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凉山彝族地区在1956年民主改革后,从奴隶社会过渡到新民主主义社会又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社会、政治、经济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凉山彝族习惯法对凉山彝族现实社会生活仍存诸多影响。1956年民主改革前的凉山彝族习惯法与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等级制度、家支紧密相连,严格维护着等级秩序、奴隶主的财产权利及家支组织,体现出自身鲜明的特点。对民主改革前的凉山彝族习惯法有所认知,一方面可以了解现今少数民族群体内部关系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基础,积极去保留符合时代需求、有利于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的习惯法;另一方面又可以为国家法律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进行有益地变通提供参考,从而实现国家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解放前甘孜彝族生活在落后黑暗的奴隶社会里,奴隶主享有至高无上的特权,他们不但占有生产资料,而且占有奴隶的人身权利,奴隶无任何财产,是奴隶主会说话的生产工具.落后的生产关系严重地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奴隶翻身作主人,从奴隶社会跨越到社会主义社会.先进的社会制度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彝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彝族地区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甘孜州彝族主要分布于九龙、泸定两县,九龙是甘孜彝族的主要聚居区,全县有彝族17680人,占全州彝族总数的84.42%。甘孜彝族从公元1717年起陆续从凉山彝族自治州迁入甘孜州。迂徒的原因是追求甘孜州良好的自然资源,逃避奴隶主的统治和地方军阀的压迫、剥削。  相似文献   

4.
甘孜彝族民间器乐的范围包括民间乐器和乐曲以及制作弹奏民间乐器的人员等方面。甘孜彝族的民间乐器有口弦、月琴、笛子等。甘孜彝族男女老少都喜欢民间器乐,过去不但在村寨里,而且在山涧、田野里到处都可以听到优美动听的民间器乐曲。可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由于有大量的反映云南、凉山等地区彝族民间器乐曲的录音磁带和vcd碟子等音像制品上市,于是使本州的彝族民间乐器与乐曲逐步消失。因此,必须采用加强宣传教育,投入一定资金,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等各种有效措施继承和发展甘孜彝族的民间器乐。  相似文献   

5.
甘孜彝族与凉山彝族之间保持着脉络清晰的家支谱系,有骨肉相连的亲戚关系。他们共同使用一种语言方字,即彝语、彝文。甘孜彝族与凉山彝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基本相同,他们之间有密切而广泛的联系,有深厚的民族感情。  相似文献   

6.
甘孜彝族家支的特点是家支与家谱有密切的联系。家谱以父子联名的方式,记载家支的繁衍、分布情况,是认定家支的重要依据;家支的作用是,在奴隶社会里,黑彝奴隶主靠其家支组织来维护奴隶制度。在社会主义社会里,黑彝 的家支组织与白彝家支组织一样,已不再具有政权机构的作用。在新社会里彝族的家支活动有促进本家支成员间团结协助的积极作用,但是有时也会出现一些消极现象,需要予以适当的节制与引导。  相似文献   

7.
在凉山彝族地区,改革开放以后,法治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由于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与传统文化,与其他地区相比,很多法治方面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流传于彝族民间的习惯法就是例子,它在凉山彝区地区直到今天都发挥着重要的秩序功能。通过对凉山彝族特殊案例"死给"现象的法社会学分析,探讨国家制定法与彝族习惯法的冲突及调适。  相似文献   

8.
彝族传统道德在彝族青年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族传统道德在彝族青年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吉侯嫫阿华彝族传统道德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其脱胎于原始社会,成熟于奴隶社会。在几千年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对彝族人民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彝族的思想观念及言行都根深蒂固地受其价值的制约和影响,即使在改革开放的今...  相似文献   

9.
贵州水西彝族财产习惯法是水西彝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调整水西彝族财产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贵州水西彝族财产习惯法的内容十分丰富且独具特色,虽然在内容和适用上存在一些不足,但仍存续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甘孜州藏族习惯法的特征与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孜州藏族习惯法是甘孜藏族民间强制性的准用性规范.其作为一种社会存在,被特定的社会群体所选择、采纳、共享,成为甘孜州藏族人民共遵共循的行为准则.本文采用文史资料收集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着重阐述了甘孜藏族习惯法在禁忌、宗教保护社会生产生活、婚姻家庭、财产继承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并对其特征与功能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试析彝族习惯法在民族法治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族习惯法是彝族聚居区调整和规范着人们的生活和行为,影响着现实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行为规范。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以及彝族习惯法自身的因素等原因,目前,彝族习惯法在凉山仍然存在和有效运行。它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种调节机制和手段,对于对民族法治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我们应当对其积极的作用加以重视和发挥,并克服其消极的作用,以推进民族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2.
姓氏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彝族姓氏在彝族社会中十分重要。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等级制就是靠姓氏来识别和巩固的。有各种形式等级和职业名称作前缀和后缀。姓氏词根多数来源于动植物名称,可能与古代图腾崇拜有关。  相似文献   

13.
各地区的彝族服饰大体相同。但是因环境、气候的不同而使各地区的服饰又有细微的差别。例如四川彝族的服饰就形成了大、中、小裤脚三种,其中什乍地区属中裤脚,甘孜州彝族的服饰大致可归入中裤脚这一范围。但是由于受到甘孜州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民族关系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又呈现出一定的地区特点。例如明显的头饰区别、牦牛毛纺织品等这些服饰都充分体现了甘孜洲彝族服饰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彝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在经历了漫长的母系氏族社会后,大约于公元前6世纪前后就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但是至今在甘孜州彝族社会中还残留着一些母系文化的痕迹,主要表现在亲戚关系、婚姻制度、丧葬习俗、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在凉山彝区历史上的纠纷解决中,德古是最重要的民间权威,他精通彝族习惯法,对凉山彝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发挥过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政权建设在凉山彝区设立,人民法院是解决纠纷的国家权威,在某些领域与德古形成竞争关系.凉山州法院通过聘任德古担任调解员、陪审员,实现了人民法院与德古的良性互动,也实现了国家法与彝族习惯法的良性互动,为凉山彝区的纠纷解决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在凉山彝区历史上的纠纷解决中,德古是最重要的民间权威,他精通彝族习惯法,对凉山彝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发挥过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政权建设在凉山彝区设立,人民法院是解决纠纷的国家权威,在某些领域与德古形成竞争关系.凉山州法院通过聘任德古担任调解员、陪审员,实现了人民法院与德古的良性互动,也实现了国家法与彝族习惯法的良性互动,为凉山彝区的纠纷解决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彝语称祭司为“毕摩”,毕摩是彝族社会中的主要宗教职业者。在彝族聚居的甘孜州九龙县和泸定县都有毕摩居住,并且开展正常的宗教职业活动。毕摩不仅是宗教神职人员,而且是彝族社会中的知识分子。毕摩不但精通彝文,收藏了大量的经书,而且还收藏了大量的有关彝族天文、地理、历史、历法、医药、美术等方面的书籍。毕摩是彝族文化的继承和传播者,他们在彝族社会中普遍受到人们的尊重。同时毕摩阶层也热情为信教群众服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8.
甘孜州彝族的宗教信仰在解放前还处于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原始宗教阶段。解放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彝族人民科学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观念逐步淡漠。但是由于族群认同感和怀念亲人等各方面的原因,在大多数彝族群众中,祖先崇拜的观念与习俗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9.
社会学法学把法律分为“书本上的法”和“行动中的法”,“民间权威”型纠纷解决模式主要以凉山彝族习惯法为代表的“行动中的法”为依据在运作。“民间权威”型纠纷解决模式,具有如下特点:在社会监督之下进行,程序公正;依彝族习惯法调解,以“搁得平”为原则;“一审终审”,效率高,易执行;彝族当事人自愿付调解费等。作为学者应该重视以习惯法为基础的原创智慧和本土资源。在弄清传统纠纷解决模式的基础上,去思考国家法与民间法的良性互动;纠纷的现代解决模式与传统解决模式的衔接;纠纷的现代解决模式的构建等。  相似文献   

20.
解放前甘孜州彝族实行“民族内婚,等级内婚,家支外婚,姨表不婚,姑舅表优先婚”的包办买卖婚姻制度。解放后随着婚姻法的贯彻执行和彝族人民思想觉悟、文化水平的提高,逐步改变了旧的婚姻观念,婚姻自由,民族平等进步文明的婚姻习惯正在形成。“包办买卖婚姻,彝族不与外族通婚”等落后的婚姻制度将逐步消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