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略读课文并不受到教师的重视,其作用并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略读课文对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略读课文,帮助学生在略读的过程中掌握课文要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过,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对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的误区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
曹鸿飞 《小学语文》2013,(10):39-42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从二年级下册开始将课文分为精读、略读和选读三种类型,其中略读课文的比例是逐册增加的,到五年级时,略读与精读课文已形成了各占一半的局面(六年级下册比精读课文还多了一篇)。但配套教学用书中,二年级中没有提及略读课文的教学建议,三年级上册中对略读课文教学只提出两点要求:一是从内容上说,  相似文献   

3.
许多老师只重视精读课文的教学,对略读课文的教学研究甚少,不能很好地把握它的特点。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出现两种倾向,要么与精读课文的教学没有什么区别,字词句段、篇童结构,面面俱到、精雕细琢;要么就轻描淡写、囫囵吞枣,一读带过,学生根本没有留下什么印象。那么,略读课文教学的目标究竟是什么?教学中又如何体现它的教学特点呢?下面谈谈对略读课文教学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4.
一、把握略读课文地位 略读课文一般文字较浅显,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与精读课文的教学相比,略读课文的教学对学生自学的要求有所提高,但理解的深度有所下降。新课标语文(人教版)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三年级上下册课文64篇,其中略读课文18篇;四年级上下册课文64篇,其中略读课文29篇;五年级上下册课文56篇,其中略读课文28篇;六年级上下册课文49篇,其中略读课文15篇。略读课文在语文课程中所占的比重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大,可见略读课文在阅读教学中所占的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5.
如果把教师的教学行为比成厨师的烹调手艺的话,精读课文就好比厨师在制作一道道精细加精美的食品。精细的食品,以其制作精良,色味俱全,往往成为衡量厨师手艺水平的一种标尺。而好比是粗粮的略读课文虽制作粗朴,却保有了其本色,适当地食用能极大地均衡食者的营养与调节肠胃消化功能。以下就是笔者对略读课文教学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6.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安排略读课文.篇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透视当前略读课文教学,存在以下两种误区:  相似文献   

7.
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新课程实验教材,从二年级下册开始,便将课文分为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两大类,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幅度增加略读课文的篇幅。从阅读目的来看,“略读”意在粗知文章大致的内容,从整体上迅速把握阅读材料的大致意思,判断阅读材料的重点、要点;“精读”在于深入、准确而有创见地理解阅读材料。“略读”讲求一定的阅读速度,是大略地读,只求粗知大意。由于种种原因,教学中将略读课文视同精读课文一样,精雕细琢者有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这些话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道出了略读课文教学的重要功能。“略读指导却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则点出了略读课文教学的要求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从三年级开始,统编教材在每个单元中都设置了至少一篇略读课文。这些略读课文与单元语文要素、精读课文以及单元"交流平台""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和习作形成了有机整体。但略读课文的教学决不能打着所谓"略"字的大旗,而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语言品味的多维角度,开掘出与单元训练要素相契合的教学价值点,以更好地推动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中,课文一般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在略读课文教学中,往往存在着许多误区。如有的老师认为略读教学就是简略地读,老师往往只花半节课时间甚至更少时间,让学生自己读读说说,完全变成学生的舞台,老师不加评论、不予总结。还有老师就容易把略读课文当精读课讲,面对一些经典名篇时,用一课时来消化,意犹未尽,于是将略读课文的字词句段、篇章结构,精雕细琢,  相似文献   

11.
江智捷 《教师》2013,(13):98-98
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小学课本里略读课文的比重不断加大。新《语文课程标准》对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仅在于"粗知文章大意"。因此,笔者认为略读课文的教学应和精读课文相结合,重在指导学生对阅读方法的运用,达到循序渐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对略读课文不能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主要存  相似文献   

12.
【设计理念】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正式安排略读课文,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当下大致有以下三种状况:其一,因为各项考试的命题编制很少涉及略读课文,因此,草草教之;其二,受"将略读课文教得像精读课文是对学生负责"的错误观念影响,精耕细作;其  相似文献   

13.
张辉煌 《教师》2012,(24):62-63
略读课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纵观现在的略读课文教学,有的老师因为定位模糊,片面曲解略读教学的作用,教学时任由学生说得天花乱坠;有的教师干脆把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等同起来,面面俱到、精雕细琢……面对现状,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反思,我们要追寻一个什么样的理想的略读课文的课堂,以还略读课文的教学本色。  相似文献   

14.
赵红 《现代语文》2010,(12):53-55
在现行初高中语文教材中,略读课文大约占了所有篇目的1/3,数量是相当大的。但是,略读课文的教学却往往出现问题。一些教师要么像处理精读课文那样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灌输“有方”;要么如蜻蜓点水一般只点课文要点,让学生知道内容大略;要么布置一些练习题、思考题让学生自行解决了事;更有甚者,直接将略读课文弃之课外。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略读课文如同一个雷区,很少有人愿意问津,即便是课改的今天,情况也无根本上的改变,令人忧虑.然而,略读课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九年义务教育到课程改革,人教版语文教材三年级就开始安排略读课文.尤其是课改实验教材,在略读课文的编排上独具匠心.如此精妙的安排,其意图是为了凸现略读课文的重要地位,明示我们要重视略读课文的教学.那么,什么原因造成略读课文的教学现状?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呢?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想,自己有一份责任与义务对此进行反思与探索.  相似文献   

16.
精读课文好上,略读课文难教,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困惑,其难就难在一个“略”字。认识的不到位,略读课文研究的薄弱,导致教师在略读课文的教学实践中花样百出,离教材的编写意图甚远。本论文从“取”“舍”切入,从教材编写的取舍分析略读课文的地位,阐明略读课文“略”的目的,明确“略”的重要性;然后从“敢舍”、“巧取”两个方面,论述上好略读课文的“略”的方法与技巧,实用性、针对性较强,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第三学段教材每单元的精读课文后,编者都会安排一定量的略读课文。略读课文应怎样实施教学?不少教师常常感到困惑。他们有的没有准确把握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自读课文的区别,有的没有顾及编者安排不同课文的意图,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或将略读课文几乎等同于精读课文,条分缕析、精雕细琢、费时费力,还严重束缚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或将略读课文几乎等同于自读课文,  相似文献   

18.
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教材编排进行了较大的改革,随着年级的升高,略读课文占据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到了四年级,每组课文里的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已经平分秋色,可以说略读课文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阅读量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更好地开展略读课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略读能力已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辛征 《广西教育》2013,(8):43-44
听过很多老师上略读课文,却感觉和上精读课文没什么两样,陈格华老师的这堂课才最有略读课的味道。在教学中,陈老师紧紧围绕略读课文"略其所略,重其所重"的教学原则,善于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刘志哲 《考试周刊》2013,(20):48-48
在新课程实验教材中,略读课文的比例从小学中段开始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加,精读课文相对减少。从编排意图上,略读课文已经成为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在实践中并不尽如人意。文章直视略读教学的误区,找准略读课文的定位,认真归纳略读课文教学的环节与策略,采用一些方法,使略读课文教学更加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