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全国性报纸和地方性报纸都是党和政府的喉舌,都是传达中央声音和人民群众呼声的阵地,但是,它们在承担同一种功能时却各有各的优势。全国性报纸以高屋建瓴式的宏观视野,报道党和国家的纲邻路线,方针政策,而地方则是通过本地区对中央政策的实施情况用事实给以回答,地市报只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就会找到很多带有自己的独有特色的个性优势。  相似文献   

2.
新闻工作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广大人民群众。新闻工作者要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更加突出服务大局,更加注重服务民生,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及时传达社情民意,发挥新闻媒体舆论引导、传递信息、服务社会的功能。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客观、真实的报道,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一定要与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奋力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鼓  相似文献   

3.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一个时期的重大决策和重大工作部署,都是通过会议的形式一层一层的贯彻到基层,传达到群众中去,会议报道自然成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纽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会议报道也自然而然地成为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关注弱势群体要有三步走的意识:一是报道事实,二是反思,三是积极建构。同时,媒体也要谨防"弱势陷阱"。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是媒体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增强媒体公信力的重要途径。在新闻实践中,媒体要时刻警惕对弱势者的冷漠和忽视。关注弱势群体要有三步走的意识:一是报道事实,二是反思,三是积极建构。同时,  相似文献   

5.
提升新闻报道中弱势群体的尊严指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体报道中维护弱势群体的尊严,本质上是通过具有人文关怀的新闻报道对弱势群体进行的一种社会支持。这种支持应该通过符合新闻价值的事实报道来实现。新闻不是一般的传者的政治宣传,有自身选择事实和报道事实的专业标准。现在的问题在于,传媒和记者只把关于弱势群体的事实与一般事实同等看待,采用一般的选择标准,而懒得深入挖掘关于弱势群体事实中有新闻价值的部分,只是凭感性对那些涉及性、血腥、暴力等内容感兴趣,这种情形下,当然不可能谈得上尊重弱势群体的尊严。  相似文献   

6.
新闻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它一头连着党和政府,另一头连着老百姓。一方面,它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及时传达党和政府的决策、主张、方针、政策,起“上情下达”的作用;另一方面又是人民的喉舌,要及时表达人民的意见与愿望,起“下情上传”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政务新闻中挖掘鲜活新闻——创新政务新闻报道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务新闻是媒体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动员和组织群众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成党和政府工作任务的宣传主渠道,是主导社会舆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实行政务公开、沟通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方面,有着其他报道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政务活动报道却存在程序化、模式化、材料化、说教化的现象,新闻性、可读性较差.  相似文献   

8.
当前,电视观众不仅仅满足于一般的了解新闻事实,还要知现在、知事实、知事理、知未来。因此深度报道在电视媒体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时政类电视新闻,更有可"深"之处。只有把时政类电视新闻做深做实,才能有效提升传播力度和效果。"深"度解读法规政策宣传好党的方针政策以及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是地方电视媒体时政新闻的首要任务。提高报道水平,让党和政府的精神潜移默化、入脑入心地被观众了解和理解,"深"度解读是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新闻事业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是党和人民政府的喉舌。新闻要起到喉舌作用,就要宣传好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胡耀邦同志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重要讲话中说:“党的新闻事业是要代表党和政府讲话的,是要按照党的路线和政策来发表议论、指导工作的。”他又说:“看一个新闻单位工作好不好,就看它的这个主要任务完成得好不好。完成得好,工作是正确的;没有完成或完成得不大好,工作就肯定是发生了偏差。”新闻是变动着的事实的报道,但并不是所有变动着的事实都能成为新闻。事实所以  相似文献   

10.
弱势群体报道中的几个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都市类媒体还是党报党台,近年来都先后加大了对弱势群体的报道力度,体现了社会各界对弱势群体的高度关注。新闻媒体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报道,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可以让弱势群体及时了解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与关怀,也可以使更多的社会群体有的放矢地  相似文献   

11.
谈谈地方党报的民生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党报关注民生的新闻,应具体体现在政务、“三农”、再就业、弱势群体、社会热点焦点难点、新闻舆论监督等诸多方面的报道。采写报道要做到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对下岗职工、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贫困居民等困难群众遇到的实际问题,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帮助解决,诚心为弱势群体排忧解难。弱势群体往往是最无奈、最无助的人群。这就需要地方党报做一些调查报道、跟踪报道,揭开事件背后的真相,并通过党报舆论的影响,呼吁全社会都来同情、关心、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相似文献   

12.
谁为农民说话——农村受众地位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受众是传播领域中的弱势群体,在媒介资源的享受和利用、信息接收工具的拥有量、享受媒介消费的时间、接受信息和自我表达声音的能力等方面,均不如城市受众。联合国发展普查报告把弱势群体定义为没有权力和权威的人,没有权力和权威而不能构成自己的代理人的人。为使农民由弱变强,实现社会公正、公平,新闻界要多为他们说话,做他们的代言人。要说真话、实话,沟通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同农民的思想情感,了解农民生活的现状,给他们以切实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赵雅文 《新闻界》2006,(2):51-52
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也是人民群众的喉舌,同时它又是两者和谐统一的“调节器”,在两者之间起承上启下、润滑畅通的作用。政府的政策发布与实施主要是通过媒体这个中介传达给公众,公众的政治愿望也要通过媒体这个中介反馈给政府,媒体是政府发布政策和公众表达意愿的“中转站”。而要实现顺利地“传达”和“反馈”,政府、媒体和公众等三个方面必须事先进行精心考虑和设计,这在新闻传播学中称之为“议程设置”。  相似文献   

14.
县级电视台作为地方党和政府的喉舌,一方面担负着向广大老百姓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重任,另一方面又担负着反映老百姓日常生活难题的任务。县级台是党和政府联系基层群众的桥梁,上级的政策精神要通过它传达到群众中去。  相似文献   

15.
最近,笔者在《新闻通讯》上读到一篇文章。文章认为在采访中要能够从异常中、从细节中、从帐本中辨别事实的真伪,不为假象所骗,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善于置疑解疑,这是记者应有的素质。不过,仅仅对是否是事实置疑还不够,记者还需对某项工作是否符合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置疑解疑。某市为了帮助所属的一个穷县发展经济,拨款数百万为其建了一个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政务新闻?笔者认为应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党和政府发布的权威信息及其颁布的政策和法规;二是指党和政府安排和召开的领导活动和会议等。根据报道内容,政务新闻可分为领导活动类新闻、政务会议类新闻、政务权威信息类新闻、政策法规类新闻等。政务新闻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专有性。  相似文献   

17.
提高新闻报道质量,是提高竞争力、赢得广大受众的有效途径。如何提高报道质量呢?笔者认为,须先爱岗敬业,这是提高报道质量的重要前提和保障。爱岗敬业就是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作好党和政府的喉舌,肩负起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大历史使命和神圣职责,善于观察并发现身边可以报道的事实。  相似文献   

18.
一、政务新闻报道的重要性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系主任吕文凯教授称:所谓政务新闻报道,简言之就是对政党和政府事务的报道。席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党和政府发布的权威信息及其颁布的政策和法规;二是指党和政府安排和召开的领导活动和会议等。一般由于主题重大或者出席人员层次较高而引人注目,具有较强的新闻性和政治性。  相似文献   

19.
记者站在党性、人性的立场上,眼睛紧紧盯住社会的弱势群体艰难而苦涩的生存状态,用正义的笔触,反映他们的苦痛,帮助他们伸张正义,呼唤人们的善心和人性的复苏与觉醒。李大钊曾要求记者“应该多方面的报道社会生活,特别要注意报道社会底层的情况”。[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一、搞好农垦新闻采访的主观条件农垦新闻采访报道与其他产业系统的采访报道有共同性,也有特殊性。从我国农垦的特殊情况出发,搞好农垦新闻报道应具备以下主观条件:1、对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和农垦系统的工作有所了解。做到这一点,才能把握报道的方向,掌握报道的分寸。当然,对有关农垦的政策和农垦系统的工作要有所把握,光靠着上面的文件,有关精神的传达还不够,一定要把上面的精神、全局的实际情况,以及记者自己在下面点上了解的第一手材料,三者结合起来,有了融会贯通的理解,才能真正做到审时度势,胸有大局。2、要懂得农垦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