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科技企业科技人才评价与激励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针对我国科技人才评价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准确界定了“科技人才”以及“科技企业”,并对科技人才从智力素质、身心素质、能力素质、绩效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等五个方面设置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应用模糊数学中模糊综合评价技术建立相关评价模型,较为准确地计算出科技人才综合素质模糊综合评价值,从而得到较为公正的评价结果,为薪酬激励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从科技人才创新活动的过程出发,建立了一套评价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因素体系;然后依据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特点,对其设置了模糊评价等级和对应的评价数据区域;构建了模糊评价矩阵和权数向量;最后根据研究主题的实际情况,创新性地构造了加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对科技人才创新能力进行了实例测算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从科技人才创新活动的过程出发,建立了一套评价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因素体系;然后依据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特点,对其设置了模糊评价等级和对应的评价数据区域;构建了模糊评价矩阵和权数向量;最后根据研究主题的实际情况,创新性地构造了加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对科技人才创新能力进行了实例测算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以冰山模型为基础,结合高层次科技人才的素质特征构建高层次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以人才类型、评价目的不同划分多元化的评价应用场景,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确定简化应用评价体系。将高层次科技人才分为三类:基础研究型、工程技术型、创新创业型;评价目的分类为选拔引进和绩效评估。该研究综合考虑不同类型人才基于不同评价目的时素质特征需求的多样化,提出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多元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一种科技人才岗位匹配度测算模型,并通过实例验证.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中存在的指标单一、精细度不够、“五唯”倾向等问题,结合科技部、教育部等部门对完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的要求,以“创新、质量、贡献”为导向,以客观公正、细化分层为标准,以立德树人、学术贡献和服务国家三大指标为立足点,构建了包含16项二级指标、99项三级指标的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ANP-AHP-EWM法计算各级指标的主、客观权重及综合权重,对20位学者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该人才评价体系在兼顾各方面评价指标的同时,更加注重对服务国家战略、代表性成果的质量、成果转化的实效等方面的衡量,可以直观反映出被评价人才的优势和短板,对激励和引导人才职业发展、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相关部门对科技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军工企业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科技人才进行评价是发现、选拔和合理使用科技人才的前提。本文在军工企业科技人才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构建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的原则,继而设计出军工企业科技人才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应用模糊综合评价为主模型的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8.
王喆  杨国栋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5):127-133
基于高校战略管理理论,采用平衡计分卡方法构建高校博士后科技人才培养绩效评价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进行深入探讨与系统验证,总结提炼了科研活动、培养服务、品质素质、客户满意、学习交流、职业发展等六个主要因子.最后基于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为高校改进博士后科技人才培养绩效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科技人才岗位匹配度测算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一种科技人才岗位匹配度测算模型,并通过实例验证。  相似文献   

10.
科技人才能力综合评价与优化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当今科捷人才发展的实际,分析科技人才应具备的七种能力,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七种能力进行分析,并以天津科技人才为例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提出科技人才能力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