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有一年夏天,拉姆的父亲叫他去为农场买些铁丝和修栅栏用的木材。父亲要他去一家商店赊货。拉姆曾亲眼目睹过自己的朋友在向店老板赊账时屈辱地低头站着,而商店的老板则趾高气扬地盘问他是  相似文献   

2.
一位父亲带儿子去参观梵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开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爸爸,梵高不是百万富翁吗?"父亲回答道:"梵高是位连妻子都没能娶上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带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  相似文献   

3.
旅人的心     
父亲相信着自己,也相信着他的儿子。我呢?我连自己也不能相信。虽然出发到同一方向的山边去,但我和第一次跟着父亲出远门时的我仿佛是两个人了。原来我这一次是去掘开父亲给自己造成的坟墓,把他永久地安葬的。  相似文献   

4.
半个世纪前,18岁的美国青年托马斯·萨金特面临着人生的第一次重大抉择:提前一年毕业,去俄勒冈州立大学攻读,或者再等一年,就能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父亲的意见是去俄勒冈州大学,因为此时他父亲正准备在俄勒冈州开一家公司,将全家都搬过去。"我不要去俄勒冈州,我要去伯克利。"萨金特语气坚定地告诉父亲查尔斯·萨金特。  相似文献   

5.
父亲是我们南郊中学的高材生,因为爷爷的成分问题,父亲读不了大学。1966年,父亲回乡务农。村支书看村里娃娃无人教,就让父亲做了民办教师。隔了些年,母亲百般阻挠:"你看隔壁的吴大牛,做包工头,日子过得多滋润。你也去工地吧!凭你的聪明,肯定比吴大牛还牛。"父亲呵呵地傻笑着依旧去村小教书。  相似文献   

6.
有位父亲带着儿子去参观凡高 故居。看过那张小木床,还有那双裂 了口子的皮鞋,儿子问父亲:“凡高不 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答:“凡高是 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 这位父亲带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 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  相似文献   

7.
母亲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农村妇女,每天早上天刚泛白便起来,洗衣做饭,利索地为家人准备好一切。不一会儿,父亲、儿子便会准时地从各自的房里出来。早餐后,父亲去工作,儿子去上学。出门前,母亲总是站在门前帮父亲理理衣衫,不忘说一句:"资料别忘带了!"然后转过身,对  相似文献   

8.
雕琢生命     
我小时候之所以觉得父亲是一位教师,是因为知道每个周三周五的晚上他必定会风雨无阻地去学校"参加夜辅导"。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他去"管理夜自修的学生"。但那时候的我,还不能理解"辅导"的意思,而家乡话中"辅导"和"舞蹈"的发音很像,每次我都误以为是父亲要去跳舞。父亲也不纠正我,只是笑笑,在我殷殷的目光下,唱着那首《上海滩》主题曲出门去。  相似文献   

9.
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去参观梵高故居。在看到一张小木床和一双裂了口的皮鞋时,儿子问父亲:"梵高不是一位百万富翁吗?"父亲回答道:"梵高是一个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过了一年,父亲带儿子去丹麦参观安徒生的故居,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他生前怎么会住在这个阁楼里?"父亲回答道:  相似文献   

10.
三月的怀念     
江南的三月 ,雨 ,淅淅沥沥地下 ,我和儿子带着纸钱 ,供品去给父亲上坟。翻过几道山梁 ,穿过羊肠小道 ,便是父亲的墓地。它座落在一个小山岗上 ,显得清冷、孤寂、荒凉……我与儿子一道小心而庄严地摆好礼品 ,不觉一股酸楚涌上心头。父亲命苦 ,爷爷还在 ,他早已撒手西去。看着长眠于青山的父亲 ,尘封的记忆便悠悠荡荡地浮出。父亲额头的标记 ,以及那满头的银丝 ,一切的一切还是那么熟悉。父亲是个小学教师 ,我是他的孩子 ,也就自然成为他的学生了。那年月 ,父亲的工资才 3 0元 ,当时有许多民办教师为工资低下而纷纷回家 ,我父亲却默默无闻地坚…  相似文献   

11.
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去参观凡·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凡·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说:“凡·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带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说:“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这位父亲是一  相似文献   

12.
父亲和朵拉     
一朵拉是我们家的一匹马。那年,我家那头老牛再也拉不动车了,父亲伤感地抚摸着那头老牛。一个清晨,父亲去集市买牛。晌午的时候,父亲哼着小曲,手里牵着一匹马回来。  相似文献   

13.
感谢父亲     
父亲的严厉是出了名的,虽然话不多,但句句都有份量。小时候,我和哥哥吃饭时爱吵闹,父亲一声呵斥,便都乖乖地自己吃自己的。从那时起我便对父亲敬畏而不敢亲近。还有一件事使父女关系恶化了。那是考上初中那年,我刚12岁。记得报到的那天早上,母亲让父亲去送我,说:“你就去送她吧,十几里路呢!”父亲生气地说:“送什么送!自己不会去吗?那么大了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我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到了学校,看到很多家长在为他们的孩子铺床叠被,心里酸酸的。心想一定要取得好成绩让父亲不敢小瞧我。  相似文献   

14.
她上初中二年级时,14岁,正是需要花钱的年龄,父亲却下了岗。原因是父亲再也不能胜任他原来的工作了,他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这种病疼起来连走路都困难。只有母亲一个人上班养家,家里一下子困顿起来。那一天,她回到家里吞吞吐吐,学校组织春游活动,她实在不想向父亲伸手要钱,但父亲好像早就知道了,拿出10元钱给了她,然后很亲昵地说:"是你们老师告诉我的,老师问你去不去,别人能去咱当然也要去。"  相似文献   

15.
正记得当年父亲告诉我,他十多岁在西安考学,考完还没张榜时流浪街头,一老人介绍他去一个地方,说可以有饭吃。到的那个地方却是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要送他去延安当兵。我父亲的观念里当兵不好,而且国民党整天宣传延安是共产党的集聚地……他就没有去。我埋怨父亲,你要去了,你就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了,我也成高干子弟了。  相似文献   

16.
<正>彼得·巴菲特是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的幼子,也是当今世界"最知名的富二代"。彼得小时候并不知道父亲做什么工作,只见父亲每天8点钟准时出门去上班,直到他上大学前夕,才知道父亲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投资大师。一天晚饭后父子俩聊天,巴菲特"漫不经心"地问彼得:"你对未来有什么打算吗?"彼得认真地回答道:"反正我不会去学金融,  相似文献   

17.
父亲很少给子女写信,可是父亲的信棒极了,带着故事温暖着我。那年的十月,我十七岁,到济南一所大学去读书。本来和父亲商量好的,只陪我到武汉站办中转。可临行父亲却变了卦,陪我去济南。记得我很不高兴,一路嘟着小嘴,很少搭理父亲,而却父亲一路小心地陪着笑脸。  相似文献   

18.
有一年夏天,拉姆的父亲叫他去为自己的农场买些铁丝和修栅栏用的木材。父亲要他去一家商店赊货。拉姆曾亲眼目睹过自己的朋友在向店老板赊账时屈辱地低头站着,而商店的老板则趾高气扬地盘问他是否有偿还能力。拉姆知道,像他这样的黑人少年一走进商店,售货员就会像看贼一样地盯着他。拉姆的父亲是个非常守本分的人,从来没有欠账不还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拔草     
家里有一个菜园。父亲要求三个孩子都去拔草。开始时孩子们非常不愿意。但又顾及父亲的脾气,只能在放学后乖乖地去做。  相似文献   

20.
<正>父亲躺在医院的加护病房里,还殷殷地叮嘱母亲不要通知远地的我,因为他怕我在台北担心他的病情。还是母亲偷偷叫弟弟来通知我,我才知道父亲住院的消息。这是典型的父亲的个性,他是不论什么事总是先为我们着想,至于他自己,倒是很少注意。我记得在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到凤山去开会,开完会他到市场去吃了一碗肉羹,觉得是很少吃到的美味,他马上想到我们,先到市场去买了一个新锅,买了一大锅肉羹回家。当时的交通不发达,车子颠踬得厉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