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北京杨家派,即世称"杨无敌"的杨露禅先生所传,有杨班侯、杨健侯、杨梦祥、杨澄甫、许禹生、吴鉴泉等等,所习亦各不同,大致分为大架子与小架子两种。余尝以此事问之澄甫先生,答日:"先求开展,后求紧凑。初习者宜大架子,能使筋骨舒适,血气充行,搞  相似文献   

2.
尺寸分毫在懂劲后论在懂劲先求尺寸分毫,为之小成,不过末技武事而已。所谓能尺于人者.非先懂劲也。如懂劲后.神而明之.自然能量尺寸。尺寸能量才能节拿抓闭矣。知膜脉筋穴之理,要必明存亡之手.知存亡之手.要必明生死之穴.其穴之数安可不知乎?知生死之穴数,乌可不明闭而不生乎?乌可不明闭而无生乎?乌可不明闭而无生乎?是所谓二字之存亡.一闭之而已尽矣。太极指掌捶手解自指下之腕上,里者为掌,五指之首为之手.五指皆为指.五指拳里其背为捶。如其用者.按推掌也。拿柔.抓闭.仅用指也。挫摩,手也。打,捶也。夫捶有搬拦,…  相似文献   

3.
栖心子问道     
薄闻 《武当》2004,(7):44-44
昔初学道时,只知习内功而不闻其理。一日,问道祖师处,谈及内功之练习。祖师问:“太极者何也。汝可知晓?”吾答日:“尚未详知。”祖师日:“汝对内功之练法尚未入门。”吾日:“吾知内功修习,知心法知架子即可。如何尚未入门乎?”  相似文献   

4.
孔德 《武当》2013,(4):51-52
(接上期)第三十六章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释解】本章是阐述事物的两面性及其转化现象,让修道人明白其中道理,让其两面转化由凶转吉,由害转利。凡事物之两面性转化,无非是本与末,坏与好,进与退,得与失,高与下,强与弱等等。一般来讲,凡事物发生在本初上都是美好的,而走向末端则都是衰败的。当然,有些事物的转化也不说明好坏,只反映某种规律现象。但这一切对修道人来说,都是有启迪和借鉴意义的。"将欲歙之,必故张之""歙",即收敛的意思。它所反映的规律现象很普遍,比如人之呼吸,有一吸必有一呼。故欲吸之,必让它呼之。比如我们伸出拳头打人,要让拳有力,必须先将拳收回来再伸出去。你看演奏手风琴,只有拉开手风琴  相似文献   

5.
张方 《精武》2009,(7):24-26
太极拳的功夫很难练到传说中的境界,人们更大的疑问是:太极拳究竟能不能打?连练了九十多年太极的吴图南先生都说,“太极拳推而不打”,不能打,那又何以称为“拳”?在杨露禅、郝为真所在的那个年代里,甚至在阎志高的时期,太极拳都是能打的,那么今天的太极拳为何只能推而不能打人呢?  相似文献   

6.
必欲克敌,莫如盘根。观虚实与静躁,定形气于予心。取人之法,但分阴阳而交贯;迎随逆顺,须晓高低而升沉。要识迎随,须明逆顺。况乎阴阳,互根互用为最。阳实阴虚,击之勿  相似文献   

7.
太极长拳考     
吴伟 《武当》2023,(1):42-43
<正>在《太极拳释名》中有一句话——“长拳——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近百年来,人们对这句话很困惑——“长拳”的含义究竟是什么?杨澄甫在1934年出版的《太极拳体用全书》中说道:“太极拳之顺序,先练拳架(属于徒手),如太极拳、太极长拳……”。那么,“长拳”是一种秘传的架子?还是形容太极拳套路很长?“涛涛不绝”是指练拳的时候要如同水中波浪起伏不断?太极长拳与太极拳有什么关系呢?在解答这些疑问之前,我们先看下面二个拳谱中的描述:  相似文献   

8.
罗峰 《武当》2005,(1):17-19
太极一词是孔子为《易经》作《系辞传》时提到的,孔子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者,大也。太,大二字古代常通用。大而能小,小又能大,大中含小,小中寓大。大指相对中有绝对。极,指尽头,极点,系无限之义。“乱极则治,暗极必光”,“极则必变,变则化”。变化之道乃太极也。  相似文献   

9.
棋赛铭     
艺不在高,赛出水平。棋不在妙,只要能赢。既是比赛,全力争名。落子要慎重,行棋贵空灵。布局以正合,攻杀谋奇兵。务先求己敝,整棋形,有机会就下手,有实力就问鼎,体力须充沛,头脑要清醒,选手云:何惧之有?棋赛铭@妖刀  相似文献   

10.
杰光  杰明 《武当》2009,(2):56-57
时称“杨无敌”的杨露禅先生(1799~1872),初到京城,只以太极拳中之“云手”一式,把诸亲王府各门派的名家发放至三丈开外的网绳上,而绝不伤对方毫发?这是太极拳之内功也。凡得其太极拳之真传,功成圆满者皆可如此。  相似文献   

11.
朝阳  丁子 《精武》2008,(5):1-2
古人饶有古风。圣贤言:“发乎情,止乎礼。”这六个“方块儿”,仅从字面上看,就可以让现代的青春男女感到窒息。尤其面对活色生香,一如干柴烈火之际,谁还能把持得住,而不春光乍泄?止乎礼,  相似文献   

12.
世间众生,生来俱想成为英雄豪杰。人们求之四书五经,茫无所得;求之诸子百家,二十四史,仍不知所言。懵懵懂懂,是以为古之为英雄豪杰者,必有不传之秘。废寝忘食,寻它不出,便也心如死灰,甘为一凡人。一日,看得一场NBA比赛,不觉恍然大悟。在场中凡有大作为者必要做到以下两点:心贪、手黑。然后方能财源滚滚,名利尽收。马布里、艾弗森、布莱恩特等NBA超级红星无一不是此道中人。溯本追源,世俗之物竟与雄才伟略暗中想通。至此才知,世间之事,没有想不通,只有想不到。更换一下思维角度,用另类目光审视一下NBA中的英雄,你会发现另一个世界。  相似文献   

13.
亲嘴摸乳是性生活的前奏。心意拳把打人比作亲嘴,一语道破了交手法的天机:若想克敌,先近敌身。近身靠步法,步法即腿法,也就是拳经所说的“打人如走路”。“打人如走路”换种说法即是“手打三分脚打七”之意。今人不知底蕴,只注重以手法体现心意拳技法,已与“冲而用之或不盈”的自然大道大相径庭了。所以由这两句拳谚的内涵,便可了解原传心意六合拳的练用标准与“拳无拳来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之观点的妙义玄言了。  相似文献   

14.
说说拳味     
杨用 《精武》2009,(7):72-72
自愧懒于修习,未认真研读理论,更羞于半路出家,偶有所得,聊作记录,以求教于方家。 拳道之大,如王芗斋先生所言:“实为民族精神之需要,学术之国本,人生哲学之基础,社会教育命脉;小到修正人心,抒发感情,改造生理,发挥良能……”  相似文献   

15.
周英南 《武当》2009,(11):14-15
杨澄甫宗师说:“太极拳乃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之艺术……故研究此道者,须经过一定的程序与相当之时日。”又说:“学者尤宜先求其像,以养其气,久之自然能得其理矣。”宗师所述,精辟地阐明了太极拳习练的至关重要之处,是“经过一定的程序”及“逐日自身之锻炼”。在程序上,一须“求其像”,  相似文献   

16.
吕俊杰 《收藏》2011,(4):50-51
相传壶土初出时,先有异僧经行村落,日呼日:"卖富贵土。"人群嗤之。僧日:"贵不欲买,买富如何?"因引村叟,指山中产土之穴,去。经及发之,果备五色,灿若披锦。——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  相似文献   

17.
何树礼 《武当》2006,(7):22-23
天地大道,总揽乾坤,万物概莫能外,况乎人之生命?有鉴于此,黄帝论曰:“人始生,先成精。”无精不成人,成人在于精。精者,智慧生命之本源也。藉之于精气化生之理,王充《论死篇》有曰:“人之所以乍者,精气也。”王氏论断,连精带气,较之于黄帝所论,似乎更胜一筹。惟若是,人之初,精气也。挈之于精气说,岐伯亦曰:“营卫者.精气也。”营以滋养,卫以润泽。精气相济,营卫调和,以强筋壮骨,清利炎节,致密腠理,扶正避邪,健康人,仁。若精气不济,营卫失调,则邪气入侵,致使体弱多病,殆至衰亡。  相似文献   

18.
《从白棋先走说起》一文是谈围棋的起源和背景。将古代白棋先走的现象提出,只是作为一个引子,没有想到出现了一个新的认识问题,陈祖源先生纠正说:“几乎都是白棋先走,不如说几乎都是黑棋先走更合适吧。”  相似文献   

19.
岁逾知命,倘有爱不释手之物激荡于胸,世之奇也。甲申大雪,收到伯翱先生自京华寄来的礼物——《元戎百姓共垂竿》,竟夜不眠,像位饕餮之徒,把这份20万字、17个印章的厚礼全吞了下去。掩卷反刍,咄咄怪事:昨夜为梦东平湖垂钓,今朝喜得伯翱钓鱼散文专集。梦如人生,庄周化蝶,能不信乎?  相似文献   

20.
高学训 《收藏》2006,(5):142-145
新世纪头五年回望:古瓷市场冷乎热平? 回顾新世纪头五年,有人提出:国内艺术品市场份额出现了国人始料未及的变化,即书画投资高“热”,风起云涌,大有让人“看不懂”的势头。而相对于书画的火爆场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