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比和比值的意义:记住比的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求比值;灵活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比的后项不能是零的道理。  相似文献   

4.
戴秀华 《河北教育》2003,(11):27-28
案例:“比的意义” 片断一: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比的意义,看到“比的意义”中的“比”,你原来是怎样理解的? 生1:比就是比多比少。 生2:比的结果有很多种。…… 师: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比的意义,看书之后你又是怎样理解比的呢?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内容五年制第十册,六年制第十二册教材第47—51页的有关内容。二、教学要求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2.掌握比的读写方法,并正确地读写比,3.理解比同除法、分数的相互联系与区别,理清比与比值、比与书写形式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比的意义和性质”这一节教材里,需要让学生掌握和理解的内容有: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比值的意义和求法,比与除法及分数之间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化简等内容。要求学生在理解比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过程其实就是提高学生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由教学实践可知,语青表达比语青理解难度要大.而口头语言表达则比书面语言表达难度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理解,就是能够智慧而有效地使用知识和技能,实现知识的迁移。以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认识比"的教学为例,在说一说、填一填、想一想、比一比、找一找等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达到真正理解"比"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9,(73):3-4
《诗大序》云: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但只解释了风、雅、颂,却没有具体阐释赋、比、兴三者的具体含义,后人对于赋的理解较为一致,对于比、兴的意义理解乃至区分则不甚明了,李泽厚先生言:中国文学以抒情胜。然而并非情感的任何抒发表现都能成为艺术。主观情感必须客观化,必须与特定的想象、理解相结合统一,才能构成具有一定普遍必然性的艺术作品,产生相应的感染效果。中国诗学理论之开山纲领是诗言志,比、兴亦是处于此一纲领下的命题。志之产生源于兴,而其表现赖于比。所谓比、兴正是这种使情感与想象、理解相结合而得到客观化的具体途径,将比、兴与创作过程相联系,比、兴之丰富意蕴远不止此,本文则进一步探究创作过程背后蕴含的创作思维,并以之为切入点具体阐释比,比、兴以中国古典诗文论为支撑,辅之以西方哲学美术思想,以期对于比、兴之含义理解阐述一说。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52~P53。教学要求: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2.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3.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讨论学习,激发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理解比、除法、分数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诱发参与师:请看大屏幕,这儿有一组信息,请你仔细看一下(学生看)。出示信息:1.青铜有旧称叫“…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9~50页。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2.胄色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55—56页。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建立比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68-69页比的意义。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2、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3、理解并灵活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是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P68~70"认识比"例1、例2以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2.学生经历探索比与除法、分数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明白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会  相似文献   

16.
思辨是一种高阶思维方式,学生数学学习展开思辨,会对学习内容“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生活中的比”教学前端,教师通过了解“比”的历史演变、把握“比”的数学本质、前测调查学生知识基础,设计出紧扣教学目标——“生活中的比”的学习路径。教学中创设引发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猜想、论证中理解两个同类量的“比”是倍数关系的表达或度量;搭建引发认知冲突的脚手架,让学生在判断、重构中沟通同类量与不同类的比,理解两个不同类量的“比”是倍数关系的表达或度量;设计提供概念正反例证,让学生在辨析、反思、解释说理中深度理解“比”的数学本质及关系结构,意义建构“比”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6~47页。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比、写比,知道比各部分的名称,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2.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通过观察、思考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变中有不变的思想。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与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符号意识、推理意识等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五、比和比例[复习要求]1.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掌握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能熟练地求比值,化简比求比的未知项和解比例。2.能熟练地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能根据比与分数关系,通过比与分数的互相转化解答有关综合应用题。3.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  相似文献   

19.
钱守旺 《四川教育》2007,(11):28-28
"比的意义"一课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了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同时,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往往比较困难。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精心安排了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本套教材既讲同类量的比,又讲不同类量的比。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68~69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实例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比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领略发现的乐趣与数学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