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下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不令人满意,追根溯源,教师指导乏力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笔者认为,阅读指导最大的弊端在于忽视甚至偏废了对学生进行阅读心理的指导。事实上,就本质而言,阅读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还是一种心理活动;阅读所达到的效果不仅与基础积淀、思维能力、阅读方法等紧密关联.更与阅读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在具体的实践中.很多教师往往只把阅读当作一种纯智力活动.较多在阅读方法、阅读技巧上下功夫.而忽略了阅读心理的研究与指导.以致于学生阅读心理的马达根本未能顺利开启井运转。马达不能提供强劲的动力.无论车手的技术多么精妙.无论教练的指导多么得法.所有的东西只不过是附着在马达这张皮上的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最为有效的阅读指导莫过于直击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开足阅读心理的马达。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探究性阅读,个性化阅读,有创意阅读。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去发现和体会阅读内容.学会对阅读内容提出疑问,通过师生对话.讨论交流.达到理清思路、把握主旨的目的.进而做好文本知识的迁移、推演、提升,由此及彼,归纳综合,全面观照,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体的终身阅读打下基础。这里,笔者结合平时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仅就阅读教学中主体探究意识的激发,谈谈个人的浅见。  相似文献   

3.
笔者针对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出自己的看法:①确立目标,夯实自主阅读之“基”.②质疑问难,抓住自主阅读之“本”.⑦训练语感,找准自主阅读之“点”.④课外阅读,拓展自主阅读之“面”.⑤注重习惯,提高自主阅读之“能”.  相似文献   

4.
罗克海 《学周刊C版》2014,(8):172-172
阅读是一项学习语文的基本技能。学生只有也必须通过阅读才能展开语文学习的进程,获取语文知识,形成语文基础素养。而且,现在是信息爆炸的年代.我们对于外界信息的获取主要也是依赖于阅读.并且是大量的阅读。所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有效贯彻终身学习概念的基本前提条件。因此.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也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5.
阅读是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方式.是认识世界的手段。在多元化阅读的今天,书面阅读应占有更重要的位置。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养成独立阅读的能力.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注重情感体验的投入.使学生能有较丰富的积累.以便形成良好的语感。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提高对文学作品理解鉴赏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因此,要帮助小学生从小学会阅读,学会有成效的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语文教学的头等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李蔚东 《甘肃教育》2003,(10):29-30
1.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首先要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记时阅读(timed reading)和默读(silent reading)无疑是公认的良好阅读习惯。默读是真正意叉上的阅读.也是快速阅读的基础,其阅读速度可达到400w.p.m.在一定时间内,快速阅读往往有助于时文章深层内涵及其内部的逻辑关系的理解如果有了默读习惯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信息量,从而达到阅读的目的.如果我们不重视提高默读能力,把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朗读上,不但费力气,易疲劳,还会影响阅读速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我们常说的阅读是理解性阅读.这种阅读注重通过“筛选信息”去“获取文意”。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总是注重挖掘和分析.试图透过文本探寻作者隐藏在文本中的信息.以为找到作者的“原始意思”就完成了阅读的任务,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其实,这种阅读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它束缚了学生的阅读个性,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因此.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创造性阅读的理念。所谓创造性阅读,是指读者“带着提出某些新见解的目的去发现以前未曾有过的答案,能超过作者的本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杨海云 《甘肃教育》2013,(20):48-48
一、在阅读过程中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学生的阅读兴趣越高,其阅读面就越广、就越有利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但兴趣并非与生俱来.它需要教师的培养。初中英语课文内容渗透了丰富的审美以及科学教学内容,练习中设置的阅读理解题大部分都很有趣,引人入胜,而且难易适中。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材料来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同时.应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听说读写贯穿始终,阅读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语言技能。章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5种培养阅读能力的基本方法:1.选择阅读材料。2.选择阅读方法。3.提高阅读速度。4.加强语言能力培训。5.补充使用所学语言的国家的化背景知识。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阅读,帮助其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2.与学生一起阅读,感受作品的糟粕与精华,引导其树立正确的阅读目的。 3.和学生共同实践,鼓励其保持读书的深厚兴趣,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1.
谈起阅读,一般都联想到语文、英语的阅读理解,不屑于数学的阅读教学,其实数学更需要培养学生阅读课本和数学课外书刊的兴趣和能力.数学阅读往往要求更高,它一般是建立在思维基础之上的逻辑性阅读、符号化阅读、图表化阅读.笔者就学生的数学阅读面、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现状等内容作了一次全县性的调研.初一学生的问题为:在华罗庚、祖冲之、刘徽、陈景润等名字中,你认为有——位是数学家.近85%的学生选择是3位,  相似文献   

12.
从阅读期待入手,对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策略。阅读期待,也叫阅读的期待视野,是文学解释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所先行具有的结构图式与阅读趋向。利用阅读期待,让学生经历一个充满创造活力、创造欲望与创造快乐的阅读过程.对于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格的阅读主体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语篇阅读教学是一种融预期,多种阅读、语言习得、学法指导及能力培养为一体的综合教学方法,它体现了交际教学和素质教育思想,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因此,在高中英语语篇教学中应注意:1.转变教学思想,确立语篇概念。2.将阅读预期作为语篇阅读的必要准备过程。3.进行快速阅读。4.经心详读,记取细节,深化语篇阅读的效果,最后达到语言习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何宇红 《学语文》2007,(6):23-24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行为的主体是学生.阅读教学的主体也是学生,要真正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必须教学生学会自主阅读。目前,学生阅读能力普遍不高,考试失分多。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没有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虽然要改变这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但教师的引导、点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刘亚君 《学周刊C版》2014,(7):173-173
无论是在学校学习过程中.还是在实际生活中,都离不开阅读。阅读是我们成长和学习的最好老师。在以前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候,阅读只局限于书本之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而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进入网络时代之后.阅读就变得更加快速和便捷。当然,也会随之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如那些不健康的内容会影响学生的发展.令我们教师和家长十分担忧。为此.我们一定要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具有自主筛选阅读内容的能力.确保自己能够在健康的知识中遨游。  相似文献   

16.
文化在阅读理解中的地位丁毅伟阅读首先要求理解,不理解等于没有读。理解是外语阅读的核心,理解既是阅读的目的,又是阅读能力的指标.因而,理解能力是阅读效率的第一要素,阅读速度的快慢首先取决于理解能力的高低.在阅读教学中,妨碍学生阅读理解的最大障碍,常常不...  相似文献   

17.
数学阅读是数学学习的基础环节之一,它常常被许多中学生所忽视.数学教学中要针对不同课型,讲授不同的阅读方法;提出作业要求,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推荐课外阅读书籍,加强阅读指导;及时组织阅读后的交流,提高阅读兴趣等等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以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8.
滕秀平 《农村教育》2006,(12):56-5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朽,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要想扩大阅读面.读整本的书,就必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而现实中很多小学生对课外阅读却不感兴趣,不愿意读书.却把有限的一点时间花在电视上、网络上。如何改变现状,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呢?笔者在多年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积累了点滴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19.
刘金凤 《甘肃教育》2007,(12S):35-36
评论性阅读作为英语专业必修课.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等评论的能力。评论性阅读是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全面、深入地以分析综合为主要特征的理解性阅读。它既要求精读细读,又要求反复阅读,分解文章,充分理解文章各部分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文章的观点和材料剖析,进而对文章作出个性化的评论.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语言具有简洁、无歧义的特点,但同时内涵丰富,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尤其是符号语言和图表语言要在阅读中进行语意转换,给阅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而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阅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解数学应用题要通过认真阅读来理解题意,阅读理解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数学化的进程,因此必须过好阅读关.应用题的题干一般较长,涉及的名词概念、数据较多,数量关系隐蔽,可采用以下策略熟悉题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