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人类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很多年。当我们辛勤开拓,发展农业、建造城市、发明复杂语言,甚至向其他星球发射信号的时候,环顾四周,我们很难相信这一切会有尽头。但科学家却说,在地球上曾经出现的物种中,99%已经灭亡,轮到我们只是个时间问题。曾有科学家计算指出,人类有95%的可能会在未来的9120年内消亡,也就是说,到公元11128年,地球上仍有人生存的可能性是5%。也有科学家认为,按照目前的人口增长速度,到2100年,全世界人口将达500亿。按照这个增长速度,只需要3 500年,地球上的人类就能把地球上所有东西吃光。如果土地退化保持目前的速度,或者其他一些预测成为事实,这一天还会提前到来。  相似文献   

2.
人类似乎已征服了整个地球。但地球上还有未受人类影响的地方吗?值得庆幸的是,现在我们仍能找到这样的地方:从未有人爬上的山峰,从未有人到过的山洞,地图上找不到的沙漠,从未与外界接触过的部落,未受外来物种入侵的岛屿,以及其他一些"最后"。可是,再过许多年,这些"最后的地方"还会存在吗?  相似文献   

3.
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地球上物种消失速度不断加快,几乎达到了与前五次地球物种大灭绝时相当的程度,因此,有科学家说第六次物种灭绝已经来临了,而这一轮生物大灭绝的罪魁祸首就是人类。有人推测,目前,地球大约每小时就有一个生物物种灭绝,每年有1.75万种生物消失。自工业革命以来,物种的丧失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1 000倍,比形成速度快100万倍。下面,我们介绍一些已经灭绝的生物,它们曾经在地球上自由自在地生活过,可是就像美丽的花儿一样,绽放不久就凋谢了。如今,它们只是书上的一幅图片而已。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类——这个地球上的最大种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而人类的发展却危及到了地球上的其他物种的生存。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段扩展,地球上几乎每几分钟都有物种在消失,再不保护这些动物,以后就看不到了,一起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5.
鸟兽和人类一起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不过我们对他们所知甚少,跨物种的交流往往有很多误会。好在。很多博物学家通过研究,为我们展示了鸟兽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外星人"其实是为了躲避地球物种大灭绝,才从地球上逃走的。但不久之前(大约恐龙时代时)他们的科学家在地球上搞了一次全球性的进化实验。他们在不同地区,为不同物种都注射了某种药物,这可以使与他们有近亲关系的物种快速进化,从低级到高级只需几百年甚至只有几十年。成功后,他们会为自己注射,这样他们的智商会越来越高。当然,他们还会定期派UFO来抓几个试验品后代来研究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7.
2006年,一群老鼠将被送上地球轨道。当然它们不是去太空旅行,而是肩负着实验任务。为什么要让老鼠上太空?在地球上,人和其他动物的生存都需要重力。如果重力消失了,我们的身体就会发生一些奇怪的变化——肌肉会变得松弛;因为钙质流失骨头会变得脆弱;身体保持平衡的能力也会下降等。宇航员在太空里生活就是一个很生动的例子。虽然人类真正进行太空探测的历史并不长,但是自从人类第一次在地球轨道上围绕地球飞行以来,人类已经在宇宙飞船、人造卫星、航天飞机、空间站等航天项目上积累了很多的经验。现在科学家对哺乳动物特别是人类在失重状态…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暖不只是人类的生活受到冲击,动物的生存也面临严重威胁!在哥本哈根召开的气候会议上,一些生态学家忧心忡忡地指出。那些对气温比较敏感的物种,会在未来的环境危机中败下阵来,永远消失于人类的视野之中。在这些可能因气候变暖而灭绝的动物中,不乏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数百万年到数亿年的古老物种。我们常常称这些物种为活化石。这不仅仅是它们的悲哀,也是人类的悲哀。所以,各国政府一定要采取有力措施来为地球降温,让厄运不降临到这个目前虽然满目疮痍却仍然生机勃勃的地球。在可能因气候变暖灭绝的古老物种名单中,首先上榜的是5种动物,这也是最有可能率先灭种的5种古老动物。排在第一位的是大家十分熟悉的鳄鱼,排在第四位的也是我们比较熟悉的鸭嘴兽。其他3种分别是鲟鱼、阿氏滑跖蟾和鹊雁,虽然我们对这3种动物不太熟悉,它们也都是珍贵的活化石,对地球生态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古老的“智人”50万年前生存的地球上,现代人类建造了众多的城市,创造了各种复杂的语言,并向其它星球发射了探测仪器.我们很难想象这一切会在突然之间消失。但是.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所有物种.如今有99%已经灭绝,科学家们分析和预测地球和人类将面临以下威胁:  相似文献   

10.
了解水足迹     
曾有人形象地将生态足迹比喻为“一只负载着人类与人类所创造的城市、工厂……的巨脚踏在地球上留下的脚印”,这一概念既反映了人类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也包含了可持续发展机制;即当地球所能提供的土地面积容不下这只巨脚时,其上的城市、工厂、人类文明就会失衡;如果这只巨脚始终得不到一块允许其发展的立足之地,那么它所承载的人类文明将最终坠落、崩毁。  相似文献   

11.
江晨 《知识窗》2007,(5):56-57
自从人类在地球上诞生以来,人类就无时无刻不在研究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地球。期间,出现了一批智慧超群的科学家。他们在人类还处于蒙昧状态的时候就独具慧眼,凭着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严密的思考,提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真知灼见,使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发生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2.
黄万波 《金秋科苑》2013,(11):27-30
研究地球物种数量,究竟意义何在?用海洋生物学家沃姆的话来说,“如果我们连本国的人口数量,甚至连数量级都一无所知,谈什么规划未来?”生物多样性,也是一样。人类已经开始致力于保护濒临灭绝的物种,可是直到现在,我们连地球上的物种数量都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3.
科学家现在已经在地球上发现和命名了约170万种动植物,但实际上地球上的物种远远超过这个数。试图减缓物种灭绝速度的科学家和决策者们在这样一个谜团面前很没面子:没有人知道地球上到底生存着多少不同种类的动植物。20世纪60年代中期,科学家们认为,地球物种大约为300万种,现在则认为至少有500万种,但许多专家指出,保守的估计是1000万种。最近几年,科学家在对昆虫的调查中发现了大量新物种,有人估计地球上物种总数超过3000万种。有多少物种未被发现?不可否认,现在地球上还有许多新的物种未被人们发现。生物学家经常会发现大量的物种。在非洲…  相似文献   

14.
<正>自从本刊刊登了文章《鸡啊,你从哪里来?》(2017年3月刊),很多小读者就来问:那人是从哪里来呢?人类的祖先是什么样的?本文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人类诞生的秘密吧地球上所有物种,都是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而来的。地球形成之初,是没有任何生命形态存在的。大约在36亿年前,第一个有生命的细胞产生在深海里。随着漫长岁月的不断演化与变迁,才有了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地球。  相似文献   

15.
郑宾 《今日科苑》2005,(12):26-29
森林和沙漠,河流和湿地,绿树林和珊瑚礁,它们构成了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网络。然而,它们又是如此脆弱,再也难以承受任何一点的过度开发和人为的破坏。为此,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科学家们为地球绘制了一张生动的“生态地图”,列出了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对象。在这些地区,有的在生物多样性方面较之其他地区有着优越性,比如物种更丰富或有多种濒临灭绝的生物;还有的呈现出特殊的生态学或进化现象。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科学家和环保主义为拯救地球生命而辛勤工作的地方,并尽我们所能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去。  相似文献   

16.
关于地球上的生命起源,科学家有多种假说,其中一种是“太空胚种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宇宙中的其他星球,它们跟随着陨石来到地球,并在地球上开始了演化之路,从细菌一直进化到人类。现在,有一些科学家开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太空胚种说,他们觉得,如果在史前时代,其他星球的生命能够到达地球,那么为什么地球上的生命不能到达其他星球呢?  相似文献   

17.
<正>我们早就熟知,太阳上面有黑子,黑子的数量变化有11年的周期。现在却有人站出来宣布,太阳上没有黑子才是正常的!他们凭什么这么说?光芒万丈的太阳并非如我们肉眼看上去那么毫无瑕疵,它的表面经常会有一些"小黑点",那就是太阳黑子。从颜色上讲,太阳黑子其实并不是黑色的,它们的成分和太阳其他部位没有什么区别,只是由于温度比周围低1000℃左右,于是从地球上观察,太阳黑子在太阳表面显出黑色。  相似文献   

18.
沈羡云 《百科知识》2010,(18):23-23
不知道你是否看过电影《2012》?这部电影给我们带来了对世界末日的无限遐想,也使我们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地球上的人类遇到灭顶之灾该怎么办呢?真的会有人在地球上建造诺亚方舟吗?人类的文明如何保留与延续?现在,这些问题已经提到日程上,科学家们正计划在月球上打造承载人类文明的“末日方舟”。  相似文献   

19.
了解水足迹     
曾有人形象地将生态足迹比喻为“一只负载着人类与人类所创造的城市、工厂……的巨脚踏在地球上留下的脚印”,这一概念既反映了人类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也包含了可持续发展机制:即当地球所能提供的土地面积容不下这只巨脚时,其上的城市、工厂、人类文明就会失衡;如果这只巨脚始终得不到一块允许其发展的立足之地,那么它所承载  相似文献   

20.
浩瀚的宇宙用斑斓绚丽的星烁展示着它的恢宏气势,它那无穷的能量和运动影响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乃至人类自身。在古代,由于认识的局限,人类对每一门学科的研究几乎都是封闭单一的。如面对宇宙,人类就曾孤立地研究过太阳与地球、月亮与地球、其他天体与地球之间的关系。然而,它们三者谁在操纵地球的命运呢?太阳与地球的关系太阳与地球有着密切的关系,早在古代,人类对此就已有一定的认识。如《续汉书五行志》曰:“黑色大如瓜,在日中,则水泛溢”。这就是说,当太阳上有黑子活动时,地球则要发水。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在研究太阳黑子数量的变化与自然灾害的关系时也发现,当太阳黑子数量多时,我国长江流域的大面积地区雨量较大,当太阳黑子少时,雨量则偏小;而黄河流域则正好相反。竺可桢的发现证明了古人观察的正确性。在20世纪的1909年、1931年、1954年、1975年、1997年,都是太阳黑子的双周期年,在这几年当中我国的长江、黄淮流域都出现了特大洪涝。另外这些周期又正好是我国的几个地震活动期,像甘肃、内蒙、河北、东北、台湾都在这些时期发生了大地震。科学家还发现,当太阳表面发生耀斑爆发时,地球上雷暴的频率会比平时增加50%以上。另外太阳上的活动还会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