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段时间某台播出一条为用手机上网而作的广告.广告词中说:“停电无聊、堵车无聊、吃饭等位无聊、……无聊时刻上网谋一把、看花边新闻……”其实.宣传用手机上网的优越,有很多可以选择的词汇和句式.何必用一连串的“无聊”来反衬手机上网的“有趣”呢?加上播音员绘影绘声的朗诵,使一些模仿性较强的孩子在遇到停电、堵车等同样的情况时.  相似文献   

2.
美国“新闻周刊”的上网版本做些什么编译:沈莉作者:奥本海姆(美)前言:近几年,在美国随着被称作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的相互联网的计算机群的迅速增长,一些报刊、电视节目也纷纷上网(On-Line)。著名的《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就上了全球...  相似文献   

3.
逆向选择与过度消费—档案上网的负面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对“档案上网热”的一个冷思考,本文较多地借鉴了新制度经济学特别是信息经济学的一些概念和方法。重点探讨档案上网可能导致的一些负面效应。目的是指出,即使“档案上网”在技术上和法律上都不存在任何障碍的情况下,由于上网后档案利用会产生一些不同的特点,仍会需要消费相当多的社会成本,可能会导致一定的负面效应,因而抵消其可能的效益。  相似文献   

4.
《信息系统工程》2003,(5):12-13
在数据通信领域,中信集团信息技术总监殷一平是国内最有发言权的专家之一,他曾担任原中国电信数据通信局局长数年,在任职期间,致力于推动数据通信业的发展,他推动发起了“政府上网工程”、“企业上网工程”、“家庭上网工程”,他认为数据通信是电信业务中最具增长潜力的部分,而做好数据业务关键是为行业、企业用户开发出可行的应用,他认为谁能够抓住大用户,谁就能抓住数据业务的未来。  相似文献   

5.
上网杂志     
经过几年的实验和计划,STM(科学Science,技术technical,医学medical)出版商正在将他们的所有杂志推上网络,成为上网杂志。作为印刷出版物的补充和完善,上网杂志为新一代STM数字图书库奠定了基础。同时,上网杂志也为出版商们提供了一个潜在新的收入来源。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电子杂志出版部的经理EvanOwens去年秋季旧金山在Seybold座谈会上谈到:“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推出了上网杂志。这仅仅是为将来奠定了一个基础”。这句话总结了他们在过去几年里做的努力。也表明,有许多杂志出版商正在积极准备,把印刷杂志推上屏幕。大…  相似文献   

6.
手机广播:充满活力和潜力的新媒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机广播”作为手机媒体的一种存在形式,近年来已是初露端倪,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所谓“手机广播”,就是利用具有收音和上网功能的智能手机收听广播。笔者把“手机广播”定为两层含义,一种是随着GPRS、3G、WAP等无线通信技术和服务的发展、完善,“手机广播”依托于移动通讯网络和互联网络,用上网手机实时收听或点播网络广播节目。另一种是在手机中内置了FM广播调谐器,用手机可以直接收听电台广播节目。笔者把它们统称为“手机广播”,但本文重点阐述的是移动上网的“手机广播”。  相似文献   

7.
国外媒介     
日本产经新闻11月刊登文章指出,英国报纸正在经历三大变革,以适应市场变化。文章所说三大变革是:大报版幅小型化、报纸免费和报纸“上网”。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2月5日,由政府上网工程各发起单位倡议发起,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主办,中国电信数据通信局、政府上网工程服务中心承办的政府上网工程“政府网上应用调查”活动圆桌会议暨新闻发布会在京开幕。本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主题为“推进电子政务,服务千家万户”的政府上网工程“政府网上应用调查”活动在全国范围内的正式开展,同时也揭开了政府上网工程向便民服务和应用领域深化的新篇章。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司长宋玲、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主任刘力、中国电信数据通信局局长殷一平、副局长杨宝升及政…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方舟”刚过而立之年,却极大地改变了地球上人们的生活。上网看新闻,已成为人们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俗话说:“看书先看皮,看报看题。”上网看新闻,更要先看标题。因为一家网站的新闻林林总总,多的有数千条,最少也有几百,网民们上网看新闻,往往先是浏览一过新闻标。通过扫描标题,网民们便能选择他们感兴趣或需阅读的内容。新闻标题在互联网上的重要性,远大于在传统媒体的作用。东方网对网络新闻作了相当研究的高国营先提出:“当上百个新闻标题集中到一个页面上时,好标就成为吸引眼球的关键,如果标题没有吸引力,其它…  相似文献   

10.
陈志强  黄贞 《新闻界》2006,(4):90-91
截至2005年7月,我国互联网网民总数已经达到1.03亿。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第16次互联网统计报告可知:在使用互联网的人群中(即“网民”)浏览新闻的网民占79.3%,上网浏览新闻已经成了网民上网最为主要的活动之一,仅次于使用电子信箱(91.3%)。而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5年互联网报告》显示:在中国,网民经常访问的网站前3名分别是:新浪、搜狐、网易。  相似文献   

11.
作为普通人,我们跟“信息产业部”相隔干山万水。不过,当我们撕掉“自然人”这样一个物理化的含混标签、对自身无可更改“网友”身份恍然大悟时,文前那个“千山万水”之喻也便不复存在。理由简单:既是网友,得上网吧?既要上网,谁能说自己跟“信息产业部”毫无关联?还想无视?太天真了。  相似文献   

12.
美国各级学校的考试花样百出,有正儿八经的“限时闭卷试”,也有“限时开卷试”,也有可以带回家但要求独立完成的“家庭考试”,还有几个人合写一篇文章交差的“集体考试”。更有甚者,最近美国不少中学还顺应网络的普及,连考试期间上网搜索答案的做法都合法化。人们不禁要问: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考试的目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主持的第七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近日公布出台。这次调查报告依据统计学原理和国际惯例集结了前六次的经验,运用了网上与网下结合的调查方式进行的。应该说比前六次报告的结果相对来讲要科学和准确。报告公布的关键数据如下: 1.我国上网计算机数约 892万台,其中拨号上网 751万台。 2.上网用户数约 2250万人〖值得注意的是此次 CNNIC将中国网民定义为:平均每周使用互联网 1小时 (含 )以上的中国公民,而不是前几次的定义“拥有独立的或者共享的上网计算机或者上网账号的中国公民”〗。 3.…  相似文献   

14.
从《人民日报》上网看“第四媒体”崛起廖每天早上八点网上看人民日报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从1997年7月1日起,人民日报报头下多了一行字“网址:http://www。peopledaily.com.cn”,这标志着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中国第一大报的人...  相似文献   

15.
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统计显示,中国网民继续高速增长, 2000年底网民总数突破 2000万,与去年 890万人数相比,翻了一倍多。   目前的调查显示, 2000年底,我国上网计算机达到 800多万台,互联网站点数突破 3万个, 1999年底,这两个数字分别是 350万台、 1.5万个。   北京家庭上网比例明显提高,在拥有电话、电脑的家庭中,这一比例高达 45.4%,近两年才开始上网的家庭占全部上网家庭总数的 75%。   与此同时,网民“质量”大幅提升,根据此前公布的“中国网民消费行为调查报告”, 1/4的互联网用户上网时间高于 20小…  相似文献   

16.
马持节 《新闻界》2004,(6):54-55
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正式提出:网络是“第四媒体”。虽然从不同角度看,网络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功能,但是,网络是一种媒体,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04年1月发布的最新数字,展现了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前景:从宏观的角度看,网民数、上网计算机数继续保持了增长趋势,分别达到了7950万、3089万;  相似文献   

17.
声音     
《网络传播》2010,(8):57-57
“对今天青年人的一句忠告:多读书,少上网。你可以是一个网民,但你首先应该是一个读者。如果你不读书,只上网,你就真成一条网虫了。称网虫是名副其实的,整天挂在网上,看八卦,聊天,玩游戏,精神营养极度不良,长成了一条虫。”  相似文献   

18.
曾励 《视听界》2002,(5):83-86
自1995年10月《中国贸易报》“登陆”互联网以来,我国媒体网站从无到有,已逐渐成为网上新闻媒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11月28日,《拉萨晚报》以独立域名上网,至此,我国所有省、行政区域均有了新闻媒体网站。据不完全统计,到2000年4月,我国已有273种报纸上网,其中116种报纸有独立域名,上网电视台128家,在网上建立站点的电台共有68个。它标志着中国的新闻传媒从此走上一条崭新的信息传播之路。  相似文献   

19.
曾励 《当代传播》2002,(2):65-66
作为政府和研究机构的一种网络,因特网在默默无闻中度过了二十多个春秋,但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却火爆起来,渗透到公众意识、新闻媒体,吸引了世界数以千万计的用户。分析家估计,每隔30分钟就有一台新的计算机联上因特网,网络扩展的速度每月高达10%。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末期的中国大地,网站更是“遍地开花”:1995年1月12日,《神州学人》成为中国国内第一份上网的中文刊物;同年10月20日,《中国贸易报》首开网络版,拉开了“新闻上网”的序幕 ; 1997年1月1日,《人民日报》正式开通了“人民网”,这不啻于平…  相似文献   

20.
在互联网背景下迅速崛起的新媒体时代,传统的报纸的商业利益首当其冲受到了巨大冲击。可以预见,如果年轻一代读者继续流失、办公室上网条件进一步改善,广告投放的不断萎缩,传统报纸的消失已不再是杞人忧天,取而代之的将是上网“读报”时代的全面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