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苏联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形势、清除贝利亚后暴露出来的问题、削弱元老派政治基础、树立新领袖权威等方而考虑,赫鲁晓夫在1956年苏共20大上采取了非斯大林化举措,其深远历史意义表现在:1.非斯大林化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非斯大林化促进了苏联社会转型;3.非斯大林化推动了国际共运新发展。毋庸讳言,非斯大林化也存在着未能实事求是评价斯大林功过是非以及对斯大林错误产生根源缺乏科学分析等明显缺陷。  相似文献   

2.
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至今已有50年。回过头来分析作为苏联历史上第一个改革者赫鲁晓夫,通过反对斯大林个人崇拜推动改革并取得的成效与失败的种种原因,得出的一个最重要教训是,任何一个搬用斯大林模式的国家,要发展,要使体制、社会与经济迈向现代化,必须从根本上改革斯大林的体制模式,改革要朝着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方向发展。不能像赫鲁晓夫那样,只批判斯大林个人,把问题主要归结为斯大林个人品性,只是向斯大林告别,而不是告别斯大林模式。  相似文献   

3.
斯大林的评价问题始终是中苏论战的焦点之一。苏共对斯大林采取抽象肯定、具体否定的办法,是片面的、错误的,认识的深度也不够,但对斯大林晚年所犯错误进行批判,反对个人崇拜却是必要的、符合苏联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的,对社会主义国家后来改革和冲破斯大林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总体上应该肯定。中共一开始强调对斯大林要进行全面分析,不能把所有错误都推到斯大林一个人身上,是完全正确的,但中共对斯大林问题的分析难以摆脱当时认识水平的局限,中苏论战高潮期又从原来的立场上后退,否定批判斯大林的积极意义,助长了个人崇拜思想的膨胀,结果,毛泽东又把斯大林犯过的错误重复了一遍,酿成历史的悲剧。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下半叶,冷战格局下的美苏对抗、中苏结盟以及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时期内外政策的调整,是毛泽东评价斯大林的国际背景;中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开始探索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毛泽东评价斯大林的国内背景;赫鲁晓夫秘密报告引发的思想混乱、信仰危机和政治危机,是毛泽东评价斯大林的直接起因。这些背景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毛泽东评价斯大林这一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5.
二战结束后,苏联人民强烈地期待着改革,战争胜利亦为改革提供了契机。但斯大林仍坚持原来的体制,其主要原因有:一是在斯大林看来,战争胜利证明高度集中的体制是最有效的,因此也不能改变的;二是战后斯大林个人迷信已发展到神化的程度,而高度集中的体制是神化斯大林与神化斯大林模式的基础;三是战后斯大林并没有离开战备政策;四是为了进一步统制农业与加强对农民的榨取;五是斯大林对外部世界认识的错误。  相似文献   

6.
1938—1939年苏联各部门根据斯大林的指示,就调整苏芬边界与芬兰展开多轮秘密接触和公开谈判。内务人民委员部、外交人民委员部、共产国际、军方陆续向斯大林提供了芬兰的战斗力、国际社会对苏芬战争的反应和可能的行动的情报。综合考虑上述情报后,斯大林决定对芬动武。之后英法将对苏军事介入的情报又促使斯大林提前结束战争。本文分析了斯大林开始和结束苏芬战争的决策考量及其情报误判,以期为苏联对外战略决策的研究做出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关于斯大林的研究,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没有间断过。由于意识形态环境、阶级立场的差异,东西方学者对斯大林的评价有很大不同,在这里,我们将对部分苏联和西方学者有关斯大林研究的若干观点作一简要介绍,供大家参考。 一、关于斯大林主义 斯大林主义概念并无确定的含义。它有时指一种运动,有时指一种体制或制度,有时指一种理论体系,有时指一种政治实践形式,有时指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有时指一种官僚统治等等。总之,它是一个相当含糊的概念。斯大林主义一词原来主要在西方广泛使用,苏联学者则很少使用。斯大林在世时,他本人就不同意使用这…  相似文献   

8.
1953年3月6日凌晨,苏联莫斯科电台向全世界宣布了斯大林已于3月5日逝世的消息。 如今,斯大林去世已整整41年了,对于他的功过是非,历史已有了定论。然而,令人感兴趣的是关于斯大林死亡的原因,一直悬在人们的心头,成了历史学家们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近几年来不断有新的材料、新的证据公布于世。有人认为斯大林的死属于正常,有人则认为斯大林是贝利亚一手操纵的阴谋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9.
斯大林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在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了对于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实践诠释,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形成了斯大林思想;由于较为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斯大林在对社会主义,所有制、市场经济、工业化等问题的理解上存在着片面化、绝对化的错误,这无疑是斯大林对马克思主文本土化进行实践诠释过程中的历史性失误。  相似文献   

10.
「斯大林全集」中文版第一卷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十月二十五日開始在全國各大城市發行,十一月七日在全国各地普遍發行。再根據人民日報十月二十五日的報道:「斯大林全集」中文版第二卷也將在本月底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按「本版『斯大林全集』是根据中国共產黨中央委员會决定、由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依照『斯大林全集』俄文版譯出。『斯大林全集』俄文版是根据蘇聯共產党(布)中央委員會决定、由蘇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宁学院编纂、蘇聯國家政治書籍出版局一九四六年開始  相似文献   

11.
我国学术界有些人认为斯大林对生产关系内容的界定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观点不一致,这是不符合实际的。对生产关系的内容界定的历史考察,充分说明了斯大林观点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观点是一致的。应该把斯大林对生产关系内容的“三分法”与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环说”结合起来给生产关系下定义。斯大林对生产关系内容的界定存在一定缺欠,需要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12.
1935年,斯大林想找一个同他长得相象的人,在乌克兰文尼察工作的会计师叶夫谢伊·卢比茨基被选中了.理发师、裁缝、化妆师对卢比茨基的外表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化装.半年后,斯大林会见了自己的替身,并且同他谈了话,表示满意.卢比茨基首次作为替身出头露面是会见苏格兰矿工.他会见的这个代表团的成员都没有见过真斯大林.假斯大林表演的非常精彩,甚至连翻译和克里姆林宫的工作人员都没有看出任何破绽.有时,斯大林让替身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听取若叶夫等人的汇报.斯大林本人则躲在隔壁听报告。卢比茨基住在别墅里,有着优越的生活条件,有娱乐活动.拜访假斯大林的人都事先得到叮嘱:不得向领袖提问  相似文献   

13.
布哈林是苏联早期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和理论家。在工业化的问题上 ,他创立了一套与斯大林模式截然相反的理论 ,被西方称为“反斯大林的布尔什维克的纲领”。也正因为如此 ,导致了他政治上的悲剧。但是 ,2 0世纪 2 0年代斯大林和布哈林在工业化问题上的争论 ,谁是谁非 ,历史今天已做出公断。本文拟就斯大林和布哈林在农、轻、重的比例及其关系问题上的争论做一个粗浅的比较和分析。斯大林主张 :先工后农 ,先重后轻。斯大林在农、轻、重关系上的先工后农、先重后轻思想早在 192 6年就有所表现。当时他讲 :我们当前的任务就是加快我国工…  相似文献   

14.
小胡子轶事     
二战初期,苏联红军被希特勒的闪电战打得落花流水。一次,前方司令朱可夫去斯大林那里汇报工作,自然给斯大林骂了个狗血淋头。从斯大林的办公室里出来时他禁不住怒气冲冲地议论领导:"他妈的小胡子是魔鬼!"恰巧他骂人时,他的同事、克格勃头子贝利亚在场。这贝利亚一听,也如获至宝,赶紧三步并作两步地跑进斯大林的办公室,添油加醋地把这  相似文献   

15.
在关于斯大林的研究中,斯大林的列宁主义观是一个热点,学术界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在系统性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结合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本文旨在对斯大林的列宁主义观作进一步较系统地探讨,从而进一步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斯大林的列宁主义观。  相似文献   

16.
1953年3月5日21时50分,斯大林去世,官方宣布其死因为脑溢血。55年后,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从一批秘密文件中找到斯大林中毒身亡的证据,并由斯大林的警卫和国家安全部门的知名将军进行了辨别,斯大林真正的死因终于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7.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是苏联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他领导联共(布)党开展了反对“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斯大林对党内矛盾和党内斗争、反对“左”、右倾机会主义等问题作过精辟的论述,在纪念斯大林诞生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缅怀他的伟大功绩,学习他领导苏  相似文献   

18.
在莫斯科的一套简朴的住宅里,记者见到了斯大林当年的贴身保镖雷宾。他是一名退役少校,现年86岁。 他回忆了斯大林在战争年代的一些情况: 我是一名警卫员,因此,首先想起来的自然就是同斯大林的人身安全有关的事情。以前有人说,斯大林是坐在克里姆林宫里看地球仪指挥作战的。这不对。我就曾随同斯大林去前线视察过好几次。 我在前线看到过不少著名军事将领,但我要说,斯大林甚至比他们更勇敢。第一次视察是在1941  相似文献   

19.
二十年代末,斯大林在苏联党内确立了他的个人领导地位,从这时开始,直至1953年他逝世为止,是苏联历史上的“斯大林时期”。在此期间,苏联形成了一种称之为“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该体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排斥和限制商品经济正常发展,同时又不得不在一定范围内保留和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机制。斯大林时期有关商品经济的所有理论与实践问题,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几乎都首先与斯大林的名字有关联。这一方面由于斯大林多次谈到过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商品货币问题,1952年出版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则专门论述了这一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斯大林拥有至高无上的政治和思  相似文献   

20.
建国初期,毛泽东访问了苏联。访问期间,他只跟斯大林说,不参加与莫洛托夫、维辛斯基等人的会谈。这与其他任何社会主义国家都不同,是第一个当仁不让地把自己放在与斯大林完全平等的位置上。 斯大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建立的崇高威望,使他原有的大国沙文主义表现更突出了。毛泽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