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谫论《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年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张思廉<玉笥集>、陶振<杀虎行>、瞿佑<乐府遗音>、<香台集>等文献,以及军备名称、<三国志通俗演义>痛贬扬雄和元末明初诸人的题画诗等文化现象,认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是罗贯中明初时才开笔,至洪武二十九年后,最迟也不能晚于永乐十七年完成的一部巨著.  相似文献   

2.
王彬 《华夏文化》2014,(4):37-38
正饶鲁(1193—1264),字伯舆,一字仲元,饶州余干人,南宋理学家,曾从黄幹学,是朱熹的再传弟子,世称双峰先生。《全宋诗》卷二八七二据清曾燠《江西诗徵》卷二〇收录饶鲁诗歌6首,分别是《琵琶洲》《石潭急峡》《重湖夜月》《稠山茅屋》《远浦棹歌》《春水番湖》。笔者为搜集中国古代训蒙诗而阅读《养蒙大训》(本文所引《养蒙大训》皆据(《丛书集成续编》第61册),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88年版第200-233页)时,发现饶鲁的7首诗作,这7首  相似文献   

3.
前些年,《瞭望》杂志在一篇文章中介绍大理喜洲的民俗时写道:"喜洲实际上是大理历史上的文化重镇,早在汉武帝时期便为叶榆县县治所在,其建城历史超过2500年。直到现在,喜洲人  相似文献   

4.
《寻根》2017,(3)
<正>关于《玉庵恨传奇》及其作者,著名学者庄一拂所著《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中专列"李奇伟,《玉庵恨》"条目。书中称《玉庵恨》为"玉庵恨传奇。排印本。亦名《冲冠怒》,演陈  相似文献   

5.
正蘋岛地名的演变岛俗称浮洲,也称蒲洲。浮洲得名正如蒋本厚所说:"潇湘合潴处,一洲障之。大不过一弓也,翠竹佳卉浮于水上,似沉一觞,高去水四五尺。当春流浩淼,二水争先,未尝浸没,浮洲以故得名。一野人家其中,种蔬植粟,收其入,足供衣食。"(康熙九年《永州  相似文献   

6.
“玉”字考     
正《说文解字》:"玉,象三玉之连,‘|’其贯也。"……许慎对"玉"字的解释是:像三块玉相连。沿袭至今的这个解释若是对三横一竖的篆书"玉"字,从字面形态上解释似乎还说得通;但要解释《说文》中提到的古文"玉"字,即带有对称两点的""字(图1:《金石字典》,中国书店2015年4月第1版),是说不通的。"玉"字构形起源及其衍生字形成的原字链的研究,于汉字文化乃至华夏  相似文献   

7.
玉石温润而纯净,自远古时就受到我国先民的喜爱和崇拜,不仅用来做装饰品,还用以祭祖天地祖先,并用做专门的随葬品。在用玉随葬可以保护尸体不朽的迷信思想影响下,汉代的丧葬用玉发展到了极致。皇室贵族死后都用大量玉器下葬,死者胸前背后放置大量玉壁,眼上盖玉眼盖,鼻孔插玉鼻塞,耳内放玉耳,口中含玉口,手里握工璜或玉猪,连肛门和生殖器都用玉罩、玉塞遮掩。玉衣,作为封建皇族的特制葬服,也在这时应运而生。河北省博物馆藏的两套金缕玉衣,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的完整的玉衣,1968年出土于西汉第一代中山王--靖王刘胜和他的妻子窦…  相似文献   

8.
杨虎 《大理文化》2012,(3):95-97
春节是白族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喜洲人更为看重。有句话说“泽旺过阿旺”,意为“春节要过一个月”。从古至今,喜洲人十有八九走南闯北做生意、外出工作求学,人归家乡马奔厩,春节回家团聚,自然格外热闹。  相似文献   

9.
儒商侨乡喜洲崛起的中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书于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的《大理县志稿》说:“至于商务思想,唯喜洲一地人物为最优胜之资格。”此时,喜洲商帮还正孕育而尚未形成。在滇西,商界的霸主仍属由滇西帮繁衍的鹤庆帮和腾冲帮。  相似文献   

10.
在百度里键入"严家民居"四字,立即就会跳出无数条相关内容来,可见其知名度之大。大凡来到喜洲古镇的人,都会被其古朴大气,精美典雅的民居院落所吸引,那是白族建筑艺术文化的精华所在。2010年夏天的一个中午,我来到喜洲,在严家民居二楼的一间办公室里,我终于见到了大理喜洲严家民居旅游有限责任公司的"掌门人"严氏第二十世后裔严学侯先生。年近七旬的严学侯先生看上去精神矍铄,浑身透着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戴着一副茶色眼镜,脸上挂着和蔼可亲的  相似文献   

11.
赵勤 《大理文化》2007,(1):53-54
1994年秋天,我在喜洲工作时候,大理市喜洲镇上街张德龄先生将他祖上张于恭举人在台湾省供职时的一些史料提供给我参考,还有我在翻阅喜洲董氏家谱时,也发现董家有一位叫董正官的进士在  相似文献   

12.
玉器在中华文化中的意义□潘守永中国人自古好玉、重玉,世所公认。古之君子比玉于德,故玉不离身,以“玉”喻人,足见对玉之重视。玉材质如凝脂,色泽绚丽,温润坚洁,因之也深得今人之普遍喜爱和崇尚。其实,只要从语义学方面稍加探讨,便知国人于玉的“崇敬”态度了。...  相似文献   

13.
仁里邑是喜洲北边的大村子.南诏时喜洲称"大利",唐樊绰<蛮书>说"大利流波涤彩",是说那时喜洲栽桑养蚕,丝绸纺织业很发达,整个喜洲沉浸在涤彩流波中.而仁里邑本主庙<三堂庙碑>开头第一句就是"三堂庙,三利森木之祠也.……  相似文献   

14.
吴棠 《大理文化》2001,(6):47-48
在&;lt;面对荒凉的华中大学遗址&;gt;(刊于&;lt;大理文化&;gt;2001年第3期)一文里,笔者写到建校于1924年的华中大学在抗日战争期间从武汉迁到大理喜洲继续办学的情况.华中大学在喜洲8年,对大理的民族文化和社会文明,以及教育事业,都起到促进作用,历史功绩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15.
镜庐笔记     
题记:如果说喜洲是一位白须飘飘的长者,那么,镜庐则是喜洲聪明的三儿子。在喜洲,我像风中的一片叶子,被大理的风吹着,托着,飘荡着,满怀的阳光,使我的心里溢满了一种温暖。在喜洲弯弯曲曲的巷道里,我的想象如同一片辽阔的森林,被大理的微风吹着,仿  相似文献   

16.
阅读喜洲     
赵勤 《大理文化》2004,(6):27-28
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二年,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来到苍山洱海间的大理喜洲.他的笔下有这样精彩文字:  相似文献   

17.
杨湛  梅家红 《大理文化》2011,(1):95-100
1943年,杨作霖出生在大理喜洲的一个白族家庭。1961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首届大学美术预科班;1966年毕业于昆明师范学院(今云南师范大学)艺术系油画专业;1981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1981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油画高研班。从事大众文化和大学美术教学近四  相似文献   

18.
薛琳 《大理文化》2006,(5):60-61
大理市名镇喜洲有座名扬遐迩的弘圭山,弘圭山古名红冠山,位于大理苍山十九峰北端的五台峰之麓,五台峰有五台,红冠山为五台峰的第一台,坐西朝东,延伸在美丽的喜洲坝子之中,和誉称“小上海”的喜洲毗连,再东就是  相似文献   

19.
相传,大理原来是漂浮在水面上的,多亏了洱海中有一棵玉白菜撑住了整个坝子,大理才不会地震,不会陷落,也不再飘移,成为了一块气候温和,风调雨顺的宝地,被誉为最适宜于天下人居住的地方。这棵玉白菜丰盈滴翠,碧绿的菜叶如伞般打开托住了大理,颗颗玉液由菜心中沁出,汇成了如玉般晶莹纯净的洱海,故洱海又称之为玉洱。  相似文献   

20.
王政 《寻根》2009,(5):28-33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玉鸮器6件,包括圆雕4件,浮雕2件。其中507号高5.7厘米,呈深褐色,造型作“鸱蹲”形。鸱之双腿粗壮,尾着地,两耳相连,有小孔,显然是佩戴品。472号高10.6厘米,是墨绿玉浮雕。鸮的形态钩喙圆眼,头有冠毛,颈饰鳞纹,线形流利。有穿孔,也为挂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