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孙中山科技发展思想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是一位既受过西方科学技术的熏陶、又了解中国科技发展状况的科技思想家。他认为要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走“科技兴国”之路。要发展科技需要有科学技术哲学观指导,需要引进和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需要引进和培养科技人才,还需要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当今,随着新的技术革命兴起,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信息化社会正在到来。当科学技术有所突破,社会生产力出现飞跃时,势必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为此,如何从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基本矛盾运动的角度作些考察和预测,这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它是从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所以,社会主义必定带有资本主义社会的痕迹。中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这就注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既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规律,又合乎中国的具体国情。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无产阶级专政、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这些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具体制度是马克思主义的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4.
纪艳菊 《今日科苑》2010,(4):259-259
工业革命首先是一次生产力的全面革命,它改造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工业革命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改变了欧美国家的面貌,使远洋运输和铁路建设大大发展起来。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在世界范围确立,使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5.
哈贝马斯认为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一种新型的、有别于传统意识形态的统治力量和工具,它使人丧失了主体性,造成人类社会的物化和异化,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合法性进行巧妙辩护。哈贝马斯的这种观点具有合理性,即它使人类认识到科学技术也有负面性,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但他夸大了科学技术中价值因素的作用,错误地认为科学技术是剩余价值唯一的源泉,片面地阐述科学技术的本质。这启示我们,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目的,要加强主体间的交往和对话,要做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并重。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存在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以国家干预活动增加与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为特征的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形式,为资本主义统治提供了合法性基础。哈贝马斯指出,科技理性作为目的理性的表现形式,在压制人们交往理性的基础上,遏制了人类的解放需求。通过建立批判的解释学、实行协商民主和发挥社会公众的力量,恢复交往理性的功能,从而破除科技意识形态的束缚,建构更加合理的社会制度。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为分析当代资本主义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和视角,但是也存在某些幻想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西方未来研究发展很快,未来学著作大量出版。东德学者克拉恩等在《未来学和未来研究——没落社会的破烂武器》一书中指出:“由于生产力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尖锐化”,“垄断资本没有能力解决由于科学技术革命产生的基本问题,因而垄断资本的统治产生深刻的矛盾。这就要求对未来作有科学根据的预测并制定战略,以便克服资本主义在对社会生产力进行社会控制方面出现的危机。”在世界上存在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情况下,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的角度是不同的。未来学和未来研究自然也不例外。当我们指出共产主义的未来前途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其对科学、技术的论述中,明确指出技术是生产力的一种要素,改变着生产方式及生产关系,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他反对技术理性的思想,认为技术并不能解决人类的一切矛盾,技术不过是人的本质的体现。分析了技术变化已对现行科技立法制度、伦理、道德等方面产生冲击,提出了在技术变化语境下科技立法应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价值取向,协调科技发展与人、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确保在推进科技进步的同时保障人类根本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正>科技改变人类,科技改变世界,科技塑造未来。20世纪以来,人类真正进入科技时代,科技的磅礴力量体现在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科技发展的伟大成就,但同时也给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值得认真研究。20世纪20年代迅速兴起和发展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敏锐地认识了解到这一点,关注科学技术,尤其是它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应用。赫伯特·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他在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传统中,用科技批判代替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并逐渐发展出自己独特的科技异化理论。研究马尔库塞科技异化理论,可以为人类在运用科学技术时敲响警钟,也可为我们带来一些有益的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10.
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乃至市场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的竞争。生产力的发展不仅要求外部生产关系与其适应,而且要求内部的人才类型结构与其相适应,就是说人才的培养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社会需求的人才类型 社会对人才类型的需求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的,本世纪以来,这种人才类型演变有这样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1.
李刚 《科学学研究》1991,9(4):15-20
我们面临的改革是“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而生产关系的概念和内涵依然有待进一步探讨。目前较流行的三方面说和四环节说都把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归结为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而实践中,却存在一种由技术和生产力决定的人与人的必然联系,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技术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者向来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对社会变革的伟大作用,马克思“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因为社会的变革,生产关系的变革,首先起因于生产力的变革、生产工具的变革,而科学技术正是生产工具和生产  相似文献   

13.
1、教育的产生和本质决定其要服务于社会的发展。教育随着人姿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生产关系的变革而变革。高等教育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对教育发展要求的产物。教育具有超前性要求,新世纪的大学不能只是被动地服务于社会,而且应主动地承担起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科技进步,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科学仅仅是一种间接的生产力 ,只有将间接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 ,才能形成社会的物质财富。实现这一转化的唯一途径就是将科学转化为技术 ,运用于生产实践。这就产生了技术价值的问题。技术价值问题贯穿于技术发生、技术应用和技术后果等技术实践环节 ,对技术实践具有导向性的作用。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互动结果是一种由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现象。 技术和社会经济的互动 技术价值的社会运行在一定自然条件基础上 ,技术价值运行主要是在社会层面上进行的。这是因为 ,技术价值的激发更…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决定作用成了西方学者为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辩护的一个重要理论支柱。马克思从财富哲学角度对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的现象学批判以及对未来社会中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的积极建枸,不仅有助于我们从资本主义生产制度中剥离出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而且能够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对于人的发展的历史意义,从而还原科学技术与现代社会发展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16.
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技术进步的路径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产业技术是技术演化到产业层面的一种存在形态。它是已经形成现实生产力的技术。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先生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但并非每一项科技成果都是现实生产力”。可见,在科学技术和产业技术进步之间存在科技成果转化这一必然环节。此外,产业技术进步常常表现为新科技成果的不断商业化和产业化,并且产业技术进步的速度可以用科技成果产业化周期的长短来衡量。因此,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技术进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它是  相似文献   

17.
论人才的类型结构及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乃至市场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的竞争。生产力的发展不仅要求外部生产关系与其适应,而且要求内部的人才类型结构与其相适应,就是说人才的培养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14-15世纪是西欧社会的转型时代,旧有的封建社会生产关系开始被新生的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所取代。在这一转型过程中西欧封建社会内部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以及思想文化都发生了重大重组和深刻变化。西欧封建社会生产关系在人们经济生活中的最高表现形式封土制也开始衰落并最终消亡。关于封土制的衰落目前学界有内因和外因之说,文章认为中世纪晚期西欧社会生活中的工商业的发展及土地买卖活动的频繁是导致中世纪晚期西欧封土制衰落的重要经济外因。  相似文献   

19.
人是社会动物。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都是集体进行的,要组织和协调集体活动就需要管理。人是管理的主体,管理是人的行为,管理是科学技术诸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管理是生产力要素组合的黏合剂,没有当代管理,就没有当代生产力。1当代系统的管理学体系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当时的管理水平也与之相适应。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管理思想有了很大发展,所谓“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就是这个道理。管理可以作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进入前工业社会,社会分工、分层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日趋复杂,资本主义国家中劳资双…  相似文献   

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高等院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在教育事业发展中有着突出重要的地位。高校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工作、指导实践。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反映了三个规律首先,它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和发展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机结合起来,既强调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又强调生产关系、意识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