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县(市)报、台的记者,很少发生抢新闻的现象,原因是新闻机构少、记者少,这也滋长了某种惰性。但是,有时遇到国家和省级领导人来当地视察,或某种高规格会议在县召开,大报、台记者便蜂涌而至,本县记者往往有小巫见大巫之感,难以插手,眼看着重要新闻在本县发生而无法及时传播;而有时上级新闻单位一时没有派出记者,又将新闻的遗漏。我认为,县报记者的这种“惰”性应克服,也应  相似文献   

2.
《中国记者》的“一得录”中刊登了赵维先生的文章《一方水土一方记者么》,读后令人深思。 说句心里话,綦江的彩虹桥坍塌,事后要不要责备《綦江报》放弃了舆论监督,我有点犹疑。因为在一个县城里,政府花数百万元建一座桥,这“一方水土”的新闻媒体当然要予以歌颂,所以刊出诸如《长虹卧波 綦城一景》这样的文章不足为怪;至于县报没有披露彩虹桥的质量问题,似乎也属情有可原。从明摆着的情况来看,即使报社想报,他那个县的领导也不会让他们报。 赵维先生把地方报的编辑记者称为“一方记者”,认为他们在“一方水土”的滋养下,报道必然有明显的地方倾向性。这种情况可能确实存在,但是“一方记者”们并不是不想写出真实的新闻来,在许多情况下是“非不为也,是不能也”。某些  相似文献   

3.
县广播站(台)的新闻工作者,长年累月地工作在接近实际、接近群众的最基层,同时肩负着县级记者,省台、省报集体记者的三重任务,可谓“三位一体”的“小”记者。“小”记者们因受新闻信息源和业务素质的限制,加上各种新闻媒介的“进食标准”各有不同,所以,要想在立足本地宣传的同时,为大台大报“填空补缺”,写出好稿,的确不那么容易。  相似文献   

4.
县报记者同时也是上级报刊的通讯员,他的职责是向本报供稿,也有义务向上级报刊投稿.实事上,几乎所有县报记者都以能上大报大刊为荣.这其实是一种可贵的好新闻意识.的确,衡量一个县报记者业务素质高低,要看能否在本报甚至大报多上稿、上好稿.这虽然不是唯一的依据,但恐怕要算主要的.  相似文献   

5.
县报记者身处基层,这对深入群众,及时捕促新闻,显然是十分有利的。可是近年来,我们有些记者身在基层,却并未深入基层,反映在报道上“死鱼多,活鱼少”,或者“雨打阴地,富裕地区倾盆大雨,贫困山区不见毛毛雨。”新闻报道工作中脱离实际和不平衡的现象,集中反映了记者采写作风上存在  相似文献   

6.
6月10日,我去黑龙江省供销标兵单位——新城供销社采访。他们不但没向银行贷款,反而存款20多万元,这在全省是独一无二的。经座谈、访问、调查,弄清了事实的真象。原来是采买员买回来的都是抢手货,不但销售快,经济效益也高了。这使我联想到,如果记者像采买员那样,写出“抢手稿”,何愁办不好县市报呢? 我做记者工作30多年了,还任过县报副总编辑。实践使我认识到,记者不仅要动脑想问题,还得动手写出“抢手稿”。我在肇东报工作10年中,写稿近千篇,不少稿子得到好评。有些被中央、省级广播、报纸用了,还有3篇被评为省、地好稿,获得一、三等奖。我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7.
衡量报纸宣传质量高低的尺码,贵在“精品”量占有的多少。这一点,新闻界已形成了共识。为了多出精品,大家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作为县(市)委机关报,在出“精品”上是不敢落后,也不甘落后,可谓煞费苦心。和大报比,县(市)报人才、信息、重大题材报道等远远不及大报。这是县(市)报的“短”。但和大报比,县(市)报贴近基层、贴  相似文献   

8.
这是篇值得一读的好文章。本文作者是八十年代参加县报工作的新同志,在十多年的采访实践中,他对“熟”有深刻的理解:人熟地熟情况熟,这是办好报纸的有利条件,但不能满足于熟,熟可以写出好的作品,但熟也可能使许多有价值的新闻从我们身边溜掉。要求我们经常用新的眼光看待熟人熟事,从中找出差距来,找出闪光点来,找出“金子”来,进而通过深入采访、思考,写出有新闻价值的新闻来。这段体会,对我们县报的同志,对省、地(市)报的驻地记者及广大业余新闻写作爱好者都具有参考价值。——编者的话  相似文献   

9.
县市报作为一种新闻媒介,在波澜壮阔的十年改革中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它面向基层,接近群众,触及实际,党委、政府运用起来得心应手,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在我国报界以其浓酽的乡土气息显示出盎盎生机。与县市报同期诞生的办报队伍,雄心勃勃,他们在小报上粘耕细作,育出了累累硕果。由于县市报受诸多条件的制约,编辑记者具备“多功能”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以为,当一名称职的县报编辑记者,应当具备以下五个“须是”: 须是“诸子百家”。县市报因受地域限制信息源不广,发行量不大,加上办报条件差,一般部只是每周  相似文献   

10.
6月10日,我去黑龙江省供销标兵单位——新城供销社采访。他们不但没向银行贷款,反而存款20多万元,这在全省是独一无二的。经座谈、访问、调查,弄清了事实的真象。原来是采买员买回来的都是抢手货,不但销售快,经济效益也高了。这使我联想到,如果记者像采买员那样,写出“抢手稿”,何愁办不好县市报呢?我做记者工作30多年了,还任过县报副总编辑。实践使我认识到,记者不仅要动脑想问题,还得动手写出  相似文献   

11.
如何提高新闻宣传的质量,抓好新闻业务工作,是每家县(市)报都关注的话题。县(市)报办报时间短,编辑、记者都比较年轻,他们接受新事物快,适应性强,敢闯敢冒,进步也快。县(市)报在地方特色、贴近群众性上做文章,几年来获得了较快发展。但总的来说,县(市)报与上级党报相比,劣势也比较明显:办报历史短,采编  相似文献   

12.
在众多的下岗职工中,一部分人凭借政策环境、个人才能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成为颇为引人注目的个体、私营业主。报台为了引导下岗职工转变择业观念,促进再就业工程的实施,纷纷开辟专栏。这些“再就业名星”无疑成为记者们争相采访的对象。报台通过宣传,可以提高“再就业名星”及企业、产品的知名度,按常理,这些个体私营业主是求之不得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本报去年在头版开了“转变观念天地宽”栏目,并派出10多名记者对县内“再就业名星”们进行集中采访。在采访中遇到的情况是“多数”拒绝采访。有一位记者前去采访一位已办起了较大规模精养鱼场的下岗职工,这位业主“无可奉告”,记者举起相机准备拍照,改成图片报道,业主一气之下险些砸了记者的相机;另一位记者采访一个靠个人技术办起了汽车配件修造厂的再就业典型,这位业主紧锁车间,回避提问,拒绝拍照。  相似文献   

13.
贴近“三农”──县(市)报的基本立足点贺寿光,刘必建农业、农村、农民,一直是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县(市)报是最直接面对“三农”的报纸,担负着最直接服务“三农”的任务。因而,贴近“三农”,是县(市)报的基本立足点之一。一、贴近基础产业,以稳定社会大局为...  相似文献   

14.
说起地市报记者应该“攻”大报(给大报写稿),许多人会不以为然:“我们有自己的阵地,何必费那个事!”不少同行只写“本报汛”,而不问津上级报纸。我以为这种倾向不利于提高地市报记者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不利于提高地市报纸的质量。我认为地市报记者经常“攻”大报,至少有以下好处:首先,地市报记者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基层.这是得天独厚的条件,但不应圈于本报狭小的天地,有责任、有义务“攻’大报。其次,经常给上级报刊写稿,可以养成在写作上从高从严要求自己的习惯。相比较而言,地市报稿件就好上一些,有的地市报采用率高达百分…  相似文献   

15.
县(市)报记者大都土生土长,对于中央、省里的决策、精神等方面的了解和掌握,比起上级新闻单位的记者来,有一定的“时间差”,那么,县(市)报记者,能不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来?我从新闻工作的实践中认识到,只要勤于思考,在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较深理解的基础上,多到第一线去,抓住“偶然”机遇“射门”,也是可以“破门”写出好稿的。  相似文献   

16.
要把一张地市县报办好,最伤脑筋的恐怕是处理“向上”和“向下”的问题。50年代,我在湘潭地委机关报《建设报》当记者、编辑,嗣后到湘潭市委的《湘潭日报》,风风雨雨这么多年,听人议论颇多的一条“经验”,就是两眼必须“向上”;上边说什么,你写什么,上边没说的,你千万别动那个心思。当记者的主要任务似乎就是跟市长、市委书记和  相似文献   

17.
由《新闻战线》编辑部和全国县(市)报研究会筹委会联合举办的“怎样办好县(市)报”有奖征文活动,8月中旬在北京评选揭晓。江西省《赣中报》副总编辑简秋雄写的《假如我办县(市)报……》一文获一等奖。获二等奖的论文有5篇、三等奖11篇,另有40篇被评为入选作品。“怎样办好县(市)报”征文  相似文献   

18.
深度报道是新闻媒体争夺受众、实施竞争战略的制胜法宝之一。县市报搞深度报道在人才、知识、经验等方面不如上级大报,深度报道的题材也受地区局限,这是个劣势,但县市报对地方的政策、情况熟悉,信息获取快,相比而言,更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个优势。但客观情况是,一些县市报自身的深度报道往往较为薄弱,县市报记者习惯于采写一般的动态新闻和经验性新闻,不善于抓住深度报道的题材,新闻报道常常有“遗珠之憾”。  相似文献   

19.
含“金”新闻及其产生的副作用,危及着新闻单位和记者的声誉,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与研究。从整体上看,我们县市报的队伍是好的,为发展和繁荣县市报事业作出了贡献。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发展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的行为已经不可避免地侵袭和毒害我们队伍中的少数意志薄弱者,含“金”新闻也就应运而生。所谓含“金”新闻,系指以新闻稿件谋取金钱或物资的有偿新闻。其主要表现形式是,记者、编辑以采写或编辑的新闻稿件为筹码,向被报道单位(个人)要钱要物、或报销单据,或装修宿舍,或赞助出书,或低价购买俏货等等。含“金”新闻尽管在我们县市报是极少数,但它是  相似文献   

20.
我国县市报和自己的读者一起即将迎来崭新的 21世纪。 新的世纪将是信息时代、知识时代。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读者寄希望于县市报的是全方位的信息,这就给21世纪的县市报提出了高层次的要求。 县市报的三重视野 县市报是综合性报纸,不是行业报,更不是“工作简报”,作为县市委的机关报,它必须处理好服务中心工作与全方位服务读者的关系,处理好“立足本地”与“放眼四海”的关系,自觉地运用新闻规律办报,廓大采编视野,尽可能地满足信息时代读者获知更大范围信息的需要。 县市报的视野应该有三个层次。 1.“区域化”地方视野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