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当前,各方面正汇聚力量、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主流媒体,特别是农业报道有着较大比重的城市电视台,加强新农村建设新闻报道力度,提高报道水平,发挥更大影响力,已经成为重中之重的任务。本文试图分析新农村建设报道中的“新”与“旧”的关系,探讨解决问题的一些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近期,各级各类广播电视媒体纷纷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题,播出了大量关于“建设新农村”的广播电视节目,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春节前后推出的“建设新农村”系列报道。综观新时期的这些有关“建设新农村”的广播电视报道,应该说,绝大多数都真实及时地反映了我国新时期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的最新进展。但是,也有一些广播电视节目把“建设新农村”的概念和标准简单化、公式化,导致新闻报道存在“失真”现象。这样不仅不能正确实施新农村报道的舆论导向,反而在农民心中产生了不好的负面影响。那么,广播电视媒体和广播电视新闻…  相似文献   

3.
县级电视台主要服务在农村,服务对象是农民,办好对农节目是电视工作者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职责所在。本文从如何创新新农村建设报道内容、报道形式、制作方式等方面,探讨了县级电视台创新新农村建设新闻报道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县级电视台主要服务在农村,服务对象是农民,办好对农节目是电视工作者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职责所在。本文从如何创新新农村建设报道内容、报道形式、制作方式等方面,探讨了县级电视台创新新农村建设新闻报道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县级电视台主要服务在农村,服务对象是农民,办好对农节目是电视工作者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职责所在。本文从如何创新新农村建设报道内容、报道形式、制作方式等方面,探讨了县级电视台创新新农村建设新闻报道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请社会的历史选择,同时也给新闻报道工作开启了崭新的课题,为新闻媒体做强做大提供了新的机遇。本刊自第7期推出“媒体如何为建设杜会主义新农村发挥作用”邀一专题研讨后,陆续收到一些来稿。这些来稿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探讨和论述了如何充实新农村报道内容、如何拓宽新农村报道思路、如何改进新农村报道模式等问题,本刊现择其要者刊发。[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历史任务。作为离农村最近的县级电视台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近两年,我们辛集电视台在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报道中,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让广大农民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史任务,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县级广播电视台作为一级播出机构,主要服务在农村,服务对象是农民。全面、准确、有效地宣传好农业、农村、农民。深化“三农”报道,推动新农村建设,这是新时期对我们提出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政府提出了在“十一五”时期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任务。何谓新农村?新在何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目标,为我们描绘出新农村的美好前景。我们要建设的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共同发展的新农村,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中央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也为农村报道提供了更加广泛的选题范围。作为与农村最为贴近的地市州盟报,理当为新农村的建设摇旗呐喊,营造一个起好的舆论环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当前,全国各地的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在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形势下,作为直接面向“三农”的基层播出机构的县级电视台,一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同样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县级电视台其电视节目的作用、任务和方向,也因此呈现出一种新的传播特征。  相似文献   

11.
杨彬 《青年记者》2006,(3):79-80
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也给传媒报道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传媒报道不仅要展现全新的报道内容,而且报道思路与报道模式都要进行相应的调整,采取全新的报道视角。  相似文献   

12.
县级电视台要科学地解决好电视在本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要立足于“三农”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3.
《视听纵横》2008,(3):86-87
继2005年度金华市首届魅力村庄评比和颁奖晚会分别获得浙江省广播电视新闻一等奖和浙江新闻奖一等奖后,金华广播电视台也一直在积极探索新农村报道的思路,拓展新农村报  相似文献   

14.
尤斌 《中国广播》2006,(5):37-3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党中央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成为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和百姓关注的热门话题,更是媒体两会报道的重点。中央电台各频率及中国广播网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宣传,开办专栏、专题,对这一宏大主题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报道。参与报道的节目之多、反响之大是以往“三农”报道中所没有的,体现出国家电台对重大主题宣传的整体把握及专业水准,形成鲜明的特色。一、政策解读深入人心中央电台新农村报道把传达精神、解读政策、解疑释惑放在首要位置。两会期间,相关节目邀请代表委员和有关专家,从不同角度对新农村建设进行全面、系统的报道,帮助群众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总体目标及主要任务。重点新闻节目《新  相似文献   

15.
李勇 《青年记者》2007,(14):122-123
宣传好、服务好新农村建设,是我们新闻传媒的历史使命、重要责任和义不容辞的义务。那么,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如何发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促进作用呢?本文试从新闻节目的定位与创新两个方面作简要阐释。  相似文献   

16.
湖南《怀化日报·新农村》专刊上的一个“新农村放谈”新闻言论专栏,被称为“农民群众的知心代言人”,广受读者欢迎。这个专栏是来自最基层的声音,具有独特的“权威”性。“新农村放谈”发表的都是口述文章,导读部分包括一张口述者的照片、一段关于口述者的事迹报道,200来字的篇幅,宋体字,主要作用是彰显口述者的“权威”性,吸引读者阅读;主体部分800来字的篇幅,楷体字,一个话题涉及新农村建设一个方面的内容,宏观上能纵观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对新农村建设在思想上有所启迪,微观上能指导新农村建设某一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三农"宣传如何做出县级电视台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纪波 《青年记者》2006,(16):112-112
从2004年开始,党中央每年下发一个有关“三农”的“一号文件”,可见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胡锦涛总书记也强调: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由此可见,县一级的电视台应该下大力气去研究“三农”宣传问题。而目前,有的县级电视台办节目,盲目学习上级台,趋向于“都市化”,“三…  相似文献   

18.
应为众 《视听纵横》2003,24(6):71-74
电视新闻,因其迅速反映社会重大事件和客观报道公共事务的品质,被美国传播学布朗(Brown)称为是“电视台提供的最高尚的东西,也是电视台名誉的来源。”在我国,新闻和宣传被视为是体现媒体“喉舌”功能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9.
做好新时期“三农”问题报道,要选准“三农”问题关键点,调整报道思路、报道模式和报道视角,为全面推动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一、农民增收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的收入。由于农产品具有收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各新闻媒体浓墨重彩宣传的重大主题报道。作为地方党报的《连云港日报》,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勇于承担历史责任,创新报道内容形式,注重深入农村、深入生活、深入农民,打“贴近”牌,让“主角”说话,使新农村建设报道出新、出彩,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