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中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是写进教材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它是明线。另一条是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暗线,较少或没有直接写进教材,但对小学生的成长却十分重要。两条线应在课堂教学中并进,无形的数学思想在有形的数学知识中贯穿始终。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难以规范有序地实施,成为被人遗忘、冷落的“角落”。淡化或忽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不仅不利于学生把握数学学科的基本结构,而且影响其能力的发展和数学素质的提高。因此,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新视角。所以,我们应该有选择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阶段主要的思想方法包括:转化思想、符号化思想、分类思想、集合思想……现结合人教版教材试举一二例。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材体系有两条基本线索:一条明线,是数学知识,另一条暗线,是数学思想方法。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既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建立各类概念、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又要善于归纳总结,揭示出数学知识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数学思想的渗透造就了我们数学教学的灵魂,而数学教材是学生在课堂内外学习的载体,也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要如何依据课标的精神深入浅出、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处理好教材内容,使之有效突显数学思想方法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深研数学教材,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深研教材主题,精心设计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数学思想方法;深研教材练习,在解决习题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精心设计总结环节,在拓展延伸中,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等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4.
江金梅 《考试周刊》2014,(72):77-77
小学数学教学体系贯穿着两条主线: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知识是一条明线,直接呈现在教材上。而数学思想方法则是一条暗线,隐藏在知识的背后。这就必然要求教师充分挖掘和理解教材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加以渗透,使学生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反映.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的行为.小学数学教材体系包括两条主线,一是数学知识,这是写在教材上的明线,二是数学思想,是一条暗线.数学是知识与思想方法的有机结合,没有不包含数学思想方法的数学知识,也没有游离于数学知识之外的数学思想方法.为此,《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定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是小学数学教学进行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6.
从小学数学过渡到初中数学,学习的内容、方法都是个转折,尤其是数学思想的运用要产生质的飞跃。初一数学教材蕴含了数学思想,这些数学思想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又要不断地运用与提高。因此把握好初一教材中的数学思想的运用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数"和"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对象,也是贯穿小学数学教材的两条主线。"数形结合"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方法。几何图形的优点在于直观形象,便于理解;代数方法的优点在于解题过程的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8.
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数学素质的动力工具。而数学思想方法不同于数学知识,学生(尤其是小学生)难以从教材中直接获取,我们必须挖掘教材,发现其中所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一些思考题蕴含的很好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适当加以渗透。现以教材中两例思考题说明如何进行转化思想渗透。  相似文献   

9.
“数”和“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对象,也是贯穿小学数学教材的两条主线。“数形结合”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方法。几何图形的优点在于直观形象,便于理解;代数方法的优点在于解题过程的机械化,可操作性强,便于把握。因此,以形助数、以数助形,实现“数”与“形”的完美结合是学好小学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下而,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谈淡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相似文献   

10.
仲顺年 《云南教育》2000,(11):16-18
“教 材分析”是备课的重要环节 ,也是上好课的前提。教材分析过程中 ,除重点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教材的练习题 ,以及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与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等内容之外 ,还应当注意以下一些问题。一、要注意目的性和层次性不论是分析整套小学数学教材 ,还是分析某一册教材、某一单元教材或某一课时教材 ,都要努力做到把握教材、吃透教材、认清难点、明确重点、抓住关键 ,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 ,为备课、上课打基础 ,为提高质量下功夫。这是分析教材的根本目的。一般地说 ,分析整套小学数学教材的…  相似文献   

11.
数学思想方法是处理数学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策略,对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将数学思想方法教育贯彻、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2.
推广思想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中学教材中大量渗透.它不但反映了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这一自然发展规律,而且又是进行数学研究的一条准绳,  相似文献   

13.
现行的《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了让学生获得必需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因而,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小学数学常用的思想方法有转化思想、类比思想、归纳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符号思想等。以上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无论是在以往的数学教材中还是在现行的实验教材中,都结合具体内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渗透。尤其是现行人教版实验教材.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所加强,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三大领域内容中。渗透如前所述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学习数学,关键在于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即在学习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领会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现行的中学数学教材中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方法等。其中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是中学教材中常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初中数学的教育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素养,而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已经把数学思想方法列为数学基础知识,教师应增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意识,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思想方法隐含在知识里,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数学知识逐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数学中,渗透着不少数学思想与方法,如化归、分类、数形结合、归纳等思想方法,这是学生把握知识本质,提高思考能力、解题能力的关键。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并巧妙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一、认真研读教材,发掘思想方法在数学体系中,主要是由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这两条线索构成。前者是较为明显的,而后者则是隐性的,需充分  相似文献   

17.
<正>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又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目前初中阶段,主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整体思想、化归的思想、转化思想、归纳思想、类比的思想、函数的思想、辩证思想、方程与函数的思想方法等。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方法,必须指导学生紧紧抓住掌握数学思想方法,这也是数学教学中的最重要的一环。初中数学教材中集中了大量的优秀例题和习题,它们所体现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固然重要,但其蕴涵的数学思想却更显重要。数学教师,要善于挖掘例题、习题的潜在功能。一、把握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材体系有两条线索:第一条是数学知识,这是写在教材上的明线;第二条是数学思想方法,这是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一条暗线。前者容易理解,后者不易看明,前者是教材写什么,后者是明确为什么要这样写。因此,解读(通览教材,掌握内容,明确定位)———深究(深钻教材,弄清重点,把握意图)———理解(理解教材,挖掘深度,拓展广度),对于数学教学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材体系有两条线索:第一条是数学知识,这是写在教材上的明线;第二条是数学思想方法,这是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一条暗线.前者容易理解,后者不易看明,前者是教材写什么,后者是明确为什么要这样写.因此,解读(通览教材,掌握内容,明确定位)--深究(深钻教材,弄清重点,把握意图)--理解(理解教材,挖掘深度,拓展广度),对于数学教学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正>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概念不仅抽象、概括,而且概念推导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并未列入教材,因此,为了便于教学,教师应努力做到五点:一是理解概念的背景,二是把握概念的本质,三是探究概念推导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四是明晰概念的联系,五是辨析概念的表征。一、追寻概念背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追寻数学概念的背景,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力。例如,"面积单位"这一概念的产生背景。在这一概念产生之前,人们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