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古典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璀璨的明珠,解读诗歌意象和意境就是在解读心灵、解读情感,是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已掌握的知识去拓宽作品的情境,从中领会和捕捉作品中更深远的东西,从而感受诗歌所蕴含的无尽的审美意蕴和审美情韵。  相似文献   

2.
唐朝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不仅是脍炙人口的诗歌杰作,也是一篇艺术鉴赏的典范作品.本文从艺术鉴赏中的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审美实现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解读,以此解释艺术鉴赏的一般原理.  相似文献   

3.
诗歌风格受诗人性格、生平经历、所处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诗歌是一种流动的音乐,需要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象和意境,感受诗歌的内在美。诗歌诵读是多方位、多层面的,重视诗歌鉴赏,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提高审美能力,是诗歌教学的目标,也是诗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诗歌教学的目的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诗歌的众多意象中,草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重要意象。草意象自形成以来逐渐发展定型为离别相思的审美符号,为历代文人所使用。由于草意象意蕴的不断丰富和深化以及表达方式的多样、审美情感的积淀,草意象的审美效果不断增强。了解草意象的审美符号功能及其表达方式,可为解读古代诗歌作品提供便捷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视觉意象是诗歌中最常见的一种意象,是诗人对所见之景象的语言描述,是外在之象与内在之意的一种有机联系,逼真地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作品的主题。文章从视觉意象出发,对英诗TheJewelStair’sGrievance(《玉阶之怨》)进行美学解读,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欣赏诗歌,领会作品主题,增强诗歌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6.
张丽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12):123-123,129
视觉意象是诗歌中最常见的一种意象,是诗人对所见之景象的语言描述,是外在之象与内在之意的一种有机联系,逼真地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作品的主题。文章从视觉意象出发,对英诗The Jewel Stair's Gricvance(《玉阶之怨》)进行美学解读,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欣赏诗歌,领会作品主题,增强诗歌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7.
<正>一、课标解读《旅夜书怀》是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推荐作品"中的第二首诗歌。新课程标准对诗歌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对鉴赏诗歌作品有浓厚的兴趣,乐于拓宽文学欣赏的眼界,丰富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还要求通过阅读,能"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为了"丰富文化积累",还必须"背诵一定数量的我国古代诗文名篇。"在阅读和鉴赏  相似文献   

8.
奥斯卡·王尔德是19世纪英国最为著名的唯美主义运动的倡导者,他主张人们应该在生活中发现美、鉴别美、享受美。基于此,王尔德在穿着、语言表达以及行为举止等生活细节方面创造了多姿多彩的审美形式.这在其诗歌中也有大量的体现。文章分析了唯美主义产生的历史过程,通过对王尔德几部典型诗歌作品的解读。展现其作品中的唯美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9.
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北朝民歌《木兰诗》,诗歌主题鲜明,意蕴深邃。探索诗中的声韵形式,对诗歌进行审美解读。有利于我们深入挖掘诗歌的语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韦宏梅 《考试周刊》2010,(37):20-21
意象是诗歌创作和审美都不可回避的重要概念,它是诗歌看得见的灵魂。抓住一首诗的意象就等于获得解读该诗的一把金钥匙,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解读诗歌的要旨,感受到诗歌的美妙。古代诗歌里描写杜鹃意象的诗歌很多,它作为一种典型的情感符号,内蕴是丰富深刻的,积淀、丰富了千古文人的审美情趣。透过"杜鹃"意象,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文人们丰富、凝重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1.
读图时代的网络诗歌在审美取向上表现出由文字审美向图像审美的嬗变,也即由"字思维"向"图思维"的转变。总的来说,网络诗歌在读图时代呈现为三种形态,即图像诗、超文本诗和多媒体诗。对此三类诗歌的分析解读,既有助于把握当下读图语境中网络诗歌的审美风向,同时对客观界定图像审美之于诗歌审美的关系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文学的审美意象结构是文学审美解读的核心概念。尽管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象结构都有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之分并各具其特点,但如何实现作品的审美意象结构由表及里的过渡,则离不开审美解读。对审美意象结构解读基本程序的探析是文学审美解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正诗歌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展示,文学的精华浓缩,是作者情感思想的凝聚薄发。提高高中诗歌教学质量,需要学生个性的解读能力与积极高效参与,需要个性化的阅读和鉴赏。而有效解读诗歌、欣赏品味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艺术审美与再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欣赏诗歌,提升诗歌教学的课堂质量呢?一、知人论世,还原诗歌本来面目诗歌的解读与欣赏虽然可以是多向的、个性的,但是,  相似文献   

14.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对意象的解读是诗歌审美的关键,也是诗歌翻译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诗歌翻译关键在于原诗中的意象能否在译文中再现。意象是物我双向交流的产物,而原作者之意是意象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文学的审美意象结构是文学审美解读的核心概念,尽管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象结构都有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之分并各具其特点,但如何实现作品的审美意象结构由表及里的过渡,则离不开审美解读,对审美意象结构解读基本程序的探析是文学审美解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幼儿诗歌是幼儿学作品中韵体作品的统称,包括儿歌、幼儿诗、绕口令、浅显的古诗等。幼儿诗歌往往语言精炼,内容生动,想像丰富,具有优美的韵律和节奏,因此,幼儿诗歌教学不仅具有语言和认知价值,而且具有审美价值,是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经。然而,多年来,幼儿诗歌教学的审美价值被教师们所忽视,她们往往把幼儿是否会背诵诗歌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这必然削弱幼儿诗歌的教育价值,影响幼儿学习诗歌的积极主动性。那么,如何将审美教育贯穿于幼儿诗歌教学中呢?  相似文献   

17.
所谓诗歌鉴赏,就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媒介,以诗歌作品为对象,通过鉴赏主体与作品的交流而产生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一般说来,我们对诗歌作品的鉴赏,存在着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文字到内容到审美感悟的过程。这主要是指鉴赏主体在鉴赏过程中,对作品了解的丰富程度及其所获得的审美认识梯度。以对一篇作品的具体鉴赏而言,大体存在以下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诗歌是用凝练的语言表达特殊的人物意象、深远悠扬的意境等特征,诗歌是最能表现作品价值的文学形式。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文本的解读,除了加强学生的文学基础,还能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本文通过对高中语文教学诗歌的意义和文本解读含义的阐述,探讨在教学上诗歌解读的不足之处,最终讨论出相应的对策用来改善这些不足。  相似文献   

19.
杜甫的诗歌理论推崇"神"这一审美范畴,"神"既体现出诗歌审美创作是诗人对审美对象进行心灵化加工的主客体双向异质同构的精神活动,同时,又规定着诗歌作品审美意境的创构应以"有神"为最高境界.在杜甫看来,只有达到"有神"、"神妙"的作品,才是艺术杰作,因此,他把是否创构出"有神"、"神妙"审美境界作为作品艺术成就高下的重要标准."有神"、"神妙"、"神",体现了杜甫的审美意趣与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20.
正在古代诗歌的教学中,对作品进行多义性解读是很有必要的。只有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来感知与理解诗歌,才能够使学生对作品的情感有更为深刻的体会。本文将结合实例谈谈多义性解读在古代诗歌教学中的运用。一、抓住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把握诗歌的词示义古代诗歌不仅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瑰宝,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体诗歌内容往往是教学的难点,这不仅在于作品的创作年代久远,其语言和现代汉语有着很大的差异,也因为古体诗歌的内涵是非常丰富而隽永的,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思想主旨,必须在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