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思性教学:步骤与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这需要教师积极开展反思性教学,成为反思型教师。反思性教学为教师理解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如果教师的课程与教学行为成为一种反思性的实践,那么也就意味着教师变革传统的课程实践模式,成为反思性的课程实践者。这对于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具有现实的意义。但是,反思性教学毕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于广大教师而言,如何进行教学反思?怎样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有一般的步骤可以遵循,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的一些基本策略,为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创造性实施新课程…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三个挑战。一是教育观念的转变,要求教师树立新的课程现、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二是教学行为的改变,要求教师学会理解,学会宽容,注重帮助和引导,学会反思,学会合作;三是角色的转换,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成为研究和课程的建设、开发。  相似文献   

3.
李姗姗 《教书育人》2013,(21):84-85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教育行为与教学能力关系着整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者,课程意识"预设"了教师教学行为的发生并内在规训着课程意义与价值的实现。因此,课程意识成为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与优化的重要途径。一课程意识的教育诉求长期以来,囿于传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师鲜有完整的课程意识,多以教材意识或教学大纲意识为主,认为课程与教学是相对分离的个体,前者是教材、教育目标的文本性表达,主  相似文献   

4.
借鉴反思性教学理论,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分析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课程应如何培养职前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从反思内容、反思层次、反思过程的视角,重点深入考察一门语言教学类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课程中的反思性教学环节.研究发现,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课程应从促进职前教师学习、科学规划课程设置、对教师教育者的要求三个方面,培养职前教师的反思性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5.
基于提高教育理论课程有效教学的价值认识,分析影响教育理论课程有效教学的教师原因,探寻提高教育理论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对策:提高认识价值,纠正效用观念,重视教学行为示范,提倡实践教学研究,倡导反思的课堂教学,开展兴趣旨归的教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6.
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是培养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摇篮。作为语文教育、素质教育的关键性学科——作文教学,其课程改革如何适应中小学语文新课程的需要,已成为我们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中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入手,反思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写作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的实施,教师是关键,而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则直接导致教师教学行为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又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特别注重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8.
反思性教学与教学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 ,标志着我们的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这个领域为我们师生共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这一空间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做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 ,如何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 ,如何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都是很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提出了本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在关于评价改革中 ,它强调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尤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基于这样的理念 ,针对我们学校课程改革进行的实际情况 ,我们决定开展反思性教学研…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思性教学(reflective teaching)”已引起了西方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并很快影响到了西方世界以外的各国教育。可以说,“反思性教学”和“反思型教师教育”现已是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强调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尤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可见,反思也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教学反思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 反思。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时进行反思性教学变得极为重要和必要。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思考与研究,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及时进行回顾、总结、分析。教师要能将广域  相似文献   

11.
林介平 《考试周刊》2011,(24):29-30
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均说明了早在古代,人们就充分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如今,当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教师的教育理念在发生变化,教育教学评价在发生变化,教师“教”的行为在发生变化,学生“学”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面对教育教学领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应该对当前的“教学反思”进行重新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建立促进教师不断分析和反思自身教学行为的教师评价体系,倡导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成为反思型教学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13.
既往课程编制中的既定性、凝固性和闭锁性,使得我们语文教师大都成为课程被动的忠实执行者。而新课程的到来,试图改变传统课程单一化、霸权化的缺陷,努力解除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控制,强调课程的体验性,倡导对话、探究、合作的教育文化,无疑对课程与教学的整合提出了新的课题。在这个意义下,教师正由教科书的被动使用者成为新课程的主动开发者,或者说由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成为自己的课程的创造者,充分释放自己的创造精神,从而升华为与学生共建课程的主体。  相似文献   

14.
反思性教学和反思型教师的培养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师范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在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了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教师只有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反馈信息,反观自己的教育教学情况,客观地诊断出自己的不足之处.才能不断完善与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从而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  相似文献   

15.
教师教学反思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思性教学和反思型教师的培养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师范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在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了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教师只有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反馈信息,反观自己的教育教学情况,客观地诊断出自己的不足之处.才能不断完善与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从而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正在实施的新课程使教师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从教育理念到教学行为、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从课程评价到课程资源开发,都要求教师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反思,在反思与实践的交替运动中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要有新思维,它要求教师必须实现角色转变,涌现出更多更优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反思型教师,而不是传统意义的“教书匠”。  相似文献   

17.
观点     
《福建教育》2009,(12):2-2
【对教学成效的反思有利于教师信念的重构】李国强、邵光华在2009年第10期的《课程·教材·教法》上撰文指出,一般来说,教师信念是指教师在教学情境与教学历程中,对教学工作、教师角色、课程、学生和学习等相关因素所持有且信以为真的观点和看法。教师信念对教师教学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新课改带来很多新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8.
当前,教育界正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求教师变革课程实践的方式,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那么,教师如何才能超越传统教学中对课程内容的机械复制,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呢?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是教师积极地对自身的课程与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所谓教学反思是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型教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科学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经验越来越丰富,然而,叶澜教授曾经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这话充分说明了教师写教学反思对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黄有华 《福建教育》2007,(11):52-52,55
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很重视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但比较忽视对学生学习反思的研究,导致教育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教师满腔热情,学生却疲惫懒散;教师分秒必争,学生却姗姗来迟:教师循循善诱,学生却启而不发……种种因由,学生学习的责任感缺失是重要原因之一。《数学课程标准》已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形成评价和反思的意识”。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指导学生进行单元学习反思,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