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作者的角度和编辑的角度,经过一番“融合”,很可能互为补充,从而产生出更为令人满意的既体现“新闻主题”又吸引读者的好标题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标题在学术论文知识传播的过程中至关重要,准确而精练的标题可以在反映论文研究内容的同时体现作者的研究思想深度。针对特殊标题样式使用日益频繁的现象,分析了标题中经常出现的“基于”或“考虑”样式对论文被引次数的影响。[研究设计/方法]首先,根据论文标题中是否含有“基于”或“考虑”样式以及该样式出现的位置,构建四个自变量。其次,在考虑多个影响论文引用次数因素的基础上,构建论文被引次数回归分析的基准模型,采用负二项回归来拟合样本数据。最后,以2018-2021年发表在《FMS管理科学高质量期刊推荐列表2022》索引的所有中文期刊上的42,594篇学术论文进行实证分析。[结论/发现]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在管理科学领域,“基于”或“考虑”标题样式已经成为一种主流样式,42,594篇学术论文的标题中含有该样式的文章达12,372篇,占论文总数的29.05%。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标题中的“基于”或“考虑”样式对管理科学领域论文的引用有显著的负相关作用;当“基于”或“考虑”样式出现在论文标题开头时,文章不容易被引用;标题中“基于”或“考虑”的样式对论文引用的影响在不同学科领域上的体现不同。[创...  相似文献   

3.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一篇新闻稿件没有好的标题,内容再好也会变得黯然无光,本文以标题制作为主题.通过作者在多年的新闻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深入阐述了在标题制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达到让“眼睛”更闪亮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编后杂谈     
《档案》1999,(5)
经常有一些基层档案部门的作者来信,问给档案刊物投什么样的稿件合适。编者在这里想用两句话来回答,一是尽量少谈些宏观的主题,多谈些微观的。所谓微观的,是指作者接触的工作实际经常碰到的和一些难以解决的业务问题。对这些问题,作者感触最深,如何解决,也最有发言权。二是文章标题要小不要大。就是说,一篇稿件要集中谈一个主题,尽量谈透彻,反映在标题上,也要将你所谈的主题开门见山地表现出来。本期的张海滨、张俊禄的文章即是。之所以这样说,目的是在一期有限的篇幅内给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量;其实,对作者而言,小标题照样能…  相似文献   

5.
6月13日,人民日报《各地传真》版头条发表了《书记农家四问》一文。下面是改稿情况: 少些“穿靴戴帽” 修改一: 原文标题 身体力行“三个代表”察民意访民情吃农家饭睡土坑(肩题) 毛如柏研究了一串数字和问号(主题) 见报标题 宁夏回族自治区 书记农家四问(主题) 牛羊圈为啥空着 2.6%的负担为何还叫苦 为什么多收14.8元水费贫困乡有必要为评比而买微机吗(副题) 修改说明: 我们觉得出版后的标题比原来的好。原来作者为拔高主题而硬套上的“靴帽”已给“脱掉”了,把调研期间的“四问”明确在副题中,让人一目了然,有…  相似文献   

6.
在某日报《都市周末》版上看到一篇题为《这斯俄买的》的文章,标题制作很醒目,可就是让人看不懂。“斯俄”到底是什么意思?是一个新造名词,还是某外来词汇或少数民族语言的音译?让人如坠雾里。标题看不懂,只好看正文了。这是一篇介绍西安羊肉泡馍吃法的文章,直至读完正文最后一句话,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此文作者的一位同事到西安出差,在一家小店吃泡馍,误认为桌上的糖蒜是饭店免费提供的,拿起来就吃,结果坐在桌对面的顾客用方言告诉他:“这斯俄买的(这是我买的)!”这样的标题似乎很别致,却让许多不懂当地方言的读者“丈二…  相似文献   

7.
李明文 《新闻前哨》2002,(12):36-36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要使我们的新闻作品吸引人、感染人,首先应使标题富有魅力,饱含情感。情感能引起欣赏者的审美幻觉,没有情感就没有审美体验。因此,在制作新闻标题时,我们要尽可能地在标题中注入情感因素,赋予标题以生命;要把最能引起读者感情共鸣的东西在标题中“作”出来,着眼百姓视角,透露人文关怀,从而带给读者精神上的愉悦和心理上的满足,激发他们阅读新闻的兴趣。一、锤炼词语,以“情”入题汉语词汇丰富,富有感情色彩。往往同一事物、同一概念,就可以用几个、十几个乃至几十个同义词来表现。有些看起来很平常的字眼,…  相似文献   

8.
笔者退休赋闲在家,每天不乏书报杂志相伴。近读几家早晚报,上面有些新闻的标题给笔者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大有挥之不去的感觉。之所以“不去”,是觉得这些新闻的标题“并不怎么样”,有的甚至“很不怎么样”。  相似文献   

9.
王威 《新闻前哨》2000,(9):43-44
新闻摄影报道是有标题好,还是没有标题好?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然而,想写篇文章来谈谈自己的认识,那是同家人一次对话中萌发的。 我父亲在大学里从事新闻理论教学工作,但他对这新闻摄影报道也很有兴趣,特别是在我干上摄影记者这个工作以后,《湖北日报》他天天看,我发表在报纸上的图片报道成了他日常话题和评论对象,少不了要与我谈些想法与意见。一次他边翻阅《湖北日报》边问我:“你们报上的图片有的有标题,有的没有标题,你说那个好?”我肯定地回答:“当然有标题好!”“那为什么有些摄影报道没有标上标题呢?”我说:“这…  相似文献   

10.
标题二议     
(一)出乎其外人乎其中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好的标题对新闻来说有“画龙点睛”之功效,所以作好标题往往是编辑心血所在之处。 近读文汇报发现有一则标题给人以“出乎其外入乎其中”的奇效。请见93年9月17日版面上一则预告新闻,标题为“合肥将开怀大笑(主题)中国相声节下月在此举行(副题)”。先看主题,有一种先声夺人之感,感到出人意外,合肥怎么会大笑?但一当看完副题“中国  相似文献   

11.
近日市档案学会举办青年学术骨干模拟论坛,一作者将论文标题中的“刍议”写成“诌议”,被应邀点评的专家当众指出。事过境迁,但感触犹存。  相似文献   

12.
一、妥善驾驭词汇制作标题词汇,也叫“语汇”。它是构成语言的建筑材料。制作标题,离不开词汇。从实践来看,驾驶词汇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标题制作水平的高低。①同义词的标题。将同指一事物的两个或多个近义、等义的词交替使用,使标题富有变化,有利于增强表现力。例如《人民日报》1979年9月7日的一则标题:  相似文献   

13.
刘瑞 《今传媒》2003,(6):54-56
新闻的竞争越来越首先表现为标题的竞争。标题的高下优劣,直接关系到新闻竞争力的强弱,而尤以报纸为甚。这就要求,标题不仅要有好的内容,还要有好的表现形式,否则就可能失去竞争的优势。 文摘报的标题该如何做呢? 一、主体类标题 1.主题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用单一主题就能反映出新闻的全部事实就尽量用单一标题表示。主题简单、明了更适合文摘报的特点。好主题可以增添气势。 比如,我报2002年8月22日  相似文献   

14.
标题好似消息的“眼睛”,如果双目炯炯有神,必然先声夺人。读者打开一张报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标题,“看报先看题”嘛!因此,报社记者为了写好一个标题,常常冥思苦想,反复推敲,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观众收看电视新闻如果能在节目开头听到新颖、明快的提要,或者能看到醒目的字幕标题,同样能产生一种期待心理,激起“想看”的欲望。 标题是在新闻拍摄的基础上对全片的高度概括,是点睛之笔。电视消息的文字都比较简短,标题也不必分主题和副题,一般只标一个主题即可,这就要求标题文字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尽量用有限的字数提纲挈领地把新闻里面的主题事实和主要思想正确地表达出来,而且应该是个完整的句子,也就是说,在句法上要包括句子的主要成份,即:主语、谓语、宾语、补语。以往,电视记者在采写消息时,大多重图像轻文字,一般只写导语和主要新闻事实,标题是可写可不写的。因此,观众在收看电视新闻节目时,是很难看到字幕标题的。  相似文献   

15.
名人与题目     
摄影作品点睛的艺术摄影作品的标题,是构成摄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揭示主题、强化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一个不好的标题,甚至会抵消作品的感染力,令人有味同嚼蜡之感,而一个好的标题常常成为点睛之笔。《天津日报》曾发表过一幅题为《寻故居》的作品,这是一幅以天津市城建飞速发展为题材的摄影作品。作者通过一群鸽子在一幢幢高楼前飞翔,显示出该市城建风貌。《寻故居》恰到好处地点出了主题,鸽子的“故居”没了,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这里,作者没有直接说出什么楼房建设如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虽说各报都重视了标题制作,但一般化的标题、“劣质品”时有所见。对这类标题进行分析,对于我们提高标题制作水平,无疑是必要的。新闻标题制作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有如下四种: 第一种是言之无物,平淡如水。有些标题忽视了标题应突出新闻中最新鲜、最重要、最本质的事实这一要求。1984年5月26日,许多报纸以《邓小平接见港澳六届人大代表》或《邓小平谈香港问题》为主题,刊载了邓小平接见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的消息。这些标题,就邓小平接见港澳六届人大代表而言,是重要的,但并未标出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新民晚  相似文献   

17.
科技论文标题的编辑加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兴昌 《编辑学报》1990,2(1):15-19
科技论文标题的编辑加工是整个编辑加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今根据有关规定和惯例,结合自己的体会,对科技论文标题编辑加工的要点和要求提出一些看法。 科技论文的标题包括总标题和层次标题,下面分别讨论。1 总标题的加工 总标题(以下简称“标题”)是论文的总纲,“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报告、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是  相似文献   

18.
现在有不少刊物为了吸引读者,在封面上争“奇”斗“艳”。一是把许多图片横七竖八地印在上面,其中有不少是袒胸露背、红头粉面的“美女”。二是把许多文章标题印在上面,看上去密密麻麻一大片。而刊物名称、年、月、期号却隐没其中,很不显眼,有的甚至不印。北京出版的一本刊物,笔者在封面上怎么也找不到它是哪年哪月哪一期,后在内页上才找到。刊物封面主要应突出什么?笔者认为主要应突出刊名、年、月、期号,使读者一目了然。如果不是这样,而是突出其它,就有些主次颠倒了。当然,封面要有图像,要尽量设计得精美一些,但这并不  相似文献   

19.
“文图并重,两翼齐飞”的办报方针已日益深入人心。报纸上的新闻照片篇幅越来越多,面积也越来越大。在分量上重了起来的同时.图片新闻质量与编排上存在的一些美中不足也常让人感到遗憾。在翻阅报纸时,我问常常会发现:许多图片新闻部设标题.有些虽然有标题却明显缺少“精加工”。图片新闻“眼睛”欠亮度.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图片新闻离不开一双明亮的“眼睛”。同文字新闻一样,标题是一则图片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条好标题对一幅新闻照片内涵的揭示、主题的提炼.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其重要性勿需赘言。值得研究的是图片新闻“…  相似文献   

20.
近来,笔者发现在一些地方报刊把“的”字改作“de”的现象,又有所抬头,不时在报纸上出现《罗非鱼de的启示》、《钢窗总厂de钢铁人》、《步行de学问》等标题,某报甚至在二版头条新闻的标题就是《一位普通煅烧工de情怀》。看上去很不舒服。“de”是汉语拼音的“的”字。我们的报纸并非是汉语拼音的报纸;在中文报刊上只这一个字用汉语拼音字母很不协调,反给读者一种不三不四、不伦不类、“穿西装戴瓜皮帽”的印象。有人说这是为了美化标题、活跃版面,笔者认为这也有些牵强附会,不敢苟同。美化标题、活跃版面的构思非常广泛,何必非要以牺牲文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