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胜很强的学科,解读一位作家的作品往往需要知人论世,脱离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家的人生经历,就难免造成对作品理解的偏颇以及失误。因此,语文教学中,对文本的理解和挖掘离不开对作家主客观创作背景这些“非文本”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侧重对网络作家安妮宝贝的作品所表现的审美倾向予以分析 ,并进一步讨论作品的时代背景———中国当下社会的审美取向 ,由此观照安妮宝贝创作的得失。文章从城市文化、消费文化和审美距离等几个方面切入 ,论述当下审美文化同安妮宝贝创作的交互性影响。  相似文献   

3.
宋欣语 《陕西教育》2009,(7):141-141,104
贝多芬晚期作品的音乐风格与他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文化思潮,个性特征以及他的内心世界是分不开的,只有了解这些才能充分认识其晚期的作品,才能在演奏中正确的把握其晚期音乐的精髓和风格特征.本文从贝多芬晚期作品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调式调性、复调手法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期望能对他晚期的创作理念与技法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阿Q作为一种精神现象的"原型",有着众多的文学后裔,仅就1990年代后小说而言,就出现了刘跃进、许三观、福贵、陈奂生、张大民、<阿Q后传>中的"阿Q"等人物形象,这些变异的后裔或多或少遗传了他们的先祖阿Q的精神基因,表现了大致相似的"阿Q相"和文化-心理结构.但由于作家写作宗旨、价值立场与所处时代背景的不同,作家对人物的主体情感态度差异甚殊.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与欧阳子以揭示人物心理活动为题材的小说,都不约而同地着重描写了都市人的两性心理,尤其是女性心理.在弗洛伊德学说的影响下,她们的作品中都不同程度地流露出心理分析的创作趣味,人物的情感和心理也有着明显的趋同性.<金锁记>与<魔女>便是这类题材的突出代表:两位作家在作品中塑造了两个经典的"魔女"形象,她们都是在受虐与施虐的共同作用下走向极端的.当然,由于她们不同的创作风格和艺术追求,因而在人物心理分析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也有极为不同的地方.对她们小说中人物心理的异同及其成因进行一番考察和探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她们小说创作中的心理分析倾向.而且,这两篇小说在她们的整个文学生涯中有着极为重要和特殊的地位,代表了两位作家对文学艺术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6.
任何文学创作都离不开作家的生活体验,这种体验愈是独特和丰富,作品就愈见深度和广度.但是,一个作家处于非创作状态下的原始的生活积累(包括作家的生活经历和社会见闻),不论是无意的还是有意的,都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创作背景和题材.生活体验必须上升到审美体验.所谓审美体验,就是作家主动地甚至主观地对生活体验进行感知、反省、剪裁、升华,最终创造性地加以表现,从而反映出一定的美学价值.任何生活背景,一旦经过作家的创作,融化到作品中去,它就失去了原有的或独立的意义,并不具有特别的追寻价值.而事实上,我们在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常常过于重视和依赖作品的创作背景,介绍时代背景或生活背景甚至成为一种程式化的必备教学内容,不论其有无必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本末倒置甚至背本趋末的行为.请以<荷塘月色>为例试申其说.  相似文献   

7.
茅盾与丁玲的早期作品都把描写小资产阶级女性形象作为创作的重心。特定的社会时代背景使他们笔下的女性都具有鲜明的个性解放意识和浓厚的悲剧色彩,但由于作家的自身性别及生活经历的不同,导致他们作品中的女性选择的道路不同,性爱观也存在着差异。这种契合性与差异性均揭示了中国女性解放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8.
江苏当代小说创作成果丰硕,出现了一批能够代表中国当代小说创作水准的作家和作品,这些作家作品鲜明地反映了中国当代社会衍变的时代特征,表现了独具风味的江苏地域文化特色。梳理江苏当代小说创作,可以比较清晰地发现其创作主题在当代中国日常生活的回归与重构、新型文学主体塑造和独具特色的江苏地域文化等方面具有突出的特征。因为江苏小说的地域文化谈者较众,所以在此侧重前两者的辨析。  相似文献   

9.
身份是一个作家的标志,也是一个时代文学印记的表征。浩然是中国当代作家。从作家"身份"的视角审视浩然的创作,并结合其所处的特定的时代背景分析,发现他对身份的欲求与其创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先是农民,继而成为基层工作者,又从事过记者职业,最终获得了"作家"身份。每一次身份转变带来的精神的、思想观念的,乃至心理的、行为习惯的变化总是会投射到创作中,影响了作品的生成。"作家"身份的确立决定了他言说的选择、走向与矛盾痛苦,也决定了作品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10.
牛志文 《天中学刊》2004,19(4):76-78
鲁迅和沈从文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上具有代表性的现代作家。他们强烈的文化意识,是由一定的文化心理决定的。从文化价值取向、文化反思和批判、文化目标等三个方面探析他们小说创作中文化心理的异同,以挖掘产生这种文化心理的时代背景,对当前的文学创作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谈音 《培训与研究》2007,24(10):108-109
罗伯特.舒曼,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19世纪德奥浪漫主义音乐的典型代表。他的音乐思想对当时德奥浪漫主义音乐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精髓在于:对音乐作品思想的进步性和情感丰富性的孜孜追求,将古典主义形式与浪漫主义情感在创作中结合这一理念的提出。本文试图对其音乐思想精髓进行简要阐释。  相似文献   

12.
论意志在乒乓球比赛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志在人的心理表现中实质上是认识与情感相互关联的产物。乒乓球运动竞赛既是身体、技术、战术的较量,更是意志品质的抗争,特别是在两队或两人实力相当的情况下,意志品质则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考察创作主体在诗、画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诸多情感,以及宋人相关的理性认识,证明宋代绘画创作显著的文学化倾向。指出绘画的审美功能主要是写景状物,宋代山水画于山水诗处受启发,充分挖掘出绘画的抒情功能,加速了山水画的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14.
从"地域文化与文学的关系"作为切入点,可以发现,陆机作品"繁缛"风格的生成与其作为东吴勋臣之后的身世、吴地儒学学风以及江南水乡的地理特色均有内在关联。陆作在"繁缛"之外还表现出"清新"的风格,"清新"应当是吴地江南水乡赋予陆机的特有精神气质的表现。陆机作品风格与吴地文化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刘禹锡与柳宗元是中唐时期的两位重要诗人,他们在生活经历和文学创作的情感表达上都有着极大的相似性。“禽鸟意象”的运用就是他们在贬谪的艺术表达上的一个共同点,他们把被贬谪的痛苦、对自由的向往 、对小人的机刺,以及强烈的怀乡思归之情,都含蕴在禽鸟意象之中,而成其贬谪创作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6.
文学创作自古便与亭台楼阁结下了不解之缘,因而无论诗歌还是散文都产生了为数不少的咏写亭台楼阁的优秀作品,尤其到了宋词,其创作更是进入全盛时期。宋代词人之所以对亭台楼阁如此青睐,宋代亭台楼阁类词之所以如此兴盛,一是宋词和亭台楼阁同属于休闲享乐文化的范畴,二是“登临生悲”的传统抒情模式与宋词的感伤色彩相契合。  相似文献   

17.
曹植尤其以著名的《洛神赋》奠定了六朝美文开山鼻祖的霸主地位,且以才高八斗的诗文斐然傲立于建安文坛。可以说,曹植在文学主张上强调文质相扶,崇尚诗文佳作不仅应达求辞各美丽的审美情趣,而且更须标识出浓烈纯真的思想情感,从而彰显着雅好、悲凉、慷慨的审美体征。  相似文献   

18.
音乐与文学有着古老的渊源关系。其情感的互通性,使得二者往往相互依存,但过分注重学科之间的分工,又人为割断了它们之间天然的联系。通过诗与乐的对话,可在艺术的比较与借鉴、内涵的阐释与解读、音乐作品的创作等方面实现音乐与文学的互动。  相似文献   

19.
穆时英是那种“为表达苦闷与寂寞”而创作的抒情作家。他的作品只是从社会生活中撷取几个他所需要的人物作为道具来传达自己的情绪。人物是他的自我心理投射,分别负载着泄愤、自慰、寻梦、表达幻灭感四种使命。这些人物合起来就是他的自我人格,共同表达了他的心理需求,凸现了作家的主体人格。从作品的情感表达入手研究他的作品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他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20.
李清照与朱淑真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各自为后世留下了文笔精妙、含蓄隽永的作品.她们创作的大量醉酒词,就像流淌于她们精神世界的血液一样,融汇着人生丰富的情感波澜.文章对李清照与朱淑真的醉酒词作比较,窥探词人真实自我的一面,反映她们个人的遭遇和情愁,以及各具特性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