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增强科技新闻可读性的几点思考(一) 从采写角度加以改进,提高可读性。美国一位科技编辑说:“科技新闻写作是一种翻译艺术。”掌握好这门“翻译”艺术,才能做到通俗有趣,这是可读性的起码要求。但要写出高质量的科技新闻也并非易事。首先要把那些抽象、怪僻、难懂的专业术语化难为易,化深为浅,要有把行话术语“翻译”成大众语言的能力。这种翻译工作一进入采访就已开始,方法是向采访对象——专家们请教,请他们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来表达“专业术语”。解释学术理论和技术名词。对有争议的学术观点更要多方面请教。采访什么学科就学习什么知识。记者在采访中一定要有甘当小学生的态度,虚心求教,不要怕人家说你知识面窄,更不能不懂装懂。记者一定要先把素材“消化”搞懂,然后再按照自己的理解,用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2.
什么样的能力对记者最重要?我认为是思考能力。 当记者的都想采写出能产生巨大社会影响的新闻作品。所以相当多的记者在工作几年之后,经常想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新闻采写能力。 这个问题对有十几年新闻工作经历的记者尤其迫切。讲经验和采写技巧,多少也有相当的积累;讲有点影响的新闻作品,多少也写了一二篇。但往往在这个“时节”,他们都面临着寻求新突破、再上新台阶的挑战。作为这类记者群体的一员,我愿意抛砖引玉,与同行探讨一下怎样不断地“否定自己”、“创新自己”。 (一)要做一个有思想的记者,关键要  相似文献   

3.
利用陈列语言作为博物馆教育的主体手段逐渐成为博物馆界的共识,我们有必要在理论上进一步探明陈列语言的含义及其意义。一广义的语言泛指人际交流的一切手段,包含许多种不同的形式。要探明陈列语言的内涵和外延,我们必须将它与其它语言形式区分开。也就是说,要知道“什么是陈列语言”,我们必须要了解“什么不是陈列语言”。  相似文献   

4.
在兰台,有一种草,他们或许柔弱,却把根深深地扎向大地;他们或许渺小,却在天空下将头骄傲地扬起。他们沐浴着太阳的光辉,报之以拳拳赤子之心;他们承蒙大地的恩泽,还之以茵茵的绿洲。我们谓之“兰草”。就是这些兰草,根连根,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为我们的事业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他们之中,重庆市档案局、馆第一党支部一小组的七位中国共产党员,就共同谱写了一曲“兰草”之歌。  相似文献   

5.
“一篇理想的新闻报道应该把读者带到现场”, 这是一位新闻名家的写作经验谈。记者是作为读者的耳目而存在的。他的使命,便是让读者跟随自己的视野,见到他们个人视野以外的事物,使他们看到、感觉到、甚至闻到当时所发生的一切。在这里,记者不仅要在采访中亲至现场,而且要将自己的切身感受,即在现场动用一切感觉器官记录下来的第一  相似文献   

6.
赵贺芳 《大观周刊》2011,(20):81-81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教师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使他们胸中或泛起涟漪,或掀起波涛,激发他们爱憎分明的感情。”语文教育要通过教学语言去实施,教学语言是进行语文教育的工具和手段。语文教师要在不断学习中高自己的语言能力,说好每节课的导语,过渡语,结束语,运用幽默而富有魅力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信息时代.记者构成了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往往有着“过人”的本领。他们能拨开云雾,洞察各种新闻内幕;他们要在常人看不出新闻的地方发掘新闻,刻画出社会众生相……这一切都意味着他们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方式必有与众不同之处。确切地说,新闻记者需要用特殊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切进步人类都在广泛地纪念……”“很难找到一个不知道列夫·托尔斯泰名字的人……”“他的著作是亲切的、可爱的……”“……”1910年,当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逝世之后,苏联广播电台的记者争相使用这些现成的“规范化语言”写报道,致使本来使用一次还挺新鲜的语言因滥用而变得陈旧了。该台消息部总编辑“轻而易举地涂掉了这类句子”。事情发生之后,他们设置了一种特殊的“记过簿”——专门记载公式化词句的记录本,记下了诸如“以巨大的劳动热情……”、“举行了重大的会谈……”等“千篇一律的公式化语言”,并明确提  相似文献   

9.
王越 《大观周刊》2013,(8):137-137
对于儿童所具有的超强的语言学习能力.动作协调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我们一直都迷惑不解.蒙台梭利用“吸收力心智”的观点为我们揭开了这个谜。她认为儿童与成人不一样,儿章有一种与生俱米的“内在生命力”.他们不是用大脑而是用心理能力直接吸收周围环境的知识。从而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0.
李美霞 《大观周刊》2012,(36):149-149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如著名教育家斯雏特洛夫所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调查表明,学生喜欢富于幽默感的老师,而不喜欢表情冷漠呆板、语言寡淡无味的老师。幽默是一种艺术,一种以喻快的方式调整人际关系的艺术;幽默是一种力量,一种可以减轻压力,缓和师生关系,摆脱逆境的力量。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具有幽默感,才能更好的叫学生在和谐愉快的环境中,轻松自如的把枯燥的数学概念原理理解并能灵活应用。而数学教师的这种幽默是要不断的在生活中具有细腻的观察能力,还要有一种知识的联想能力,能有一种把数学和生活想结合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马琴 《新闻前哨》2012,(10):98+101-98,101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更是电视播音主持人与观众交流沟通的重要手段。他们通过悦耳动听的有声语言向观众传播信息、交流情感。中国传媒大学的张颂教授指出了“德才兼备,声形俱佳”的原则。就是说播音主持人应做到声音悦耳、口齿清晰,表达准确,语言流畅。这些都需要电视播音主持人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一、提升语言素养。增添艺术魅力1.较强的语言素质节目主持人首先要对书面语言进行深刻的分析和理解,然后转化成准确的有个性烙印的有声语言传达给受众。即在表达前,首先在脑海里营造一种立体的语言意境,将语言内容情景化,通过充分的情感酝酿,运用恰当的声音使人、事、景、物生动鲜明地展现在眼前。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还要对语言有较强的掌控能力,无论是紧急情况,还是感人的现场,都应使自己的语言和声音既生动机敏又沉稳理性。  相似文献   

12.
新闻播音是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中难度最大、要求最高、知识面要广、政策性要强、心理素质须成熟、语言功力须扎实的一种创作.新闻播音创作主体的理解能力、反应能力、应变能力、协调能力、驾驭能力,是其他类节目所不可比拟的.特别是在有重大新闻、突发新闻、抢发新闻、同步新闻的紧要时刻,无论凌晨深夜,不论长稿乱搞,都要无条件地泰然处之并应付裕如,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新闻播音创作背后的艰难苦涩,都化作“先睹为快”“一吐为快”的创作喜悦,融入了铿锵有力的语句,但有多少人能解“个中滋味”?新闻播音从语言表达样式上看属…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一张面向基层、面向工农的地区小报来说,有一个用什么语言向群众说话的问题。我们的体会是少用“应该”、“必须”等指示性的训示性的语句,多用和众群谈家常的亲切语句。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也在发展变化,报纸要选用新出现的健康、明确的语言,不能盲目地跟社会上的流行语言,即使好的语言也要考虑自己主要读者的接受水平,不要变化太快,搞得人眼花缭乱,象“怪圈”、“微观细胞”、“同步震荡”、“裂变”、“误区”等名词,还是慎用为  相似文献   

14.
用自己的“声音“说话——节目主持人语用方式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很多节目主持人的身上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作为编导手中的一个“棋子”、一个“道具”,主持节目时大多有现成的说词或台本,他们只要在节目里背将出来,或者“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哪怕是一个新手,不消多日就能操练得十分熟练。 对此,听众和观众怎么看呢?有人说:中国电视节目上不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假”,尤其是主持人的语言,很少是自己的所思所想,大多数扮演的只不过是代言人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媒体中坚     
前不久,在省委党校举办了省新闻媒体中层干部研修班,参加研修的大多是那些工作在新闻一线的部主任或频道总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层干部”。说起他们,有人用“举足轻重”来形容,也有人说他们是媒体的的“脊梁”和“中坚”,而他们却把自己形容为“兵头将尾”,把自己的工作说成是“如履薄冰”。的确,媒体的中层干部既是一级行政领导,又是具体业务的执行者和参与者,对上要贯彻好上级领导的宣传意图,对下要有带兵作战的能力;要求自身有相当过硬的业务水平,还要精于策划,出点子找角度;对每一篇稿件他们都要严格把关,每一个题目都要斟酌再三;文…  相似文献   

16.
在一些报社内部有一种说法叫“自留地”,所指为何?就是某些“责任编辑”把自己掌握的一块发稿地盘据为已有,他可以尽情地充分地利用这块“自留地”,“栽种”“自己的菜”,别人休想在他的“地”里打主意,即使有最好的“品种”央他求他“栽”几棵、“种”几粒,都休想做到。有例为证,某市报办了一个《星期刊》,花花绿绿不去议论它,只要看他们每期的作者,差不多期期都是几位“责任编辑”。他们的大作,占的篇幅又长又大,一版登不完还要下转二版,其标题格外醒目,名字所用的字号也比其他作者的名字突出一些。对此,读者当然要持反对态度了。但你反对你的,我有“权”你也奈何我不得。长此以往,不容讳言,这样办报一定会失去读者的信任的。  相似文献   

17.
宋昭勋 《声屏世界》2001,(12):55-56
凡是诉诸观众视觉感官的一切图像元素,都是电子传媒的视觉语言,其中画面的景别语言、运动镜头语言、构图语言、都可以称之为视觉非语言传播。 视觉非语言传播的每一个元素之所以被称之为语言,是因为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能被人们理解的表情达意的方法,每一种元素绝不是可以随心所欲地随便用在任何图像中,也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景别语言 当我们用远景展现目力所及的大草原时,画面景别所涵容的广阔场面,使我们获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境;而当我们只用近景或特写来描写草原景物时,画面上可能只是一丛小草,子…  相似文献   

18.
皮亚杰提出“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重新发明,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为?因此本文就以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作能力做以下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19.
刘树超 《大观周刊》2012,(39):112-112
在研究汉语言文学的过程中,我不断总结,自己也有很大的提高,我记得有人说过,“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语言是一种实践,是现实的意识。不论人头脑中会产生什么样的思想,以及这些思想在什么时候产生.他们只有在语言材料、语言的术语、词句之上才可形成。”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新闻工作者如何评价自己的职业和工作?他们的职业评价和工作满意度如何?他们对现有的职业忠诚度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我们的管理人员有针对性地规划激励机制。本文通过调查发现,新闻从业人员对“同事关系”、“领导能力”、“工作弹性”、“社会影响”等“内在或激励因素”的满意程度要高于“报酬收入”、“福利待遇”、“升职机会”等“外在或摄生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