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温婷 《文教资料》2008,(25):73-74
苏珊·朗格的艺术符号论关学,认为人具有先验的符号能力,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这个命题,构建了自己的艺术符号论的美学体系.艺术的符号论在人类情感与生命形式的统一中获得求解.艺术抽象具有超越性的价值.从艺术创作出发,以基本幻象作为艺术分类依据具有新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卡西尔把符号理论运用到美学领域,为西方美学家提供了一个“符号学”的新观点,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美学研究领域和美学形态。卡西尔符号论哲学对美学研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确立了艺术即直觉的形式的美学本体论;确立了艺术真实在于形式的美学真实论;确立了艺术是对形式的构造的审美本质论;确立了艺术形式的教育功能论。  相似文献   

3.
符号论美学是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风靡欧美的美学思潮。它认为,符号是揭示意义的一切现象的集合。符号美学主要是围绕“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这一命题而展开,它由能指和所指两部分构成。以符号美学的观点看来,古诗词阅读也是一种符号,这种符号是由外在的语言形式(能指)和这种语言形式所揭示的文化内涵(所指)所组成,而这种文化内涵的实质就是人类生命活动历程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艺术符号论、生命形式论、幻想论和直觉论,是符号美学代表人物苏珊?朗格美学思想的重要构成部分。其理论开辟了艺术美学的新思路。本文在阐述其主要观点的基础上,探讨其理论的精髓所在及对当代美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符号论美学视角“抒情诗最值得注意的特点”,是“诗人正在抒发着自己瞬间的情感与思绪”,“现在时态”文学语言的语言形式运用;胡风在《给战斗者·后记》中,将其主客观化合论思想,从“诗”的创作论层面,提升为艺术本体认识的哲学美学原则。中国解放区著名剧作家、七月派诗人鲁煤文学语言的美学个性问题.可以参考上述美学理论开启相关的学术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起源于西方的符号论美学,是一个用符号学理论来研究问题的美学流派。该学派认为,“人是进行符号活动的动物”;“艺术是种形式的创造,是种特殊形式的创造,即符号化了的人类情感形式的创造”;艺术创造的过程,就是艺术家把生活中观察体验感受到的思想、情感以及美学趣味等,用富有个性  相似文献   

7.
魏美娟 《甘肃教育》2022,(21):55-59
“有意味的形式”是一种美学理论,经典文学文本中存在的“有意味的形式”蕴含着作者的独具匠心,它不仅是解读文本的语言密码,还能激起一种强有力的审美情感。文章以这一理论为基础,重点探析《蒹葭》中存在的“有意味的形式”,再探讨它给语文教学带来的思考,以期教师能带领学生通过鉴赏文本中“有意味的形式”,从而走进文本内容,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涵养诗意人生,树立健康的言语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8.
胡莹 《时代教育》2005,(1):74-75
苏珊·朗格(1895-1985)--美国当代女哲学家、艺术理论家,她以其导师卡西尔的符号形式哲学为理论基础,构建了“符号论美学“,影响至今犹存.《艺术问题》是苏珊·朗格的一本演讲稿合集,这些讲稿以苏珊·朗格“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之创造“①这一符号论观点为基础,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对艺术本质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借助存在主义和符号论美学的运思方法,从诗歌的本源、诗的内容与形式、诗情的传达与接受诸方面对船山诗学情感论进行疏理,可发现“诗道性情”论不仅仅关涉情感的“真”“正”,而且蕴涵着情感形式、情感的开放性等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符号美学应用于语文阅读,为现代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视野。它主要从三方面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启示:“艺术是符号形式”,艺术之美存在于符号的整体结构之中,启迪语文阅读注重对文本“形式美”的把握;艺术符号之能指与所指并非一一对应,启迪语文阅读注意对文本的多元化理解;艺术符号旨在对“人类情感”的揭示,启迪语文阅读指归于对生命意识的体悟。  相似文献   

11.
苏珊·朗格借鉴了卡西尔的符号论,把克莱夫·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纳入自身的范畴,同时吸取了荣格的“原型”,在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上经过吸收、改造、剔除、发挥,将“情感”与“形式”巧妙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符号艺术理论。但脱离社会实践的背景去解释艺术,又使她的理论呈现神秘主义的倾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当代西方各个美学流派杂色纷陈,各种倾向交相更迭之际,苏珊·朗格的艺术符号论美学倍受青睐,文章主要从符号论、艺术、生命形式等方面对艺术符号论美学作了一个深层次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幻象”和“直觉”在朗格的艺术“生命形式”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朗格认为,幻象就是艺术中的意象,是艺术家在艺术品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幻象是生命情感的艺术载体,它具有直观性和“他性”的特征;朗格的直觉观与传统的直觉理论不同,她认为“直觉”是一种最基本的理性活动、一种特殊的表现,具有整体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以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著名美学家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一书中指出:“音乐是情感生活的摹写。”“情感、生命、运动和情绪,组成了音乐的意义。”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学家贝内特·雷默认为:音乐是人类内在情感的外在符号表现,因此音乐教育的本质就是情感教育。我国《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指出“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音乐鉴赏中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能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音乐美。如何在音乐鉴赏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获得音乐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5.
苏珊·朗格是美国著名的符号论美学家,她系统的发挥了卡西尔的符号论,使符号论美学自成一派。她从艺术符号的产生及其何以可能表达情感展开论述,得出语言不足以表达丰富的人类情感,而只有艺术能够担当此任,实现了从语言符号到艺术符号的转换,进而从外在世界转向人类内心世界的探索,她的理论至今仍然引领着人们认识自身和对美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虽然“境界”在哲学、美学与文学研究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翻译界对于境界理论的研究成果十分少见。本文从“境界”范畴的三个基本特点入手,提出了“境界”集鉴赏、批评与创作于一体的“三位一体”说。用于文学翻译鉴赏的“境界”体现了它的直觉感悟性特点,用于文学翻译批评的“境界”体现了它的觉解层级性特征,用于文学翻译创作的“境界”体现了它的情感表现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美国符号论美学的代表人物苏珊·朗格关于艺术符号与审美直觉的理论及其关系进行了评述,指出了其中合理的成分和唯心主义因素。  相似文献   

18.
德国学者卡西尔的符号论美学理论,作为其独特的符号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20世纪西方美学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试图从他的符号哲学理论入手,初步探讨其对艺术的基本界定:艺术是一种超越性的构型过程。其中,又包含三方面的规定:艺术是一个发现实在形式的过程;艺术是一个创造性的构型过程;艺术是一个超越实在的解放过程。  相似文献   

19.
诗是有意味的生命形式,就是说,诗是借助审美对象蕴涵意味,具有生命意义的整体符号。缘于诗的以形传神,寄情寓意,象征符号。诗的结构是召唤受众填充的象征结构。审美意味是情感意味、人性意味、观念意味、美感意味的集合体。诗是生命形式的创造,缘于心灵体验,生命外化,生气灌注。诗是受众永远填充不完的、具有无穷魔力的、有意味的生命符号。  相似文献   

20.
引 言 艺术世界充满深刻的象征。当艺术试图表达某种难以言说的生命意味和富有蕴藉的审美体验的时候,就不得不寄托于象征的形式。因为“真正的象征应理解为一种无法用其它更好的方式而定形的直觉观念的表达”,“试图表达某种尚不存在恰当的语言概念能表达的东西”。①但象征形式并不为人们随心所欲地支配,象征是集体的艺术传统,也是民族的历史记忆。加拿大学者弗莱有句名言,全部艺术都是传统化了的,除非我们不了解这种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