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36—1839年两广总督邓廷桢在广东的禁烟活动,与鸦片战争前中英关系的演变具有直接联系。邓廷桢在1836年一度拥护许乃济提出的弛禁鸦片贸易的建议,并为此作了积极准备。在清廷决定实施严禁政策后,邓廷桢怀着犹疑、观望的态度执行道光帝的谕令,对伶仃洋鸦片趸船打击不力,但在切断内地鸦片贩子  相似文献   

2.
一八三九年五月,清朝禁烟钦差大臣林则徐,挫败了外国鸦片贩子阻挠破坏收缴鸦片的种种阴谋诡计,迫使他们交出一万九千一百二十七箱又二千一百一十九袋鸦片,林则徐上奏清廷,准备把这批鸦片解往北京验明烧毁。五月三十日,道光帝为防止鸦片在解京路上遭到偷漏抽换,下令林则徐“督率文武员弁公共查核,目击  相似文献   

3.
浅议鸦片战争前清政府的禁烟叶昌友第一次鸦片战争前,由于鸦片的大量输入,造成了烟毒泛滥,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不得不实行禁烟,但结果却是鸦片越禁越多,烟毒愈禁愈泛滥。本文拟对鸦片的输入,清政府禁烟的历史作一考察,并对清政府禁烟禁而不止的原因作一分析。一据...  相似文献   

4.
1835~1839年,由于清廷内部对鸦片问题没有形成统一的思想,广东禁烟的形势更加严峻。邓廷桢在主政广东后,迅速放弃错误的弛禁主张,采取了富有成效的禁烟举措,打击鸦片走私活动。林则徐赴粤主持禁烟后,他给予林则徐全力的支持与配合,从而推进了近代广东地区禁烟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前后耆英对禁烟问题持消极态度”的论断有失偏颇。鸦片战争前夕,耆英在盛京地区的禁烟行动积极,态度明确,效果显著;在战后有关鸦片问题的中英交涉中,能贯彻清政府的禁烟主旨,遏制了英方企求鸦片开禁的意图。  相似文献   

6.
一八四○年五月以英国为首的外国资本主义,企图扩大鸦片贸易,反对中国的禁烟运动,战争迫在眉睫。清政府下令各省备战,演习军队,准备调遣。山西加紧改造枪炮,训练军队。五月二十三日山西巡抚杨国  相似文献   

7.
林则徐与澳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英雄林则徐,不仅代表了中华民族严禁鸦片的决心与行动,而且一再强调“琦善丢失香港没有经过朝廷”,“中国从来没有丧失澳门的主权”,“我去广州首先要到澳门巡视”,“澳门是鸦片之源,严禁鸦片必须严查澳门洋人之窝”。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收缴鸦片时还要求各国商人签字画押,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当时英国政府派驻广州的商务监督义律,是一个好战分子,态度十分蛮横。他对林则徐禁烟恨之入骨,百般阻挠无效,交出鸦片后,下令英国商人不许在保证书上签字画押,并率领他们于4月12日退出广州,先是住到澳门,后来澳门也住不下去,又退到了停泊在九龙尖沙嘴附近海面的船上。义律还下令英国商人不准同中国做买卖,又向英国政府报告,要求派兵到中国来“武力解决”,企图挑起战争。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在清朝后期,随着鸦片输入形成的泛滥之势,清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禁烟法令,以图阻止鸦片的输入,然而,在当时贿赂公行的腐败吏治下,由于查禁鸦片的大小官吏有法不依、执法犯法,以及清朝国力衰弱等原因,使清政府颁布的一系列禁烟法令,成了一纸空文,鸦片输入依然如故。  相似文献   

9.
禁烟是清末新政的一项重要举措,当时的言论都视鸦片问题的彻底解决为新政推行的前提条件。当时清政府为了禁断鸦片,舍弃大宗财税收入,坚定不移地进行禁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禁烟同时又是民政部新政期间的应办之件,时任民政部尚书的善耆在清末禁烟运动中做出了较大成绩。  相似文献   

10.
<正>一八四0年,英国出动了旨在把中国变成殖民地的鸦片战争.今天,当我们重新回顾这场把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罪恶战争时,会很自然地想到中华民族杰出的爱国者林则徐.他在外国资本主义开始威胁中华民族生存的紧急关头挺身而出,义不容辞地领导了轰轰烈烈地禁烟斗争.在中国近代史上书写下光辉的篇章.鸦片走私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采用的一种罪恶贸易手段,其中以英国最猖獗.林则徐之前,许多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鸦片的危害,要求清政府严禁.清朝最高统治者也感到鸦片后患无穷,从一七二九年开始,清政府先后颁发了十余道禁烟令.然而实施结果很不理想,尽管禁烟令一道比一道严厉,但烟患却一日重甚一日.到了鸦片战争前夕,烟患已经从沿海扩至内陆,吸食者由官绅商弁染及民间普通百姓,年耗烟土高达四万多箱,约五百万斤.仅英国四十年间就向中国走私鸦片四十万箱,掠夺中国白银价值近四亿银元,相当于清政府好几年的财政总收入.鸦片泛滥直接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引起社会经济的混乱.鸦片为何屡禁不止?主要原因在于清政府的腐败.当时的清政府上自高官显宦,下至胥史兵弃,几乎都是贪图贿赂之辈.他们相互勾结,结成  相似文献   

11.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准许鸦片输入中国合法化”条约,不仅加剧了中国的土药泛滥,导致国内烟毒问题更加严重,还影响到清政府的禁烟政策,使本属中国内政的禁烟上升为需经外交协商的敏感问题。  相似文献   

12.
鸦片与清末西南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鸦片对近代中国危害极大 ,其中又以云贵川受害最深。云贵川地区是近代中国鸦片种植最早最广、产量最多、泛滥最凶的地区。 1 90 6年清政府重申禁烟 ,云贵川三省相继采取了一些禁烟措施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3.
左宗棠西北禁鸦片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以后,全国各地烟毒日盛。不但外来鸦片的运、销、吸食公行无阻,而且罂粟的种植由南而北,土烟日渐增多。至于禁烟一事,自《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缄口不提,地方官员鉴于林则徐因禁烟而获罪,从此也不再有人愿意认真过问。 1866年(同治五年),左宗棠出任陕甘总督。秦陇烟毒泛滥之严重,危害之惨烈,使左宗棠触目惊心。膏腴之地,遍植罂粟,粮食奇缺,军民乏食。更有甚者,西北刚劲的民风受到严重摧残,即使兵火临门,“瘾君子”宁可坐以待毙,也懒于逃命避祸。当时,陕甘所产鸦片称为“西土”,  相似文献   

14.
在禁烟抗英斗争中和战后沉痛的反思总结中,魏源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禁毒思想体系。他愤怒谴责英美鸦片贩子的罪行,深入总结清朝政府"内禁"不效和"外禁"失利的经验教训,强烈要求清政府从速从严禁绝鸦片,并为《南京条约》签订后的清政府如何有效禁烟提出了颇具近代战略意义的对策。魏源禁烟抗英思想中的法治意识、策略意识、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意识,是魏源思想的精华,是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一块瑰宝,值得好好珍惜。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名臣邓廷桢的事迹.他始任两广总督,厉行禁烟,引起豪猾烟匪的仇怨,邓廷桢具实奏闻.道光帝谕旨:“该匪徒等因查拿严切,肆行诋毁,深谌忿恨.……断不可因群言淆惑、稍形懈驰,当勉益加勉,严拿…….”道光帝乃于道光十九年(1839)派林则徐前往,合同邓廷桢等严厉禁烟.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等共同监督虎门销烟.邓廷桢奉调闽浙总督后,在厦门等地给英国侵略者以严重打击.当英人欲索香港,琦善曾征询他的意见,邓延桢力言不可.道光帝为向英国示意主和,乃先后撤办林、邓.但林、邓的禁烟抗英事迹,将永载史册.  相似文献   

16.
清末驻英公使郭嵩焘、曾纪泽积极与英国禁烟运动保持联系 ,并促其发展。禁烟运动的高涨 ,促使英国本土商会向政府施加压力 ,让其重新考虑鸦片政策 ,亦促使清政府在税厘并征谈判中采取积极态度。英国政府最终同意中国对进口鸦片实行税厘并征  相似文献   

17.
《历史教学》1990年第12期刊载张建辉同志的《清代鸦片政策简述》一文很有新意。作者以简练的语言,系统地概述了清代的鸦片政策,首次依历史进程将其表述为“合法、非法、内禁外不禁、合法”四个阶段,使人一目了然,对研究清代鸦片及内外政策均有启迪。作者认为以“1859年3月(咸丰九年二月)谕令军机处”为界限,宣布了清朝“内禁外不禁”鸦片政策的彻底破产,鸦片贸易全面合法化。这就比以前各种刊出文章笼统地以中英《北京条约》宣告鸦片贸易合法化的说法更加明白、准确。但是作者就此得出的最后结论说,“直至清朝灭亡为止,再也没有禁烟”,却完全不符合清末的历史事实。这里,仅就光、宣时期清廷的鸦片政策的禁烟活动作一初步考证,请张建辉同志及史学界同仁指证。  相似文献   

18.
1836年,英国政府派一向主张武力侵华的查理·义律为驻华第一任领事。这个贵族出身、贩过黑奴的殖民主义分子,大力支持鸦片走私,极大地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利益,清政府被迫采取了禁烟的举动。1839年6月3日,林则徐点燃了禁烟的火焰。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30年代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禁烟运动是一场全国规模的运动。这场运动是由道光皇帝亲自发动,以林则徐、邓廷桢为代表的广大地方官员积极配合,并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在禁烟过程中,“源流并治”、“宽严并施”等一系列正确的禁烟方针、措施,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0.
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屈辱条约。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勒索了2100万银元的巨额赔款。2100万银元由三部分组成,其中600万赔偿被焚鸦片,300万元偿还英商债务,1200万赔偿英国军费。关于赔款数额的确定,英国殖民者有其自认为“合理”的强盗逻辑。600万的鸦片损失费1839年,身为钦差大臣的林则徐赴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到达广州,得到了两广总督邓廷桢的有力支持,迅速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1839年6月,林则徐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