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凭借着平民化的视角、故事性叙事方式、诗意化的语言,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2012年一经播出便迅速走红.该片讲述了千百年来中国固有的传统饮食文化以及蕴含在美食背后的人文精神和中国人的价值观.尽管是以吃为主题,但该片的视角并不仅仅停留在对食材的烹饪技巧上,而是在呈现美食、发掘饮食文化的基础上,从人文角度去解读普通中国百姓的人生百味,引导观众认识理解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变化.该片所彰显的美学魅力和价值,给观众带了极高的审美享受,同样也引发了纪录片美学特征新一轮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在20世纪90年代创作的中国电视纪录片中,平民化是许多作品表现出的共同特点,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几乎成了当时整个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口号。本文旨在梳理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纪录片平民化的发展脉络,并试图立足当下审视纪录片平民化的得失。纪录片平民化是一种以平民的视角融入观众意识,创作出让受众喜闻乐见的电视纪录片的创作模式,其实质就是在节目素材的遴选上,从老百姓的生活视角和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3.
自《舌尖上的中国》收获无数好评以来,美食纪录片在国人心中的分量也更为重要。《风味人间》更是原《舌尖上的中国》导演的又一力作。该纪录片不仅将观众所看重的美食、故事与地方三要素融为一体,更因其独具特色的拍摄视角和不同以往的表达方式,让该片自播出以来备受关注与好评。《舌尖上的中国》的独特在于其所带有的民族烙印,而《风味人间》则更具世界性,不仅仅将视野放在国内,更是着眼大洋彼岸,不同地域的美食都在该片中有不同程度的呈现。本文,将该纪录片放到当今新媒体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分析该片如何通过有声语言的表达进行跨文化传播,希望给未来纪录片在跨文化领域中的传播带来一些启发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宗戎 《视听界》2004,(5):42-43,41
目前,在中国电视片创作领域中,“平民化”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对中国的纪录片来说,更是如此。“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几乎成了整个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口号。“平民化”的内涵“平民化”是一种基于平民视角,具有观众意识,创作出让观众喜闻乐见的作品的创作态度。具体地说,从节目素材的选取上,要从老百姓生活视角、审美趣味出发。纪录生活、贴近生活、贴近百姓,反映老百姓关注的题材;在节目制作流程中,要追随生活,参与生活。创作者既是参与者,又是记录者:从美学形态上说,“平民化”追求自然和本色,努力做到情感和观念的表达亲密无间;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5.
杨淑君 《视听》2023,(3):78-81
城市美食纪录片致力于为城市打造自己专属的美食文化名片,通过纪录片的形式让越来越多的观众了解当地的美食,从而对城市形象进行构建与宣传。美食纪录片《寻味贵阳》以全新的叙事视角带领观众领略贵阳的美食文化和复杂风味,通过板块式的叙事结构、平民化的叙事视角、多样化的叙事语言等表现手法,不仅使人们深入了解贵阳当地的饮食习惯和风俗,还为探索“寻味”系列美食纪录片的多元化叙事研究提供了有益参照,开拓了更广阔的视野。  相似文献   

6.
陈小薇 《视听》2024,(1):102-105
在短视频蓬勃发展的快餐文化时代,体量小且时长短的微纪录片因符合观众碎片化的观看习惯而备受青睐。其中,海峡卫视和腾讯视频联合制作的美食微纪录片《早餐中国》在平民化的视角、真实性的坚守、精品化的内容和开放化吸纳等方面探索创新,以求变的姿态收获好评,在新媒体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成功突围。  相似文献   

7.
王立影 《今传媒》2012,(10):76-77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取得了良好的收视率,在国内众多关于美食的纪录片中脱颖而出。它之所以能够吸引大众的眼球,首先是其巨大的投资与优良的制作水准,而最重要的方面则是因它并不单纯讲述食材、美食的制作,而是通过美食这一媒介,找到与之相关的、能够令大众热情讨论的东西,比如传统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生存状态等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索。本文拟从纪录片的制作、平民理念、社会文化认同以及商业化运作四个方面对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期对今后的纪录片创作与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及其引发的热议已经成为2012年上半年的一个文化热点现象。本研究采用了内容分析研究方法,以该片的画面和解说词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反映的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进行实证研究。鉴于该片的叙事特点,笔者采用了全样本分析,即对所有分析单元(46个叙事段落和14个开头结尾段落)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包括4级指标的中国社会价值观指标体系。本研究是国内首次采用使用内容分析方法对纪录片所反映的文化价值观进行的深入研究,在分析单元上突破画面分析或分镜头分析的模式,在研究方法上具有一定创新。本研究发现,该纪录片在画面上主要反映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终极价值观;而片中呈现的食物生产则体现了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的融合。就传统价值观而言,有3个主要发现:1.勤劳、耐心、节约和传承香火/传承技艺是该片体现得最多的传统价值观;2.全片注重体现群体的集体主义价值观;3.该片重视"家庭"和"亲情"等中国元素。在现代价值观方面,该片反映了以"个人成就"为终极价值的现代价值观与中国的传统价值观相互融合、和谐共生。其中,追求进步、自我实现和自我肯定、开发资源和讲求效率成为排在前四位的现代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帝王谷里的生命与死亡》在为数众多的考古纪录片中堪称另类,其他考古纪录片多以帝王将相为主人公进行叙述,该片则以平民化的视角追述了曾在古埃及帝王谷内生活的一对普通工匠夫妻。本文首先对该纪录片的选题角度进行分析,指出其以平民化视角切入主题的独特性与成功之处;随后讨论该纪录片在叙事方式、设置悬念和营造冲突等方面的高明之处——既吸引了观众的观看热情,又向观众展示了古代工匠的生活细节与世界观;最后分析该纪录片的选题角度与叙事方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区域间的交流不断加深,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演绎中国精神成为当下关注的焦点。具有跨地域、跨文化、客观真实且具有传播性的美食纪录片就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法宝。在此背景下,本文以美食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为预设,剖析美食纪录片《江湖菜馆2》的图像、语言、声音等视觉文本的呈现实践,探析各视觉文本是如何通过修辞格来进行话语表达和意义建构,理清讲好美食故事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纪录片是将现实生活作为创作的素材,将表现对象化作真人真事,并对其进行艺术展现与加工,以期引发人们思考的影视作品形式。纪录片的核心就是真实。《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使中国的纪录片界眼前一亮。该片虽是以饮食为题材,但是它始终在讲中国人的故事。作为人文纪录片中的范本,人情是其核心表现之一。本文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探析国产纪录片中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2.
大型电视纪录片《望长城》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引起了不同的反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这场争论中,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种是言过其实,竭力夸大《望长城》的作用和地位,认为该片是中国纪录片创作的里程碑,是一次革命;同时否定过去的电视纪录片。另一种评则视过去的纪录片传统为正宗,否定《望长城》的探索实践,认为该片拖拖拉拉,随意性强,既缺乏整体的宏观构思,又没有首尾一致的艺术风格。如果肯定该片,势必使电视纪录片走人无编导、无剪辑、无解说的胡同里去。  相似文献   

13.
薛立磊  徐烨 《传媒》2019,(13):54-56
近期,一档每集只有5分多钟的短视频美食纪录片《早餐中国》的播出迅速吸引了大批的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自开播以来,该片在豆瓣上得分为7.7分,在一周华语口碑剧集榜上排第四名,网络播放量近亿次。口碑与收视双赢的背后是纪录片对短视频的一次成功尝试。  相似文献   

14.
作为介绍西藏优质美食的纪录片,《百味林芝》在内容创作、文化输出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它以与人们息息相关的食物为切入点,对西藏美食及其制作方法进行了详细展示,让受众近距离地了解了西藏的故事,传播了西藏文化。但是,《百味林芝》也存在着叙事不够深入、设备和技术不够先进等问题,通过剖析这些问题可以发现:优质内容的生产首先要挖掘节目背后的文化故事,将人文情怀融入视频当中;其次,要利用新的拍摄和剪辑技术为受众提供最好的视觉效果;最后,要借助新的传播以及运营方式作出最大力度的宣传,使西藏美食纪录片达到更为理想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内容产业     
《视听界》2014,(4):10-10
江苏广电总台纪录片《中国大运河》亮相央视 为配合中国大运河的申遗工作,江苏省委宣传部和江苏广电总台联合出品了八集纪录片《中国大运河》,江苏广电总台纪录片创作中心承担了该片的创作摄制任务。  相似文献   

16.
岑岚 《新闻世界》2023,(4):82-85
本文从跨文化传播角度探讨中英合拍纪录片《中国的宝藏》的创作策略,主要从跨文化传播能力的情感过程、认知过程、行为过程三方面分析该片是如何有效进行跨文化传播的。并提出正确看待自身文化,以开放心态面对国外制作团队,从文化差异中寻找情感共性载体等纪录片创作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创作层面,中医药文化纪录片《本草中国》是一部具有中国美学表达风格的作品.在当代网络时代和全球化传播语境下该纪录片以中国人的审美视域,让中国传承已久的中医药文化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唤起了观众对中医药文化传播与电视艺术作品有效结合的新的认知和期待.本文将从叙事艺术与视听语言角度解读该片所体现出的中国美学表达.  相似文献   

18.
武新宏 《当代传播》2008,(3):106-108
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创作,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之初,呈现出纪实风格、内容题材、叙事手法的多元化形态,审美价值也表现出平民化、娱乐化、个性化的趋势。本文对纪录片创作风格所做的梳理及审美价值的思考,是为了使纪录片创作更加趋于理性和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电视纪录片创作风格与审美价值的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创作,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之初,呈现出纪实风格、内容题材、叙事手法的多元化形态,审美价值也表现出平民化、娱乐化、个性化的趋势.本文对纪录片创作风格所做的梳理及审美价值的思考,是为了使纪录片创作更加趋于理性和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美国人麦克·摩尔2002年创作的纪录片《科伦拜恩的保龄》在全球放映后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获得了戛纳电影节55周年特别奖和第75届奥斯卡最佳长纪录片奖。在国际纪录片协会举行的历史上最佳纪录片的评选中该片名列前茅,被评为历史上最伟大的纪录片。该片不仅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称赞,也在世界各地获得了很高的票房,仅在美国就创造了1290万美元的票房纪录,成为有史以来票房最高的纪录片。一部纪录片能够受到观众如此喜爱和欢迎,原因何在?本文将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分析该片成功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