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核能、核技术与防范核恐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核能与核技术的作用核能源和核技术的广泛应用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很大的利益,以人类目前的技术水平看,民用核技术是不可替代的。从技术观点看,大规模利用核能可以较好地解决部分能源需求。发  相似文献   

2.
中国核损害责任制度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核能和平利用的发展,核能的安全性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核损害及其赔偿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在核损害责任国际公约的框架下,建立健全国内的核损害责任制度,将有利于保护公众(第三方)的利益,促进核工业的健康发展以及核能领域的国际合作。中国大陆至今仍未加入任何核责任国际公约,现行核损害责任制度依然存在重大缺陷,即核基本法或单行法至今阙如,国务院《关于处理第三方核责任问题的批复》无法适应现实需要。应该尽快建立和完善中国大陆的核损害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3.
王冶 《科技风》2012,(20):8
核伦理是极富时代特征的科技伦理新名词,它集中体现科技发展与伦理道德建设的冲突与矛盾。核科学与技术在战争中的运用加剧了人类战争的惨烈程度,以及核工业建设过程中所发生的重大事故及其引发的严重后果,使得核技术陷入伦理道德的两难境地。从人类整体和整个生态系统的角度看,核武器是不道德的,而和平利用则是核技术发展的伦理要求。  相似文献   

4.
《金秋科苑》2013,(18):81-81
在举国欢庆2013年教师节期间,中国工程院徐銤院士作为中国老科协科学报告团专家,为沧州师院500多位师生作了题为"核能的和平利用及其安全性"的科普报告。  相似文献   

5.
人类和平利用核能的历史已有几十年了。在1973年石油危机之后,世界核能发电工业有了相当迅速的发展,至今已有33个国家建造了或正在建造核电站。核能工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重重困难,许多国家的核能计划被削减、推迟,甚至下马。特别是在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之后,加上原油价格持续疲软,核能的发展前景再次成为争论的焦点。在我国,也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意见认为,核能已处于“衰退”之中,不应把发展核能当作能源的长期发展战略;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核能在世界能源中已具有坚实基础,我国核能工业起步已晚,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任务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6.
《中国青年科技》2004,(10):34-35
--核能的和平利用1966年10月,中国首次发射导弹核武器实验成功。1971年8月,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艘 核潜艇下水。1958年6月,在前苏联的帮助下,我国建成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位于浙  相似文献   

7.
20世纪50年代,包括半导体物理学、粒子物理学和核物理学等在内的物质科学继续发展,推动了通信技术和航天技术的巨大进步:晶体管计算机出现,和平利用核能;而人造卫星上天,标志着空间时代的开始。同时,  相似文献   

8.
《科协论坛》2016,(4):62
正4月6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核工业展览会暨第二十届太平洋地区核能大会(PBNC2016)在北京开幕,李克强总理为PBNC2016大会致贺信。大会由中国核学会、中国原子能工业有限公司、北京展协国际会展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李克强在贺信中表示,核科学技术是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科技成就之一。以核电为主要标志的和平利用核能,在保障能  相似文献   

9.
核能的和平利用已经为我们所了解,可能我们身边每天用的电就是利用核能产生的。现在,威力无穷的核爆炸同样可以为我们利用,而且可能就是在不久的将来。目前国际上已经开展了利用核爆炸发电的研究,对于核爆炸我们到底该如何利用?是否该惧怕核爆炸?为此我们采访了一直致力于核爆炸研究的中国工程院彭先觉院士。  相似文献   

10.
鲁克 《科技新时代》2009,(11):72-73
美国一直宣称伊朗核项目的目的是制造核武器,但伊朗却声称其核项目完全是为了和平利用核能,是为了建造核电站。那么,武器核查员如何才能判断出事实真相呢?他们的方法是分析伊朗的铀供应以及对铀进行处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徐燕 《百科知识》2010,(4):45-46
伊朗地处中东地区,掌握着重要的海洋通道,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是地区政治的关键地带。1980年美伊断交后,美国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发展核武器,特别是现任伊朗总统内贾德实行激进的对外政策,使伊朗成为现在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一、哈尔滨建设核供热项目的可行性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主题,和平利用核能是冷战结束后各有核国家追寻的目标。核能是一种巨大的资源,已经在并将在解决能源供应和全球环境问题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全世界的核电站将近400座,我国的核电发展起步较晚,但装机容量已达900万千瓦。根据核电发展规划,在未来十五年内,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核电将在中国未来的电力发展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核能除用于发电外,还可用于供热。以核代煤进行供热,是一个比发电更为广阔的新领域。从原理上来说,各种反应堆都可用于供热,核能就是以热能的形…  相似文献   

13.
我国核能制冷运行试验成功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低温核供热反应堆制冷运行,于1992年8月在清华大学核研院获得成功。近年来,国外正在研究利用核反应堆来解决大城市的能源供应紧张问题。同时又能消除燃煤、燃油造成的大气污染,改善环境。这是继核能发电之后又一原子能和平利用的新途径。清华大学核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俄罗斯互为最大的邻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2004年10月普京总统访华以来,中俄两国领导人达成共识,改善双边贸易结构,扩大在和平利用核能领域的合作,加强在航天、能源、动力、新材料、化工、生物、通信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科技合作。这种合作正在成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日益凸显的亮点。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4月26日是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30周年纪念日。1986年4月26日,位于乌克兰首都基辅以北130千米普里皮亚季镇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反应堆爆炸。这是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历史上最严重的事故,逾8吨强辐射物质泄漏,6万多平方千米的土地遭到直接污染,320多万人不同程度受核辐射侵害。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对传统知识文化理论技术的怀疑、挑战、突破、完善、改写、重建等,因此创新必然与传统知识存在一定的矛盾、冲突,培养创新能力必须首先解决这个问题。纵观20世纪到21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莫过于爱迪生、爱因斯坦、比尔·盖茨三个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电影机、留声机,给人们带来一个全新的充满华丽光明和声音图像的世纪;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重建了物理理论大厦,从而为人们和平利用核能激光、推动20世纪的经济科学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并被誉为与苏格拉底齐名的西方最伟大的哲学家;而比尔·盖茨创建了微软公司,其视窗作为电脑不可缺的操…  相似文献   

17.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0,(9):F0004-F0004
彭先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参与我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工作,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彭先觉院士还密切关注并积极参与核能和平利用的研究和实践,最近,针对我国能源面临的严重问题,彭院士提出新型聚变——裂变混合堆可能是解决我国2030年后能源问题的合适途径,而聚变能技术发展在中近期内应磁约束与惯性约束并重。  相似文献   

18.
能源危机迫在眉睫,按现行开采速度,石油仅能开采50余年,煤炭仅能开采200余年。地球上最有希望的能源是氢核聚变,地球上的水含有0.015%的重水,重水是核聚变原料,如能和平利用重水核能,则按现在的能耗计算,重水可使用几十亿年。但自从氢弹爆炸后的40多年里,全世界的科学家都没能实现核聚变的和平利用(主要是发电),而应用核裂变的发电厂全世界已有几百座了。要实现核聚变发电,关键技术在于将核聚变的能量有控地、均匀地、连续不断地释放出来,但全世界的科学家直到现在都没有实现这一愿望。我想如果改变一下思路,也…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核能的巨大产能效益及优点,在能源危机的历史背景下,有助于人们了解核能的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正1955年1月15日,中国核工业建设拉开序幕。自此之后,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筚路蓝缕、艰苦奋斗,使我国的核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的创新之路。如今,我国已经建立了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拥有的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实现了核能大规模和平利用,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实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核工业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