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曾劼 《广西教育》2013,(18):67-67
有人说语文教学是一种情感教育,只有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才能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实效。常有一些语文教师抱怨,自己辛辛苦苦地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却不领情,这是因为教师的所言所教不能抓住学生的心理与情感,拨动他们的情感之弦,让学生受到感染。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运用情感这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职业情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主要表现在对教育事业全身心地倾注和投入,对学生的热爱和尊重。这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巨大力量源泉、精神动力,是激励学生智力和情感发展的重要条件。师范院校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明确教师职业的价值所在,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和荣誉感,从而在情感上树立敬教乐教意识,为做一名合格教师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3.
尊重学生是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遵循的一务原则,其表现形式是情感和行为。从行业来讲,是一个职业道德问题,它受情感的支配和职业道德的约束。一个不热爱学生、不尊重学生的教师,不是一个真正的教师。从另一个角度讲,尊重学生也是一种行为,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只有在教育活动中自觉地正确运用这一手段,坚持始终如一地用爱心去呵护每一个学生,用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学生一天天成长,自然就会收到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4.
情感教育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育理念,情感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声音表情、面部表情、体态表情三种,教师恰当地利用情感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强化学生记忆。实施情感教育,必须遵循加强自身修养、适时调控感情、提高语言艺术这三个原则,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莉媛 《成才之路》2009,(32):I0007-I0008
情感态度问题是高中英语教学中亟须解决的问题教师如何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积极健康的情绪体验.促使学生乐意接受教育,这是当今教育值得深入探究的课题之一本文旨在通过注重课堂结束环节的设计,把握教学细微深处的情节.以及推动教材主题活动的延伸,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走向课外,促成学生情感认知向更深层次、更高境界发展,从而达成情感教育的延伸.这也是对课堂实践中通过教材、教师、学生三方面情感教育达成的一种课外补充与情感延伸  相似文献   

6.
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是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情绪。对教师来说,爱的情感能增强教育的作用;而恨的情感则只能削弱教育的作用。因为教育首先是人与人情感上的最微妙、最细腻的相互接触。教育的艺术、谈话的艺术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健康而良好的情感,这种情感能够造成有利于教育学生的最佳氛围。  相似文献   

7.
情感教育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育理念,情感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声音表情、面部表情、体态表情三种,教师恰当地利用情感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强化学生记忆。实施情感教育,必须遵循加强自身修养、适时调控感情、提高语言艺术这三个原则,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情感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师只有充分挖掘学生内心的情感源泉,才能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体验,自觉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9.
教育事业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是一种渗透着爱的教育。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能和学生心理沟通,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不仅是一种间接的、无形的情感境界,更是一种培养学生情感和健康心理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情感是人的一种心理反应.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教育情感可以激发学生智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在体育教学中有教师的教学情感和学生学习的情感,这是一种双向活动,因此.情感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有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因。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是每位教师势在必行的任务。语文教师,应该善于利用语文教学的优势,抓住情感教育这一要素,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激活学生的情感细胞。  相似文献   

12.
教育活动中两个重要的角色——教师和学生,在他们内心深处都有着丰富的情感。"师生本质上是一种心理关系,一种情感关系。"这种情感交互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目光不能一味聚焦在学生的成绩上,也要思考成绩背后还有哪些促进或阻碍因素,了解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分析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这一切得以实现的前提是教师主动与学生进行深入  相似文献   

13.
刘曼 《成才之路》2011,(23):56-56
教育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这是人类一种特殊形式的认识活动,这样复杂而艰巨的人类智力劳动更需要情感作为支撑。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尤其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教师积极的情感投入,既是一种客观要求,又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深深地隐含了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情感是一种主观感受,以它作为行动的动力,能够引起和维持行动,排除前进中的障碍。教师的劳动对象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无论是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活动中:无论是与学生谈心,还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都必须注重情感的交流。  相似文献   

15.
英语新课程标准把情感作为教学内容与目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这是新课程的一种基本理念和基本特征。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学习语言是学习一种表达情感的方法,情感态度极大地影响着学习者的行为和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理解学生,利用积极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兴趣和坚强的意志,通过情感教育来实现师生和谐发展,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分层教学、情境交际教学、气氛教学、情感教学等教学方式应运面生,其中情感教学尤为重要,这也是部分英语教师平时教学中所忽视的. 情感教学是一种伴随知识输入而又融进了学生美好情愫的一种教育方法,因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内心深处都有一方感情的绿洲,激起这片感情的涟漪,引起师生共鸣,才能碰撞出感情和知识的火花,使学生在一种情感的浸润和愉快之中,自主地接受老师传递的知识.  相似文献   

17.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美德 ,是每个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必备的条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 ,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只有热爱学生 ,才会“读懂”学生 ,才会真正了解学生 ,才会密切师生关系 ,才会得到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创造良好的教育气氛 ,增强教育效力。那么教师怎样做到热爱学生呢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师爱”。师爱 ,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而真挚的、普通而持久的爱 ;是教师在一种道德责任感的驱使下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生如子的亲密情感 ;是博大无私、深沉久远的一种高尚的情感。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  相似文献   

18.
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育过程是一种师生通过交往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热爱学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信赖感,形成一种信息传导与反馈的过程,这种正交流,使师生之间产生亲和力,这种师生情感上的满足能大大提高教育效果。文章从学生的心理特点探究了教师热爱学生的重要性、具体内容及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盛傲 《绥化学院学报》2007,27(4):188-189
一、教育与管理相结合,以情育情教育,就是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做;管理,就是规定学生不能怎么做。因此,必须从正面加强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比如说,教师微笑的表情、手势和亲切的动作、高雅的举止等,都可以给学生以强烈的亲切感,使学生感受师爱之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是影响学生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有情感感染力的教师,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接受课内外有意传授的东西,而且也会使学生在无意中接受自己的情感影响。以情育情,达到了师生心理相融,情感沟通,不仅是一种间接的、无形的情感境界,更是一种培养学生情感的心理力量。  相似文献   

20.
周成 《新职教》2000,(7):14-14
在学校教育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关键。教师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主导作用可以从熏陶感染、定向引导两个方面来认识。一、熏陶感染这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无意识影响作用,具有很强的内化力。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自身形象每一个瞬间都影响着学生。随着教师的熏陶感染使学生的态度、行为习惯发生了变化。这种教育可分为师表示范、情感熏陶和审美感染。师表示范,即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师的言行、举止、品格、仪态、情感、智慧,都给学生以表率作用,通过学生耳濡目染,形成一种无声命令,身教重于言教。一般情况下,学生特别是新生,总是把教师看作接近者中最正确、最博学、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