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人物采访是一个老题目,也可以成为一个新课题。报纸上的人物通讯,是新闻宣传中一种经常运用的重要形式。人物通讯主要是反映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过去十分强调这一点.是正确的。但在认识上往往也不无偏颇。“主要”之外,还有“次要”。现在随着信息交流日益广泛,现实生活越来越复杂多样,我们在理解和认识人物通讯的题材时也应当宽一些。即不但先进人物要采写,其他各类人物只要具备新闻因素,都可以采写成人物通讯。  相似文献   

2.
社会是由个体这一细胞组成,而人物活动则构成了事件,二者的叠加就是时代和历史。基于这一点,有人说你不用费神去解释时代,解释历史,任何一个有理性的读者,都会在记者的人物通讯中品味出一个时代的味道。人物通讯,是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的事迹或经历的一种新闻文体。写好人物通讯,不仅可以展现一个典型人物甚至一个群体的时代风貌,而且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因此,各种媒体都很重视人物通讯这种体裁。在日常采访中,怎样才能写好人物通讯,让人物跃然纸上呢?结合个人的采写经历,笔者以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写人物通讯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想写好却不容易。笔认为在采写过程中,“第三”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这里的“第三”是指熟悉主人公的其他人。在人物通讯写作时,要注重以他们的语言和视角来介绍和评价主人公。在人物通讯的采写过程中,“第三”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刊林漫步     
郭梅尼谈人物通讯的采写怎样使人物通讯更有可读性呢? 郭梅尼说:“人物通讯写作要讲究细节、意境、语言、人物性格刻画等等,都对,但这仅仅是可读性的一方面,也就是仅仅解决了‘怎么写’的问题。可读性应包括‘写什么’和‘怎么写’,并且首先是‘写什么’,仅仅看成‘怎么写’是不够全面的。如果你写的内容读者不关心,文采再好也没人看。如果你抓住了时代的‘兴奋点’,时代就会对你的报道产生强烈的反响,就有了可读性。我采写人物,首先考虑这个人是否反映了时代精神。我感到,无论作为一个记者,还是通讯员,都要有一双时代的慧眼,心中要有一杆时代的秤。要把你所  相似文献   

5.
《今传媒》1997,(4)
人物通讯的采写技巧文/候三省人物通讯的采写技巧写好人物通讯这一体裁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而要写好人物通讯,采访是第一关键。如何“挖回”你所需要的材料一是迂回式采访。在确定了采访线索与采访对象之后,采访者一般急于想“挖到”第一手资料,因此,大都跟被采访...  相似文献   

6.
穆青同志在《谈谈人物通讯采写中的几个问题》中说:“我们在采写人物通讯的过程中,比较喜欢运用质朴的白描手法。”  相似文献   

7.
人物专访这种形式早已有之。近年来,由于时代的需要,特别是广大读者的喜爱,人物专访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多年来,我在报纸杂志上发表的人物专访、通讯、消息、特写、散文等有200余篇。我最钟爱的是人物专访,而高端人物更是我常选择的专访对象。在多年采写人物专访的过程中,我有经验,也有教训,有探索,也有感悟。选准采访对象采写高端人物首先要选准采访对象。行业众多,人物众多,不是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什么人物都可以进入你的采访之列。读者的需要,工作的需要,形势的需要,时代的需要,是我们选择专访对象的基本标准。西方记者选择专访人物往往…  相似文献   

8.
人物通讯是最容易感动读者的一种新闻体裁,在人物通讯中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既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也会让人物故事更加动人,为文章增彩,引起读者的共鸣。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采写人物通讯的实践,谈一下细节在人物通讯中的重要性,及写好人物通讯的细节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人物通讯中,“根”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正确地把握和表现它,对于搞好人物通讯,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何为人物通讯的根所谓人物通讯的根,就是作者在采写过程中,对被报道人物思想行为的心理依据的把握和表达。形象地说,如果把一件人物通讯作品比作一棵树,作品中对所报道人物“做了什么事”、“怎样做的”方面的表述,相当于树的枝干的话,那么对“为什么这样做”方面的把握和表述,则相当于树的根。根据作者对人物根的处理方式,可将根分为“明根”和“潜根”。所谓“明  相似文献   

10.
人物通讯在宣传报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基层通讯员,善于采写人物通讯是一个看家本领。去年以来,我以自己身边的先进典型为素材,先后采写了5篇人物通讯,分别在10多家省、市报刊杂志和广播电台采用。成功的实践,使我从中悟出一些“门道”。 用真实道真情。写人物通讯,不论采用什么手法表现,其中一条最重要的必须通过深入采访,去发现先进人物内心世界中闪光的东西,去捕捉充满生活气息的真实细节,用真实道真情,以达到感人的效果。去年6月,我采写的《谱写人生的主旋律——记全国优秀教师赵云峰》通讯,其中第三部分有这样的一段叙述: 只有35岁的他,1990年9月,受尽  相似文献   

11.
在通讯中特别是在人物通讯写作中,了要有典型的骨干事例之外,还要运用人物有关的生动有力的情节与细节。俗说,红花虽好,还需绿叶相扶。精彩的情与细节有无穷的魅力,使新闻作品产生强的思想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一、情节与细节在通讯中的地位和作情节是通讯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通讯、事件通讯中尤为常见。著名记者柏生在谈论通讯采写时说:“通讯与新闻同,新闻强调用事实说话,而通讯除了事以外,还要有情节,有镜头,有联想。”(《采写通讯的几点体会》)通讯中有情节,是它有别于新闻的一个显著特点。比如,人物通讯里,如果没有情节,那就可能把…  相似文献   

12.
采写人物通讯,怎样准确把握被采访对象的心理状态——这是令不少记者和通讯员十分头痛、苦恼的问题。因为人物心态最真实、最复杂、最微妙,只有在采写心态上下功夫,才能写出被采访者的不同之点,人物通讯才不至于浮光掠影,千人一面。尽量用眼睛,用心灵去捕捉被采访者的心态,是许多记者或通讯员取得成功的“决  相似文献   

13.
人物通讯是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通讯体裁。擅长人物通讯采写的名记者穆青曾说:‘在这样一个时代,美的事物纷至沓来,美的观念日新月异,美的理想催人奋进,美的情操感天动地。新闻记者应该睁大眼睛,去发现美、捕捉美。”  相似文献   

14.
穆青以人物报道而著称。他的人物通讯集《十个共产党员》①收录了他在不同时期采写的人物报道,堪称传世佳作。“工人的旗帜”赵占魁,是穆青刚到延安《解放日报》工作不久采写的一个典型人物;《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是穆青人物报道中影响最大的一篇;“铁人”王进喜、“  相似文献   

15.
(一)胡主席在视察解放军报时的讲话中,对新闻宣传提出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明确要求。我想结合全国重大典型、武警驻无锡某团政委丁晓兵的采写经历,侧重谈一谈记者应当如何提高“把脉”能力,更好地落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一要求。记者,尤其是主流媒体的记者,大局意识和把握大局的能力,是所有意识和能力中最关键、最核心的意识和能力。同样在一个媒体当记者,同样去采写一个人物或事件,有没有大局意识、把握大局的能力强与不强大不一样。我把这种意识和能力,称之为记者的“把脉能力”。我们常说要把握时代脉搏,也知道把握历史脉搏…  相似文献   

16.
丁莉 《视听界》2000,(2):36-36
人物专访,顾名思义,是对某一人物或人物的某一方面进行专门的采访和介绍。它和一般意义上的人物通讯有较多的共同点,但它比起新闻来能更详细、更生动地报道新闻人物;写作上较通讯更为灵活、自由,因此近年来受到各类报刊的重视,同时也受到读者的欢迎。在长期的采编实践中,如何针对广播电视报的特点采写人物专访,我的体会是: 一、专访要“专”自1983年开始,江苏广播电视报开辟“本报专访”  相似文献   

17.
怎样采写科学家?近年来,我一直在探索这个问题。 1978年《中国青年报》复刊后,我相继采访了十几位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到《科技日报》后,又有了更多接触科学家的机会。我深深体会到,比起其它行业的人物来,科技人物是最难采写的。最近,我采写了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钱三强在居里实验室的长篇人物通讯——《通往科学家之路》(载于1988年2月23日科技日报),在科技界和新闻界反映很好,一些老科学家认为“写得像旅居巴黎时的钱三强”;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写信给我说他读了以后“也大有收获”。我将通讯寄给海外的朋友,他们反映也很好。《北京周报》法文版已译成  相似文献   

18.
人物通讯是重要和常见的新闻文体。本文通过大量的实例和采访实践,阐述了人物通讯采写中应尤为注意的四个方面,对此类文体的把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物专访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新闻体裁。它兼有人物访问记、人物特写和人物通讯的性质,是把三融为一体的一种报道形式。笔墨春秋20年,我采写了300篇人物专访和人物通讯特写。这些人物中,既有省会名流,又有在省会驻足的国内外新闻人物。如世界第一位深入南极腹地的女地质学家金庆民。我国名中电脑专家、“五笔字型”发明王永民教授,名电影艺术家孙道临等。  相似文献   

20.
在新闻记录历史的进程中,人物报道作为新闻报道中最常见、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意义和作用重大。由于改革浪潮和平民化思潮的冲击,曾经高度集中统一的政治和媒体格局有所转变,传统的典型人物报道越来越难以像以前一样产生轰动效应。与此同时,非典型人物报道愈来愈被重视。《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中的人物通讯作为非典型人物通讯的代表之一,以其用精彩故事承载人物、突出表现人物个性、在场景中刻画人物等写作手法,在社会转型期的剧烈变化中,通过普通百姓"不普通"的命运来反映人性的真善美及社会变迁,赢得了受众的青睐和赞誉。作为长期供职于《中国青年报》的一名记者,笔者长期学习和研究《冰点周刊》的人物通讯,并在编辑指导下采写了一些人物通讯。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学习体会和采写感悟,浅谈非典型人物通讯的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