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3 毫秒
1.
正一份专利申请文件自提交后,经常会出现修改的情况,且修改的具体情形不同。若太严格地限制修改,会使申请人的权益无法获得有效保护;太宽松又会对文件的安全性产生影响。在实质审查过程中,有关专利法第三十三条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2011年最高人民法院做出的墨盒案判决更是引发了审查员对于专利法第三十三条理解标准的强烈争议。于是,有关部门对专利法第三十三条的相关审查标准进行统一,进一步给出有效的判断准则,从而平衡申请人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申请人对申请文件的修改应当符合专利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对于权利要求和说明书中技术方案的修改是否符合上述原则,审查标准比较明确。然而,对于说明书附图的修改如何判断,审查员仍存在困惑和分歧。审查指南中并未提供允许的修改示例,而审查实践中缺少对此类情形的指导。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针对实用新型审查过程中申请人常见修改方式的审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修改是否超范围的判断是专利审查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之一。本文从充分考虑专利法第三十三条的立法本意、充分考虑发明做出的智慧贡献和发明实质、准确理解审查标准、立法本意和发明实质三者的逻辑关系等三方面详细探讨了如何改善修改超范围判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禁止重复授权是专利制度的一项基本原则,对于外观设计专利而言,这一原则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为《专利法》第二十三条、《专利法》第九条和《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三条第一款。然而,上述原则是否适用于关联外观设计,目前在我国尚无明确的法律规定。本文通过分析一组判例,就关联外观设计在司法实践中引发的法律问题提出解决的思路,期待能够以此促成业界的共识。  相似文献   

5.
专利法第33条,即修改文件是否超范围,在实质审查中历来是一个很难把握的法条。本文从实际审查中的一件案例出发,结合专利法第33条的立法宗旨,以及审查指南和审查操作规程中的相关规定,探讨了审查过程中对专利法第33条的尺度把握。  相似文献   

6.
结合国内外马库什权利要求的审查实践案例,探讨了支持性条款在马库什权利要求审查中的适用性和合理性,并总结提出了合理适用专利法第24条第4款应把握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下简称《专利法》)第三十三条的审查引起了很多争议,本文分析了该法条被多样性解读的原因,列举了现实中执行时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使相关人员在实践中可以减少或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专利法第三十三规定了申请人可以对申请文件进行修改,但同时也规定了其修改不能超出原始申请文件记载的范围。然而,在审查实践中,判断修改是否超范围往往存在不一致的观点。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各国关于申请文件修改的原则,接着通过对两个具体案例的分析,阐述了在实质审查过程中应当如何把握修改超范围的审查尺度,以期审查实践中标准执行一致。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0条第2款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际案例的应用,提出在合理质疑范围内,如何适用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0条第2款的规定;另外,在申请文件的独立权利要求同时存在不清楚、得不到说明书支持和缺少必要技术特征的缺陷时,根据具体案情,指出缺少必要技术特征的缺陷能有效提高审查效率。  相似文献   

10.
在2006年修订的新审查指南中确立了涉及计算机程序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查基准。审查基准一词沿用了旧审查指南判断新颖性、创造性的说法,将判断涉及计算机程序的发明是否属于专利法保护的客体与判断新颖性、创造性放在同样的高度上。该审查基准的确立的目的,就是拨开笼罩在涉及计算机程序的发明专利申请上空挥之不去的智力活动规则的疑云,明确什么样的涉及计算机程序的发明专利申请是专利法保护的客体,可以进入到后续的评价新颖性、判断性的审查阶段。也就是给公众、申请人、审查员、代理人对某个发明是否应当申请专利、能否被授予专利权以更加明确的心理预期。为实现此目的,新审查指南开出的“药方”就是两步三类判断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四款、第二十二条、第三十三条指出国内发明专利申请中的常见问题,结合典型案例对相应问题进行分析,并从专利审查角度提出了撰写和答复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用词含义清楚、上位概括、功能性限定三个方面,结合实际案例,对专利法第26条第4款前后审标准不一致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笔者认为不能孤立地去审查某个技术特征是否清楚、以说明书为依据,而应当站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角度,基于技术方案的整体理解做出判断,从而保障专利法第26条第4款的审查标准执行一致。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审查实际的案例分析专利法第5条和第33条在审查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结合相关法律法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论证该案例申请是妨害公共利益的申请,属于专利法第5条规定的不能授予专利权的申请。并依据相关证据充分论述了申请文本的修改方式不符合专利法第33条规定,为审查实践准确把握专利法的含义以及企业更为规范的申请专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医疗领域的实质审查中,专利法第25条第1款第3项有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审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法条之一,然而在实质审查过程中通常由于该法条的审查标准不一致导致审查结论的错误,尤其是涉及外骨骼控制的康复训练的相关方法,在国内外的审查过程中,部分认为其涉及疾病的治疗方法,部分直接评述三性。据此,本文从法条的立法宗旨出发,阐述疾病的治疗方法的判断方法,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案例,罗列并分析相关方法的审查意见,以期对实质审查中有关外骨骼控制的疾病治疗方法的客体判断提供判断标准以及审查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依职权审查原则是在无效宣告请求审查程序中适用的一条重要原则,随着专利法2008、专利法实施细则2010和审查指南2010的实行,专利复审委员会作为国家的行政机关其行政职责进一步加强。本文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讨论该原则的适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专利与商标》2011,(1):108-108
2010年11月25—26日,由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承办的.主题为“专利法第三十三条理论和实践”的2010年高端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审查员、部分省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与全国主要专业代理机构的代理人以及企业代表共200多人参会。  相似文献   

17.
在实质审查以及无效阶段有关修改超范围判断的案例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其判断标准也一直是大家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一个行政判决案例,并结合实际案例,以一种新的角度对修改超范围的判断标准进行了初步探讨,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专利法第33条对申请文件的修改以及修改原则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两个典型的涉及计算机程序的案例,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实质审查中关于计算机领域可授予专利权的客体的判断过程,并且就我国专利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二)项和第二条第二款的审查给出了一些自己的体会和理解。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一个发明专利审查案例对专利法第九条第一款的规定进行了探讨,从我国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对"避免重复授权"规定的历次修改,梳理出该法条的立法本意,并基于目前的发展形势提出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现行专利法第47条入手,分析专利无效与专利合同效力的关系,指出条款之间逻辑混乱、前后不具有统一性以致专利合同效力难以认定的问题。基于此,笔者从"标的不能合同有效"的合同法基本原理另辟蹊径,建议专利法条款不仅应限定专利权被宣告无效的追溯力,而且要肯定专利合同的效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条款修改的建议,以期理顺专利无效与专利合同效力之间的辩证关系,实现专利法与合同法的有机结合,从而更好地适用于法律实践和司法判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