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磨』新闻     
“抢”新闻 ,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然而笔者却主张 ,新闻不仅要“抢” ,而且要“磨”。“磨”———通往时效的门径“磨”的提出 ,看似与新闻特性有悖 ,其实不然。“抢”是为了新闻的时效 ,“磨”也是一条通往时效的好途径。“磨”新闻不仅成为一种可能 ,而且十分必要。“效果”并非越快越好 ,既然新闻媒体允许时间要求上的区别 ,新闻特性和新闻发布都要讲究“时宜”,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好好“磨一磨”呢 ?要“磨”出时效 ,有三条必须注意 :第一 ,“磨”的对象要合适。一些动态消息、突发事件多侧重于“抡” ,而一些解释性新闻、重大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2.
新闻贵在于“新”,新意的开掘是电视新闻工作探索的永恒课题,所以记要立足于认真体现消息新闻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增强创新意识。既要在提高新闻时效上争首播、抢独家新闻上下工夫,也要在选题立意、刻画细节和角度表现的“新”上做章。  相似文献   

3.
采编新闻,不但要学会“抢”,而且要学会“压”。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就要求新闻工作不但要在时间上善于“抢”新闻,以增强时效性;而且要在时机上善于“压”新闻,以增强指导性。只有在最适当的时机发稿,才能体现最大的新闻价值,取得最佳的宣传效果。因此,有时新闻“压”反而能“升值”。“压”得合适、巧妙,可以一“压”值千“金”。关键要看新闻采编人员有没有预见性和善于不善于利用时机。  相似文献   

4.
非事件性新闻是对一段时间内或若干空间里发生的诸多事实、情况、事件的综合反映,揭示带有分析性、启发性的总体情况、倾向或经验等,非事件性新闻的特点是点面结合,以面为主,反映事物发展变化中的阶段性、倾向性、经验性或典型性。从体裁上说,典型报道、综合消息、经验消息、述评消息等皆属此类。非事件性新闻的时效要求较为宽松,但必须有合适的新闻由头,必须把握适当的报道时机。俗话说:馍不熟,气不圆。非事件性新闻与突发性事件新闻不一样,突发性事件新闻必须抢时效,而非事件性新闻则不一定要抢,有的甚至还要等一等,压一压,养一养,等事物…  相似文献   

5.
黄斌 《新闻知识》2003,(5):34-35
“抢”与“压”的关系 “抢”就是在案发的第一时间迅速进行传播,抓住时机,先声夺人,以快制胜。一般来说,新闻宣传包括案件报道是越快越好,即必须抢新闻,但在特殊情况下,有时出于某种策略或整体利益的考虑需暂时压…下,伺机而发:有时囚事实不清,众说不一,需要时间冷静观察,  相似文献   

6.
当今,新闻竞争日趋白热化,它不但表现在抢时效、争首发,同时也在拼原创、比深度。读对新闻媒体的认知度与满意度,不仅建立于新闻时效上,而且建立于深度报道上。目前一些企业报的深度报道,从其报道的问题和报道的角度来看,尚存在着不太切合需要、切入主题的深度和广度不足等问题,以至于不能引起读“共振”。因此,企业报深度报道如何选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7.
记者虽然在“抢”新闻的过程中落后于别家媒体,但是却凭借良好的新闻敏感找到了后续报道的空间,写出了超过前面报道者均有社会影响的报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零时效”的挑战今年3月5日上午,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每当宣读完报告的一个方面,中国新闻社、《中华新闻报》、中国国际互联网络新闻中心和搜狐网站联合制作的“两会”专页网站,立即显示相关内容。政府工作报告宣读完毕,“两会”议程、精彩事件也同步入网,再次凸现了网络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第一时效性。面对事件与新闻几乎同步传播的网络新闻,传统媒体赖以生存的时效空间受到最大限度的压缩,几乎趋近于“零时效”。在  相似文献   

9.
目前的新闻竞争不但表现在抢时效、争首发上,更表现在拼原创、比深度上。从某种意义上说,深度报道是新闻媒体争夺受众的制胜法宝之一。与广播、电视、网络媒介相比,报纸尤其是广播电视报这样一份周报,在争抢新闻时效上有劣势,但可以在深度报道上寻求自己的优势。于是,我们就将注意力集中在深度报道上。  相似文献   

10.
电视新闻之所以要创新,是由新闻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新闻是求“新”的事业,“新”是新闻的旗帜。新闻只有新,才能反映出客观事实发展变化的最新动态,才具有吸引观众的无穷魅力,才能更好地起到宣传和传播的突出作用。电视新闻要出新,记就应当在时效、题材、角度、表现形式等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11.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抢新闻”成了贬义词。一提“抢新闻”,往往同不择手段、“资产阶级新闻观点、新闻作风”联在一起。报上出现了失实报道,领导会批评:“谁叫你们抢新闻的?!”甚至连一些新闻学词典一面肯定“抢新闻是与新闻报道的时效观念的形成与加强分不开的,另一面也认为:“由于片面求快抢快,记者采访往往草率从事因事实不准确而毁及报纸声誉的情况也随之出现。” (注)一句话,“抢新闻”在相当一部份同志的眼里是个不祥之物,工作中常常忌讳它。  相似文献   

12.
陈江 《新闻知识》2004,(10):54-55
现在,纸质媒体已进入了厚报时代,媒体之间的竞争也越发的厚重。谁都想“高出一筹”,把对手压下去。这样一来,白热化的竞争不仅体现在抢时效、争首发上,也体现在拼原创、比深度上。  相似文献   

13.
刘玉燕 《青年记者》2006,(22):47-47
新闻竞争日趋白热化,它不但表现在抢时效、争首发,同时也在拼原创、比深度。读对新闻媒体的认知度与满意度,不仅建立于新闻时效上,而且还建立于深度报道上。从某种意义上说,深度报道是新闻媒体争夺受众的制胜法宝之一。与广播、电视、网络媒介相比,虽然报纸在争抢新闻时效上暴露出来的劣势显而易见,但由于传媒自身的特点,完全可以在深度报道上寻求自己的优势。作为地方党报,其竞争对手还有同城的诸多纸媒体。由于同一区域的新闻交叉重复不可避免,因而为了凸显与其它报纸的差异性而赢得更多的读,报纸之间的新闻较量往往集中在深度报道上。  相似文献   

14.
今天媒体竞争目趋自热化,对于新闻事件,任何一家媒体都不大可能拥有独家报道,于是各媒体间不仅抢时效、争首发,也拼原创、比深度,刀、剑并用,各展其长。具有高品质信息“附加值”的深度报道,被众多的媒体当作竞争的“重武器”。  相似文献   

15.
许峻 《新闻记者》2002,(10):52-53
收 购战是财经报道中的热门题材。不过 ,在中国 ,绝大多数上市公司是被股份不流通的国家股和法人股控股的 ,实际上无法通过证券市场进行收购 ,少数真正的收购战 ,仅仅发生在股份全流通的“三无概念股”中。由于收购战时 ,收购方持股比例超过5%后即应进行信息披露 ,因此 ,这种发生在证券市场的收购 ,俗称“举牌”。我自1995年进入《上海证券报》之后 ,直接参与了多次上市公司举牌事件的报道 ,在大量的新闻实践过程中 ,掌握了一些在符合信息披露规范前提下抢新闻的经验 ,基本做到了既能抓住热点 ,又不被“烫手” :一是“人盯人”战术“三…  相似文献   

16.
深度报道的选题与策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竞争日趋白热化,它不但表现在抢时效、争首发,同时也在拼原创、比深度。读者对新闻媒体的认知度与满意度,不仅建立于新闻时效上,而且建立于深度报道上。从某种意义上说,深度报道是新闻媒体争夺受众的制胜法宝之一。 深度报道“它是一种通过系统地提供新闻事实的背景,用客观事实解释和分析来延伸和拓展新闻领域的一种报道方法,它既有深度——深入新闻事实内部,揭示新  相似文献   

17.
习主席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工作要掌握好时、度、效。报道时机直接决定宣传效果,什么时间报、什么时间不报,什么新闻要抢时效、什么新闻需等一等,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9个月"碰饭"品兵声》的采编经历提示我们,对一些非事件性新闻不妨"养一养",等事物发展有一个阶段性结果之时见报,往往会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翟旭瑾 《今传媒》2013,(2):56-57
马克思认为,报纸工作要了解世界的"分针"运动,同时,以世界资本流通的角度看待新闻时效,力争"以时间消灭空间"。然而,许多新闻记者因"抢新闻"而缺乏新闻作品内容、形式的精品意识。本文以我国新闻业为研究对象、以许多新闻报道中的词语误用现象为切入点,辩证分析追求新闻时效与正确把握用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报道时效:时间维度上的竞争   新闻的价值首先存在于时间维度中.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及时“是新闻产品的“第一价值“.   ……  相似文献   

20.
小吴同志:你要我谈谈新闻的“新”字,什么叫新?如何求新?如何求到新?这是个很大的题目,也是个很重要的题目。新闻,首先是个时间上的概念,就是要写最近发生的事情。当记者的,没有时间观念,一篇稿子磨半年,磨出来已是“沉舟侧畔千帆过”了,哪里还有新闻价值。当然,在这方面目前尚有许多不能尽如人意处。报纸上的旧闻甚多,“三中全会以来”、“去年以来”、“今年以来”、“上半年以来”,……老面孔天天可以看到。“大锅饭养懒汉”,新闻界也不例外,无责任,无定额,无检查,无奖惩,干是五八,不干是四十,这是造成新闻不新、记者不抢的重要原因。其次,我们有的记者确实素质不高,缺乏“抢”的意识,更缺乏“抢”的本领。国外的同行,大概没有“社会主义”可“吃”,不象我们这样悠闲自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