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在以惊世骇俗的笔触描写两性关系方面,郁达夫与劳伦斯存在着惊人的相似。劳伦斯小说中的性爱描写,不仅在写作技巧上为郁达夫提供了足以效仿的榜样,更重要的是,它还使郁达夫从中获得了性爱描写的道德勇气。但与此同时,社会与文化背景的不同,却又使郁达夫与劳伦斯在性爱描写上表现出巨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郁达夫与劳伦斯因描写性爱而闻名于世,备受争议,虽然他们的人生经历、创作方法、表现主题和文学命运都非常相似,但是,他们的性爱叙事在文本表现上却存在着较大差异:劳伦斯的性爱叙事快乐而唯美,郁达夫的性爱叙事则痛苦而扭曲。  相似文献   

3.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才华横溢却又颇受争议的作家。他通过大量以性爱为主旨的作品,把性爱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以及由此带来的人生窘迫表现出来。性爱美是他小说着重表现的美感之一,同时也涵盖了郁达夫独特的人文精神。本文从欲望、欲爱、友爱和圣爱四个方面探讨郁达夫人文精神的性爱美特质。  相似文献   

4.
随着历史的发展 ,我们对郁达夫作品中的性爱描写要进行再认识。首先 ,人们对一些性行为的态度变化应该影响到对郁达夫作品中某些性爱描写的认识。其次 ,我们把郁达夫小说中的性爱描写与他本人的散文、日记等联系起来考察 ,又可以发现其小说中的有些描写实际上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最后 ,再把郁达夫的作品放到性爱文学作品的历史长河中看 ,可以看到郁达夫虽然在具体表述上有时显得难以把持 ,但仍在展示生命的内蕴上提供了丰富的景观 ,寄寓着创作主体对人类生命内在的某种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5.
劳伦斯和郁达夫分别是英中现代文学史上才华横溢却又颇有争议的作家。他们通过大量性爱主题的作品。对性爱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及由此带来的人生困惑,进行了严厉的拷问和深入的思考。相似的时代背景,相近的创作方法,相同的表现主题和文学命运使两位作家具有较强的可比性。本文以其作品中性爱主题所蕴含的社会观为切入点,分析比较不同国度的两位作家对性爱问题的不同思考,以及由此而体现出的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中某些特质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6.
劳伦斯的小说因性描写而倍受争议。其实,劳伦斯是通过性反映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人性的扭曲,企图通过性追求回归自然的人类天性,同时表达了自己以“血性意识”为基础的性理想。劳伦斯小说的性描写和他的性理想也存在着偏颇之处。  相似文献   

7.
劳伦斯在其文学作品中大量使用象征有其特有的目的和意义。对大自然的描写不是为了浪漫;对人性的描写不是对世人的责难,也不是单纯的同情;对“性爱”的描写不是要教人好色,更不是劳伦斯本人好色。其目的和意义是要揭示现代工业文明毁坏了美丽的大自然,吞噬了完美的人性,扭曲了和谐的性爱关系这一社会问题;是向往绿色环保的大自然,呼唤自然完美的人性,渴望和谐美满的家庭婚姻生活。  相似文献   

8.
“血性意识”是英国作家D·H劳伦斯的基本性观念。其主要涵义是反对理性对性爱的干涉,追求灵肉和谐结合、“星式均衡”的男女两性关系。劳伦斯从性这一特殊角度批判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人性的扭曲,并探索建立自由健康的男女两性关系。但是劳伦斯所谈的灵肉合一,星式均衡是抽象的,没有触及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因而批判是乏力的。而他大量赤裸裸的性描写则是非常具体的,有很大的负面作用。特别是他想通过改善男女关系进而改良社会,更是本末倒置。  相似文献   

9.
劳伦斯在其文学作品中大量使用象征有其特有的目的和意义。对大自然的描写不是为了浪漫;对人性的描写不是对世人的责难,也不是单纯的同情;对“性爱”的描写不是要教人好色,更不是劳伦斯本人好色。其目的和意义是要揭示现代工业文明毁坏了美丽的大自然,吞噬了完美的人性,扭曲了和谐的性爱关系这一社会问题;是向往绿色环保的大自然,呼唤自然完美的人性,渴望和谐美满的家庭婚姻生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郁达夫小说中的性爱描写进行了两种相异的解读,指出这种相异性源于作者双重文化心态而造成的双重创作身份:既是新文学者,又是旧式文人;并进而探究影响作者双重文化心态形成的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11.
论劳伦斯的"血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鸣 《湘南学院学报》2011,32(1):80-83,102
"血性意识"是英国作家D·H劳伦斯的基本性观念.其主要涵义是反对理性对性爱的干涉,追求灵肉和谐结合、"星式均衡"的男女两性关系.劳伦斯从性这一特殊角度批判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人性的扭曲,并探索建立自由健康的男女两性关系.但是劳伦斯所谈的灵肉合一,星式均衡是抽象的,没有触及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因而批判是乏力的.而他大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劳伦斯的《查太莱夫人的情人》性爱母题的解读,探讨这部作品的内部因素——在性爱母题下重返伊甸园的人性主题及性爱母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并从作品产生的文化背景出发,发掘创作主体的性价值取向,最后肯定了其性爱母共同意义:复归人性达至性爱涅槃的现代伊甸园。  相似文献   

13.
劳伦斯在作品中喜爱用比较直露的性描写,但他也常用含蓄的方式表达性爱,借用英国民歌,民谣中比喻和象征手术歌颂人类性爱之美是劳伦斯作品的另一特色,他的不少诗歌和小说都带有英国民歌,民谣的影响,但是当劳伦斯在作品中对它们进行借用时,这些风趣而又极具内涵的表述便呈现出劳伦斯式创作风格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郁达夫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作家,他的小说追求本真,着重暴露,以此向封建道德挑战。只要是真,丑的也不回避,所以他重视在小说中表现人的性爱本能,其小说对性苦闷、性变态的描写特别多。郁达夫在小说创作中执著地追求本真,与他所受的外国文学的影响及时代的因素和他本人的性格是分不开的。当然,由于过分追求本真,也造成了艺术上的某些疏漏。  相似文献   

15.
劳伦斯的作品《虹》以对爱与美的追求为主题,以人性的和谐完美为最高的追求目标,以三代人的爱情生活为载体,崭露了人性对于爱与美的追求历程和对于工业文明的控诉。所有这一切展示的都是对作为最高存在的生命之礼赞。  相似文献   

16.
浮游在梦想与现实的边缘--论郁达夫小说中的性爱叙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量的性爱描写是郁达夫小说研究中最具有争议的问题.郁达夫的情感和性爱道德观念是边缘的,始终是一种新与旧相反相成的混沌状态;在文本表现上则呈现出欲念的沉迷与理智的控制振荡不定的特点;而郁达夫能够成就自己的性爱文本,是与将性爱描写作为国家寓言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7.
大卫·赫伯特·劳伦斯是现代派作家之一。他的思想虽受过佛洛伊德的影响,但对于性爱的本质和功能,他与佛洛伊德的意见相异。劳伦斯认为,性之真正意义,是美感。性和美是一回事,尤如火和火焰是同一回事。憎恨性,就是憎恨美。想让爱具有生命之美,就必须尊重爱。劳伦斯认为,性爱的功能是快乐,而不是生育。人类的本能是积极的创造。劳伦斯的大部分性爱观点在其小说《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均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8.
张贤亮的很多作品是在反思历史的背景下,将性纳入写作,是借助性话语来书写政治话语,因此,作品中出现了性与爱的对立,即无爱的性和无性的爱.本文以<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为例,来谈谈张贤亮小说的性爱对立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9.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最早涉及性意识的小说家,但对此贡献毁誉不一。要科学地评价他,就得弄清他如何背叛传统理欲观。传统理欲观不外乎以理节欲、存理灭欲、去理纵欲三类。华夏古国,儒、道、佛三教拧成思想绞索,绞杀人性。马、恩和鲁讯否定禁欲主义。郁达夫持类似观点,其文论与小说,主张表现性爱,向传统理欲观提出挑战,具有一定社会意义。某些作品性爱描写失于直露,但无损其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0.
郁达夫被誉为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开创者,但他的作品因充满"病态"的性爱描写而饱受争议,通过分析其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在"病态"性爱描写后面有着自身的写作目的和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