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长寿预测     
衰老是长寿之敌长寿是人类长期以来追求的美好愿望。但是,从盲目寻找返老还童的药物转向从医学方面研究衰老的原因,这个时间并不算太长。在生命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寿命长短不一。就动物来说,长寿的可以活几百年,如太平洋的一种海龟就可以活几百年;而蜉蝣的寿命只有一天。就是同一种动物,个体差异也是很大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科  相似文献   

2.
运动与寿命     
赵宁 《科学生活》2007,(6):26-27
人的寿命长短与疾病、遗传、生活方式、社会经济、工作性质、地理环境以及运动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在这些因素中可以人为改变的主要是运动。运动与长寿究竟是什么关系,一直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生命在于运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另一种观点认为生命的最高境界是静养,喜好运动的动物几乎很少有长寿的。运动与寿命究竟是什么关系,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给了我们确切的答案。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他因研究发现了细胞自噬的机制而获奖。细胞自噬是指细胞在应对短暂的生存压力时,可通过分解自身非必需的成分,把这些原来自身的一部分作为营养和能量,从而维持生命。这个发现会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通俗地说,能使人更长寿。比如,我们常说"吃饭要吃七分饱",通过研究发现,七分饱可以让细胞自噬,维持细胞的新陈代谢,从而让人更长寿。  相似文献   

4.
王晓冰 《百科知识》2009,(15):12-14
长寿从来都是所有人的理想追求之一,因为长寿首先体现为生命个体的优质,正如庄子所言,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而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另一方面,一个群体的寿命却折射出一个社会经济、文明和制度的优劣。  相似文献   

5.
长寿现象只能靠基因才能世代相传吗?其实未必!爷爷长寿,孙子也多半会长寿,这种现象很常见,也符合科学逻辑:人的长寿基因可以遗传给后代子孙。不过,这个逻辑真的是不能改变吗?没有长寿爷爷,就注定不会有长寿孙子吗?最近,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就在线虫身上做了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增寿实验"。以前曾有研究发现,改变线虫的一些基因会延长其寿命。而这次实验,研究小组则避开了直接改变基因的做法。他们从线虫的生长环境入手,例如通过  相似文献   

6.
乔娟 《知识窗》2013,(2):56-56
每年10月份左右.槐树枝桠上就会挂满一串串像芸豆一样的豆角。剥开豆角,里面藏着一粒粒黑色的种子。我们常常三五个同学一起,带着长竿、绳子、小筐到山谷里或斜坡地带采槐树种。老师给我们的任务是每个人2两种子,运气好时,一次能打下很多。父亲看到这些种子.告诉我一个秘密:种子不死,种子有生命。后来我才知道,种子不但有生命.有不少还是名副其实的长寿冠军。  相似文献   

7.
我们的寿命究竟有多长?长生不老能否实现?这样的话题从古至今一直是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近日,美国科学家的一个新的发现再次点燃了人们的希望,科学家在实验中首次发现了一种长寿基因,该基因不仅可以控制生命的衰老过程,还能够有效促进身体健康,使人们对长寿的奥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我们的寿命究竟有多长?长生不老能否实现?这样的话题从古至今一直是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近日,美国科学家的一个新的发现再次点燃了人们的希望,科学家在实验中首次发现了一种长寿基因,该基因不仅可以控制生命的衰老过程,还能够有效促进身体健康,使人们对长寿的奥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伍正罡 《金秋科苑》2013,(1):116-121
现在世界各地都有长寿的人,而想要长寿,以下的47个秘诀虽然并不是多大的“秘密”,但是经过验证得出的长寿结论,用这些保持青春的秘密延长你的生命吧。完成这份清单,看看是否可以养成某个新习惯,让你更加年轻和快乐。  相似文献   

10.
李芸芸 《百科知识》2007,(11X):31-32,33
长寿几乎是每个人的理想,但关于长寿的理论和实践却有许许多多。要了解寿命就要知道人和生物的老化,因为老化与寿命紧密相联。无论是人还是其他生物,老化到达一个临界点,就是生命的终结。美国爱荷华大学动物学教授史蒂芬·奥斯泰德却从老化的角度提出了寿命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1.
时间     
时间,是生命的刻度,是人生最初也是最重要的财富。求知的人抓紧时间;聪明的人利用时间;勤奋的人珍惜时间;愚蠢的人等待时间;无聊的人消磨时间;无为的人失去时间;懒惰的人损害时间。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惰的人只能留下一  相似文献   

12.
正五福的说法,出于《尚书·洪范》。第一福是"长寿",第二福是"富贵",第三福是"康宁",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终"。长寿是命不夭折且福寿绵长;富贵是钱财富足且地位尊贵;康宁是身体健康且心灵安宁;好德是生性仁善且宽厚宁静;善终是生命即将结束时,没有遭到横祸,身体没有病痛,心里没有挂碍和烦恼,安神且自在地离开人间。在传统文化里,  相似文献   

13.
生与死是人类永不过时的话题。古有方术之士希望通过炼得仙丹,吃后成仙而长生不老,今天人们把衰老当成一门科学进行系统研究,以求解长寿的真谛和秘籍。14号染色体上一个魔瓶一样的基因不仅是使人类细胞不死的原因,更是使地球生命无论如何演化,历亿万年而绵延不绝的最后绝招。永  相似文献   

14.
作者以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创作的著名短篇小说《热爱生命》为教学个案,以有效的方法给学生营造足够的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初步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5.
死亡是人类心中永远的痛。千百年来,为了逾越死亡这道鸿沟,人类可谓绞尽脑汁,穷其智慧。然而,不要说长生不老,就是活过百岁的人也是寥寥无几。时至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的平均寿命也不过70岁。那么,生命这条界限该如何打破,死亡这道鸿沟该如何跨越呢? 基因控制长寿意大利和芬兰科学家最近声称,他们经合作研究发现,一种基因与长寿有关。这种基因已为科学家所知,但过去人们一直以为,该基因的作用只  相似文献   

16.
现在,倡导做健康长寿老人。换言之,不仅希望长寿,而且更要身体健康,如此,生命才有质量。那么,怎样评怙老年人是否健康呢?  相似文献   

17.
人的生命极限在最近的100年里是逐渐延长的没有迹象表明人有长寿极限已达到“上限”,即人类最多只能活到120岁。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科学家在瑞典人口统计基础上,分析了1861年以来瑞典全国每年的死亡记录,得出的结论是,人的生命极限并非固定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瑞典在1861年进行的人口统计一直被认为是最真实可信的,1860年瑞典男子和妇女的生命极限(最高死亡年  相似文献   

18.
王晓冰 《百科知识》2007,(10X):36-38
生命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也是健康与疾病较量、生机与衰老抗衡的结果。有的人长寿,那是遵循了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的人短寿甚至突然死亡,虽然原因很多,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占了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9.
《科学生活》2011,(8):80-81
美国坦普尔大学神经学系伍得拉夫教授对众多长寿者进行了数十年的跟踪调查,编写了下面这套长寿测试题,感兴趣的话,你不妨花费5分钟时间,也来测一测你能活多少岁。  相似文献   

20.
盛唐时期,杜甫老先生一句“人生七十古来稀”便给几个世纪以来的人们划定了长寿的目标。而今,1000多年过去了,人们的人均寿命已超过70岁,“长寿”的标准自然也要改一改了:患病老人提高生活质量;健康老人追求无疾而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