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教育》2001,(7):62-62
《画建筑》是黑龙江省版小学美术第十册教材中的一课,这是一节以建筑为题材的线描画。为了上好这节课,课前我做了精心的准备。从学生的作业中反映出学生基本掌握了线描的画法,但是在批改作业时,我发现可以把学生的作业分成两大类,一是临摹的作业,二是创作画的作业。因学生的水平毕竟有限,一部分创作画的质量明显不如临摹的作品。批作业时,我采用了双重标准,尽量用好的成绩或评语保护学生的创作热情,鼓励作业非常认真的同学。这个感受成为了这节课的教后记。  相似文献   

2.
兰带娣 《成才之路》2011,(14):56-56
情境一:这是一节小学五年级的美术课。课间时,我早早进了教室,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几位学生见到我,高兴地围上来问:“老师,这节课我们画什么呀?”我说:“这节课我们接着画人物。”随后,有位学生说:“哎!又是画人。”一脸的无奈。看来前两节课的人物临摹已经让学生对这个内容有了厌倦感。  相似文献   

3.
刘远生 《考试周刊》2011,(75):223-223
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们离不开对优秀作品的临摹学习。尤其是在《身边的物品》一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刚刚升入初中,第一次接触到铅笔淡彩画这一新鲜的画种,而且在铅笔淡彩画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绘画基础知识比较多,必须多次练习,这就需要学生进行认真细致的临摹,所以说上好一节临摹课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美术课教学时数少,怎样在有限的课时中有效地组织教学,使学生较好地学到美术知识和绘画技能,从而达到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是很值得摸索探讨的问题。根据我白己在教学中的体会,谈一谈美术课的教学方法: 1.临摹与写生相结合。在现行的中小学美术课本中,临摹内容比重较大,为了不使学生机械地“照猫画虎”,临摹时教师必须对范画进行分析讲解,指出其难点和要求,使学生心中有底,先识后画。在临摹的基础上,选择与范画中形体相同或相近的物体写生(一般为上节课临摹,下节课写生)。如:临  相似文献   

5.
岭南版小学美术教材中有一课是日记画:《画下美好的每一天》。上完这一课,我从学生的作业中发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情况,即大多数作业是照抄课本的范画,只有少数学生的画带有一点自己的思想。同学们都说,很多有意义的事情说出来、写出来都可以,但是要画出来就感觉特别难。学生的话揭露了  相似文献   

6.
李超香  董贵臣 《山东教育》2004,(19):105-105
今天第四节是三(1)班的美术课,学习第10课《小雪花》,是纸工课。课上,我引导学生在探究性活动中,掌握了雪花的剪制法,然后我要求大家以《心中的雪花》为题,创作一幅纸雪花的画,并编上一首诗歌,明确地表达出画作的含义。这种。画配诗”练习,不是美术知识与语言文字的简单联系,而是  相似文献   

7.
孟淑敏 《山东教育》2004,(19):104-105
在上美术课时,学生问我:“老师,比着课本上画行吗?”我反问:“为什么非要比着课本上画?”小家伙们也反问我:“为什么不能比着课本上画?”我说:“课本上的画是让我们来欣赏、来学习的,是画家自己的东西,已经表达过了,我们再比着画,就是临摹,而不是创作了。”学生自言自语道:“噢!我明白了,可是,我就是愿意比着画。”  相似文献   

8.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流动的画》第二节课文:我忽然看见—“哦,妈妈,我知道啦!窗外是祖国的画,千万不能破坏它!妈妈听了点头,微笑浮上脸颊:“祖国的画中,还有个懂事的娃娃!”)【案例】一位青年教师执教《流动的画》一课,在指导学生学习文中第二节时,对“我忽然看见—”这一句话是这样处理的—  相似文献   

9.
[案例]我根据《牛津小学英语》3B Unit2中出现的单词“a computer,a key,a watch,a clock,a camera’a radio”,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布置房间的小任务。课前,我下很大功夫画了房间的轮廓图并制作了单词图片,而且复印了几十份准备分发给每一组的小组长。备课时,我确信这个环节一定会是这节课的亮点。上课时学生们个个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剪画,有的涂色,有的粘贴,有的为物品的摆放位置在激烈争执。而我则走在学生中间,给予必要的指导。然而我却发现几乎没有一个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这种状况和我当初设想的大相径庭。无疑这个教学活动的设计有违初衷,成了这节课最不和谐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我有幸聆听了《蚂蚁》一课,印象特别深刻,有意或无意间都会想起这节课。这节课基本上由两部分组成:一、学生想办法把棕色瓶中的蚂蚁取出来;二、学生观察、描述蚂蚁的形态,教师在黑板上画蚂蚁简图。  相似文献   

11.
“汉奸”     
学完了《欢乐的节日》这篇课后,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了一幅画。语课上,再结合学生作的画,上了一节口语交际课。按说,开始挺顺利的,导入、学生小组介绍、评选小组代表、然后学生代表到前面介绍,供大家评选。第一个学生介绍,大家评议。很好。可是,到第二个学生介绍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相似文献   

12.
案例描述: 在一次英语教研活动中,本人听了一节教学有关方位介词的课。教师准备了一个小球和一个空盒子,向学生呈现了in,on,near,nextto,behind,in front of,under几个介词。接着,教师又用手势来操练,一只手握拳,一只手用手掌,边说边练,课堂气氛也挺活跃。然后,教师又取出照书本上画下来的几幅图,让学生操练,要求说说各种动物的位置关系。最后,教师把早已剪好的许多小动物和几幅背景图分给学生,让他们在背景图上摆一摆小动物的位置,并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_这节课,教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又找教具,又画又剪,整节课教具的使用是恰到好处,教学步骤合理有序;学生也学得非常开心,在轻松愉快的语言活动中输入语言,在有趣的活动中输出语言。应该说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在教师们议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时,我无意中与一位学生聊了起来。我问到:“Who is behind you?Who is in front of you?”该学生摇摇头。我感到奇怪,上课时听他说得非常好,能把图上动物的位置关系一一描述出来,可到了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我们的学生怎么了?  相似文献   

13.
有一则案例上说:一位国内重点小学的学生移民到美国,上第一节美术课,老师要求他们画一棵圣诞树,这位中国小朋友的画技让美国教师和小朋友都很惊叹,因为他画得太像了,跟墙上贴的一模一样。可是,当老师要求他自己创作一副画时,这位小朋友却搞了半天也无从下笔。人家评价我们“中国小朋友临摹能力强,但创造能力差。”  相似文献   

14.
学习《中外民居》(江苏版新教材),十五分钟的教学活动后,进入学生练习时间。这时,一学生突然说:作业本中没有这一课的作业纸。我一看,确实没有,这节课没有练习。学生用眼睛看着我,怎么办?我灵机一动,这节课的教学目的不就是让学生了解“中外民居” 的不同,欣赏到多种不同风格建筑的美吗?学生对美的感受并不是只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也许用语言或书面文字来表达,也能达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5.
在宜昌举行的“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自然教学专业委员会2003年会”上,聆听了《蚂蚁》一课之后,我有意或无意间都会想起这节课。这节课基本上由两部分组成:一、学生想办法把棕色瓶中的蚂蚁取出来;二、学生观察、描述蚂蚁的形态,教师在黑板上画简图。  相似文献   

16.
美术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以教学大纲为中心,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为指导,以兴趣为先导、以技能为重点、以美育为主线,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现在省编的小学美术教材,其文字说明很少,又没有教师备课书,大部分是临摹的。教师要上好课,此较难。我认为只有从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入手,用直观性教法,可以激发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使学生觉得有学不完的知识,画不完的新鲜内容。为此,我试教了一节三年级水桶写生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就这节课谈点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7.
错误成资源     
“圆的认识”,是我多次成功执教的公开课。这次赴浙江学习期满,即将返校,我再次就此内容上了一堂汇报课。在教学“画圆”这一环节时,我如往常一样,先让学生用圆规在练习纸上尝试画一个圆。巡视中,我发现有好几位同学还不知道画圆的方法:有的圆起始点和终点不在同一位置,有的把圆画成鸡蛋状,有的将弧线画得时隐时现、时细时粗……这可太出乎意料了。哦,原来上课之前,我都会让学生在家试着用圆规练习画几个圆,因此,几次上这堂课都没有出现过类似情况。这次因疏忽,我忘记了先让学生练习,所以出现了如此的“不测”。怎么办?我是装作没看见,  相似文献   

18.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以后,我开设了一节夏习课。内容之一是让学生按规定的数值分别画出所学过的基本平面图形。当我口述画出一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时,因口误错说成“画一个面积是2厘米的正方形”,出现了本节课的第一误。反应敏捷的学生立即纠正说:“老师,你这句话说错了,应改为‘画一个边长是2厘米的正方形’。”另一个学生补充说:“老师,这句话还可以改成‘画一个面积是2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相似文献   

19.
案例说明〕 《玉门关在何处?》是一篇科学游记,内容上包含丰富的科学知识;表达上记叙中兼用描写,多用说明。这既是本文的特色,也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教读这篇课文时,教师始终把自己置身于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媒体的中介作用,激发学习兴趣,切实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案例〕一、猜图诵诗,导入新课。〔投影:临摹唐诗配画〕说明:这幅画是根据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七言绝句画出来的,请看图说出这首诗的诗名、诗句;集体背诵,引出话(课)题“玉门关在何处”。二、组织讨论,把握文章内容。1设问:作者在第1节中提出今人的质疑,第9节中明确指出王…  相似文献   

20.
1998年12月湖北省第四届小学自然优质课评选决赛在宜昌举行,共16节参赛课,展示了全省小学自然教学改革的成果。但从某些课的一些教学环节看,也留下了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在研讨前,让学生汇报实验现象时,不让学生说,而让学生“画”成了这次赛课的“热门”,16节课有8节均采用了这种方法。有不少听课教师如获至宝,认为这是可仿效的一种好方法。但我认为这8节课至少有4节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