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洞大槐树中国历史上的移民发源地之六□安介生葛剑雄山西洪洞大槐树,在中国移民史上大概要算辐射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移民发源地了。“问我祖先来何处(或作故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这句流传了数百年的民谣,在华北的老一代中几乎是尽人皆知的。随着华北...  相似文献   

2.
走西口     
沈琨 《寻根》2002,(4):33-42
中国历史,也是一部卷帙浩繁的移民史。地处中原的山西,是历史上人口流动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太久远的不讲,600多年前明代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其规模之大、次数之多、范围之广,在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至今每年仍有一批批海内外游子,不远万里,来洪洞县寻根问祖。  相似文献   

3.
《中外文化交流》2010,(5):93-93
4月5日,洪洞大槐树景区鼓乐阵阵,幡旗飘扬,第二十届中国洪洞大槐树祭祖节祭祀大典在这里隆重举行,万余名海内外华人汇聚于此。虔诚地祭拜先祖。祭祖大典分为正祭和民祭两部分。正祭仪式上省、市、县领导和移民后裔先后向大槐树移民先祖敬献花篮。洪洞县县长段新恭诵祭文。参加仪式的各界人士庄严肃立,向大槐树移民先祖行三鞠躬礼。公祭仪式简洁凝练、庄严肃穆。  相似文献   

4.
正睢县轩辕氏的由来及分布睢县的轩辕氏主要聚居于城西南长岗镇轩老村。轩老村包括五个以轩氏为主的自然村:轩老、八院庄、尚庄、后贯庄、弓箭庄,后四个村的轩氏主要由西轩老迁出。关于轩老的由来,据《河南省睢县地名志》记载:"传说唐贞观时轩辕豹由山西洪洞迁襄邑西南三十三里长岗。后由长岗迁此、名轩老家,简称轩老。明属锦翠乡长岗里,清属  相似文献   

5.
贫瘠的祖先     
正祖先们在西山岗遥望村庄的时候,那时他们的坟茔还在茶园里。弥漫着茶叶清香的墓园,一度成为孩童们的乐园,即便大人们说墓园阴森,仿佛离近了就能把你的魂儿勾去似的。但是那些墓碑没有显现出任何的悲凉和冷漠来,甚至还有我们温暖的记忆附在上面。那些逝去不久的人,影像似乎还晃动在我们眼前。我们甚至还趴在那,对着墓碑上诸如"老孺人"、"老大人"之类的称谓发呆。当工业区入驻之后,祖先们也开始了背井离  相似文献   

6.
山东枣林庄与麻城孝感乡、南雄珠玑巷和洪洞大槐树等著名的移民出发地、集散地相比,实在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名.要不是去淮北调查,我们也不会知道枣林庄.由于朱元璋是濠州人,明朝开国后,他就在故乡设立了一个跨淮河两岸的凤阳府(治今安徽凤阳县).凤阳府虽然辖境极大,但因长期受到战乱、灾荒、瘟疫的三重打击,已经残破不堪,直到洪武十一年(1378),土著人口还相当稀少,估计不过13万.根据文献记载,从洪武三年至七年(1370~1374),官方对凤阳府至少组织过三次大规模的移民,这些移民来自江南的苏州、松江、嘉兴、湖州、杭州等府和山西北部的弘州、蔚州、定安、武朔等地.迁自江南的移民主要分布在凤阳府城及临淮、怀远、定远、五河等县,迁自山西的移民则集中在灵壁、虹县、  相似文献   

7.
黄帝祭典及其文化意蕴何炳武在中国历代祀典中,对黄帝的祭典引人注目。自古以来,对黄帝的祭祀的记载多种多样。有的把黄帝当为始祖祭祀。据马《绎史》引证《竹书纪年》及《博物志》:"黄帝崩,其臣左彻取衣冠几杖而庙祀之。"这说明黄帝死后,他的巨子把他当作祖先而加...  相似文献   

8.
陈宰 《寻根》2012,(3):134-137
关于李叔同的祖籍,翻开《中国近代史词典》《民国人物大辞典》《文化名人词典》《音乐词典》以及1995年新版《弘一法师年谱》等,均称“浙江平湖人”。然而,近年有人提出异议,谓“李叔同籍贯应是天津,追溯其原籍应是山西洪洞”云云。  相似文献   

9.
龙圣 《寻根》2011,(4):133-134
今胶东半岛海阳、莱阳等地以及辽东、辽南鞍山、辽阳等地许多居民都称自己的祖先来自“云南”或“小云南”“山东小云南”“山西小云南”等。“小云南”在何处成为一个众说纷纭的不解之谜。这其中就包括云南说、山西说、贵州乌撒卫说等。其中以云南说和山西说为主。实际上,  相似文献   

10.
宋芳  路丹  白津玮  刘雅莉 《寻根》2011,(4):127-132
明朝洪武年间,山西泽州人陈卜带领家人从洪洞移民河南温县常阳村,因为村中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深沟,常阳村便改名叫陈家沟。陈卜来河南时带来了吸收宋太祖三十二式长拳精华的家传一百零八式长拳,世代相传。到陈氏第九世陈王廷(1600-1680年)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武术派别——太极拳。此后,  相似文献   

11.
“仁”德的现代意义龚杰"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关于"仁"的概念。西周和春秋时期,"仁"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意义逐渐明确起来。相传在周武王患重病期间,周公在为武王所作的祈祷中,自称"予仁若考",若"即"顺从"之义,"考"即祖先之...  相似文献   

12.
说“文化寻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说“文化寻根”田毅鹏90年代,伴随着信息革命的浪潮,面向21世纪的人类在走向全球化时代,构建"世界文化"的同时,也掀起了一股强劲的"本土化"──"文化寻根"热潮。从文化学角度讲,所谓"寻根",是指人类对其祖先、族群、祖国、语言、宗教等基础文化结构所产...  相似文献   

13.
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有一个重要的老问题。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传统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明个什么理呢?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人生来就是人,个个自然会做人,哪里还要有什么另外一种做人的道理呢?不错,人本来就是人,原始也和世界上一切“灵长”的生物差不多。但人类的老祖先,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老祖先,早在五千年前,就开始建立了一套文化,教育我们后代子孙怎样才能懂得“人伦”的基本道理,然后才扩充到怎样去为“生活”,怎样好好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完全不同于一切“灵长”生物一样的原始状态。当然,其中还包括了“科学”的、“哲学”的、“宗教”的、“艺术”的等等文明。  相似文献   

14.
道德修养的基石──信陈国庆信义是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之一,也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优秀道德传统。中华民族不但以信义著称于古代,而且同样以信义闻名于今世。什么是"信"呢?《说文解字》解释道:"信,诚也。"又说:"诚,信也。"以信与诚互训。...  相似文献   

15.
大部分英国人都希望自己的房屋不仅仅是栖身之所,更是富有"个性"的家,不管是18世纪的壁炉,地方黏土烧制的砖块,还是原汁原味的木材,皆可展现这一效果。他们重视此类建筑细节,因为这些能够使他们时时体味祖先的建筑技巧、品位和生活。  相似文献   

16.
女性的庄稼     
庄稼是女性的。我首先想起的,是荞。曾经,荞是一种苦难的食物。记忆深处,家里总是吃包谷面疙瘩饭,米饭是只有过年过节才有的,甚至就连过年过节,米饭也只是锣锅底上薄薄的一层,上面仍是包谷面疙瘩。那薄薄的一层米饭,奶奶要拿来供奉祖先,一来表达对祖先的无上敬意,二来哄哄祖先,告诉他们,我们有米饭吃。家里楼上的柜子里有一袋荞麦面,  相似文献   

17.
安瑞 《华夏文化》2016,(2):49-50
正在老西安人的记忆中,八仙庵的庙会一定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熙熙攘攘的人群,琳琅满目的商品,焚香祷告的香客,威严庄重的神像都是关于庙会的难忘回忆。庙会,这种古老的文化活动,发源自上古社会的社祭活动:人们在对自然神与祖先神的祭祀中,往往集会来进行一些群体性活动。随着道教与佛教的兴盛,庙会由原来单一的宗教活动逐步转变为融宗教祭祀、商品贸  相似文献   

18.
郑金洪 《寻根》2011,(2):138-141
连姓溯源据《姓氏考略》载:"连姓出自黄帝裔孙颛顼的曾孙陆终三子惠连之后。"其后裔就以他的字为姓。《姓氏考略》又载:"楚连尹、连敖,皆官名,以官为氏,望出上党。"上党,秦置郡,今山西沁水以东地区,即连姓上党郡望由来。  相似文献   

19.
整修黄帝陵的宏伟工程已在陕西省黄陵县开始黄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的桥山之巅,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黄帝的陵墓。"黄帝崩,葬桥山"。从公元前七百多年的春秋时代起,千百年来炎黄子孙都是在陕西黄陵县的桥山祭祀我们的祖先轩辕黄帝。从史料记载看,秦文公就已开...  相似文献   

20.
今年中秋,有位朋友告诉我:"金月亮皑(岩)子(悬崖)上有十二窝‘马蜂',蜂巢筑在高高的岩子上,很奇特!你爱好摄影,就去拍几张照片,很有价值。"于是,到金月亮拍"马蜂巢"成为我今年非拍不可的拍摄计划,争取早日成行。然而,天公不作美,有"天屁股"之称的漕涧古镇自中秋以来连连阴雨,尤其是漕涧风水岭金月亮一带的雨量就更不用说了,雨水特多,因而我迟迟不能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