的“小麦王国”。另外,这一地区的矿产资源被发现后,又发展了采矿业,进而该地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三角洲指黄河在入海口多年来淤积延伸、摆动、改道而形成的一个扇形地带,黄河水沙是维持三角洲生态环境的最基本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黄河三角洲地区人类活动不断加大,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黄河水不再泛滥,减少了对三角洲补充水沙的范围;黄河入海流量减少,进一步降低了对三角洲补水的能力;工业化进程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维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健康要充分利用黄河水沙资源,将改造盐碱与保护湿地有机结合,并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经济。  相似文献   

18.
由于我区“一江两河”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的限制,天然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造林难度较大,文章从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适宜种植的林种和树种,对在该地区进一步推广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青海生态环境变化与生态建设的空间布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青海省是长江、黄河的发源地,有中华水塔之称,该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直接影响到黄河及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青藏高原地区还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分布区,其生态环境建设在全国生态环境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青海省在距今7000年~3 000年时出现过气候适宜期,最暖时平均气温较今高出3℃~5℃,降水量比现在高出30%~80%,青海湖含盐量下降,湖面比现在高出18m,此时的环境以温暖湿润为特点.青海地区20世纪的升温则以暖干为主要特点,在千年尺度上,现在处于干冷时期;而在百年和十年尺度上,则处于增温期,继续升温可能伴随降水的增加.关于青海地区目前生态环境的判断是整体恶化、局部改善.根据青海省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生态环境建设可划分为如下几个区域:黄河长江源头区、黄河上游区、柴达木盆地区、祁连山地区.每个地区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有针对性的进行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20.
邱以祥 《资源科学》1997,19(4):63-68
本文介绍了中国亚热带冷凉山区苦丁茶(大叶冬青Ilex Latifolia Thumb)资源的种类和分布。同时,对苦丁茶生态环境和实用价值也作了详细的研究,并提出了开发利用苦丁茶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