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三册第21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五的4—6题。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它们所表示的意义,会看图写乘法算式。教具准备:例2放大图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图写出加法算式,再改写成乘法算式。 2.认真观察老师抽的式题卡片。哪些加法算式能改成乘法算式。(边算边贴在绒板上)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0页第10~11题及补充练习。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已有乘法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读写乘法算式,加深对乘法意义的认识,熟记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通过自主探究熟练地用加法算出乘积及解决一些相关的数学实际问题。3.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相互展示、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的练习中,我们发现对类似于看图写乘法算式和用口诀来计算的问题,学生是非常熟练的。但是到解决问题时,特别是乘法和加法的对比练习中,许多学生又会模糊不清了。那么怎样的练习能帮助老师正确判断学生的掌握情况,而不是出现大问题之后,再"亡羊补牢"呢?一变式练习,丰富乘法意义的内涵知识的形成有一个"立"的过程,在经历多个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之后,我们还需要"破"的过程,即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44~46页例1及练习九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经历把相同数相加算式抽象成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沟通加法与乘法的联系,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会读、写乘法算式。  相似文献   

5.
学生解答乘法应用题时,常常搞错乘数和被乘数的位置。为解决这一问题,我的办法是——首先,让学生切实明确乘法意义,并多做以下形式的练习: (?) 乘法算式: 3×4=12 4×3=12从而使学生牢记,相同的那个加数,是乘法算式  相似文献   

6.
正"乘法的初步认识"作为乘法学习的起始课,对学生之后学习乘法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该课内容的教学,传统以讲授为主的课堂上,教师一般的做法是:由书中出示的主题图入手,学生根据主题图中的信息,提出加法问题,并列出连加算式。将所列的连加算式进行分类,发现有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教师告诉学生此种情况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乘法算式的读法,教师强调每个因数的意义,然后进行大量练习巩固。这样的做法,学生往往掌握了将相同加数的加法改写成乘法的方法,但对加法和  相似文献   

7.
三册第一单元《7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第二节课,内容有例2和练习四的6~11题。教学要求是使学生能熟练地会用同一句口诀算两个乘法算式。这种内容,在第二册和本册前面的教材中已经出现过,因此这节课不必细讲,可让学生自学、思考,并给他们以充分的练习。一、自学,思考。例2教学前,先组织学生复习用3、4、5、6的同一句乘法口诀算两个乘法算式  相似文献   

8.
表内乘法指用乘法口诀求积的乘法;表内除法指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除法。它们都是以口算的形式进行教学的,是计算教学的重要基础,是小学生务必熟练掌握的基本功之一。对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一、使学生懂得乘法的意义,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教学表内乘、除法要从直观入手,从相同数连加引入,引导学生总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方便。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懂得乘法的意义,可以多让学生做些看图写乘法算式和把相同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的练习。教学乘法口诀,要使学生知道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来法口诀…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三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2.认识乘号,学会乘法算式的读写法。3.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合作、交流等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重、难点体会乘法的意义。教具学具游乐场情景放大图或课件、乘法算式卡片、若干小棒。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入新知1.算式:2+4+5+8和2+2+2+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找出这两个算式不同的地方在哪里?教师说明:后一道算式的加数是相同的,其中的2就是这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复习“表内乘除法”时,将教材中的练习“根据‘三六十八’这一句口诀写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改为“根据‘三六十八’这一句口诀能解决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经过几分钟思考,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运用乘法口诀可以求出3×6,6×3的积  相似文献   

11.
<正>相对于列乘加算式而言,学生列乘减算式的错误率更高。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列出乘减算式?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环节。一、比一比,与乘法算式图有什么不同?补一补提问:观察这幅图,你能直接列出乘法算式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因为最后一个盘子里的桃子数量和前面盘子里的桃子数量不同,所以不能直接列出乘法算式。  相似文献   

12.
教学前,教师印发两张表格(如下图),一张填出1~3的乘法算式,一张填出相应的口诀(下面三行准备填4~6的算式和口诀,略)。教学开始,教师先要学生观察算式表格里被乘数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人教版)第73页第1—5题,练习二十二第1—4题。教学目的与要求: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更清楚地掌握以下概念:①乘、除法的含义(重点除法的含义);②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2.使学生根据每句口诀的来源,熟记乘法口诀,会用一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的练习中,我们发现对类似于看图写乘法算式和用口诀来计算的问题,学生是非常熟练的.但是到解决问题时,特别是乘法和加法的对比练习中,许多学生又会模糊不清了. 那么怎样的练习能帮助老师正确判断学生的掌握情况,而不是出现大问题之后,再“亡羊补牢”呢?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各抒己见,去发现和掌握教学规律。例如:教学“9的乘法口诀”,是在灵活掌握2至8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懂得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之间的关系,掌握了乘法口诀的来源和乘法口诀的意义,因此能很快地看着实物图写出乘法算式,然后再根据乘法算式编出“9的乘法口诀”。编口诀不是难点,而是要引导学生编9的乘法口诀的同时,发现“9”的口诀的特点,探索“9的口诀”的特殊规律。这时,我请同学们观察、思考:9的口诀有什么特殊规律?有什么特点?全班同学通过思考,都争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一个学生回答:它们的积都相差一个9。另一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数学第三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一、二册学习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后,学生在运算和认识上的一次质的突破。初次接触乘法,学生会感到陌生,理解上会感到困难,因此,教好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自然地弄清乘法的意义及来源,完成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尤为重要。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这一节的教学目标是:①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②会读、会写乘法算式,能口述乘法算式的意义,并能把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③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为此,我对这一…  相似文献   

17.
加强操作,丰富表象。教学乘法的意义时,先通过学生用学具摆一摆“3个2”、“4个3”、“5个4”,使学生在头脑里形成“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个数”的表象;接着教给学生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的方法;然后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读法和意义;最后通过乘法与加法...  相似文献   

18.
一、教师必须掌握教材编排的特点。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乘法口诀,是记录一位数乘一位数的算式及结果的歌诀。要教好乘法口诀,必须使学生懂得同数连加的意义及其结果。教学时,教师首先要运用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列出同数相加的算式,并口算出结果。然后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根据加法的结果填出  相似文献   

19.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教材首先通过实物图从相同数连加引出乘法,通过连加式子与乘法式子对照,让学生认识乘法算式。在教学乘号的同时,教学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最后引导学生得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  相似文献   

20.
知识技能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了解乘法中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动手操作、分类、观察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同数连加时运用乘法的简便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