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专利许可交易的微观机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专利许可交易是专利制度下实现技术转移的重要方式。通过对专利许可交易的微观经济分析,指出专利许可交易实现了经济效率的帕累托改进,并明确了在对称信息、不对称信息两种情况下许可交易双方的最优策略和经济资源的配置方式,提出了专利许可交易的边际成本控制机制、技术拍卖数量机制以及专利价值信息的泄露原则。对专利许可交易对R&D活动的激励机制进行了分析,指出在强专利保护制度下专利许可交易方式的合理运用可以大大提高专利权人的获利能力,从而可以有效实现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活动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2.
如何全面发展、完善实用新型专利制度,如何协调发明专利制度与实用新型专利制度的关系,从而使我国专利制度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是目前亟待研究的任务。本文全面分析建立实用新型专利制度的理论依据,国外实用新型专利制度近期动向以及我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保护现状,提出实用新型专利制度应当单独立法;维持目前实用新型专利专利申请的审查方式;引入新颖性判断标准;完善实用新型专利专利检索报告制度,从而让该项制度充分发挥其作为二级专利保护体系在发明创新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专利制度在赋予专利权人独占权的同时,造成了一种合法垄断,而强制许可制度可以减小这一垄断对公众利益的负面影响。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的设置对于专利制度的利益平衡作用具有制度保障的意义,其在平衡专利权人和社会公众利益的同时,对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具有一定的平衡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我们关于公共健康需求下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的思考。药品专利强制许可符合专利制度的内在发展逻辑,是现代人权理念的必然要求,从理论到制度都具有充分的正当基础。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在南非、巴西和印度等发展中大国已经有较为成熟的适用经验。在我国法律体系之下,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应同时适用于传染病和非传染病防治的公共健康需求,关键在于药品的可及性。药品专利强制许可的申请主体为具备实施条件的单位或个人,以及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实施主体需要具备相应的技术、价格和管理条件。药品专利强制许可的期限和范围应根据疫情或相关疾病的变化而定,许可使用费可以采取UNDP模式或分层使用费率。疫情状态下的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应建立快速审查和决定程序。药品专利强制许可的良好实施还有赖于相关的协作机制,包括仿制药企业的经济激励机制和仿制药上市快速审批程序,鼓励平行进口和限制反向支付,加强政府与专利药企的价格谈判,以及拓展药品的公共研发系统。  相似文献   

5.
从基因编辑专利争议出发分析其专利异化现象,剖析专利制度历史属性、基因编辑专利范围扩张、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界限模糊等异化成因,提出完善专利审查中的公共利益的保护、强化伦理考量以及严格实用性审查等建议,以促进专利异化的回归,让专利制度服务于激励创新的本质目的。  相似文献   

6.
从专利制度建立以来,专利权和公共健康权之问的斗争就没有停止过。不断完善的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制度是解决药品专利保护与公共健康之间矛盾的一种平衡措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打开了我国药品进出口的“强制许可”大门,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保护全人类的公众健康方面应该大有可为。由于强制许可也存在诸多负面效应,所以使用时要适可而止。  相似文献   

7.
专利强制许可制度作为专利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定的出发点在于防止专利权人滥用专利权,以此达到平衡专利权人与社会公众之间利益的目的。我国自颁布实施《专利法》以来,就规定了专利强制许可制度,但是长期以来,该制度都不为人们所关注,使得该制度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结合相关法律规定提出相应完善举措,从而使专利强制许可制度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8.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实用新型专利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的知识产权制度实施于1885年,创立时只有发明和外观设计两种专利;而其闻名世界的实用新型专利制度则是在1905年才开始实施.其背景在于,日本实施专利制度的初期,来自外国的专利充斥了日本,专利制度被认为对日本的工业发展没有意义,也没有起到鼓励日本自身发明的目的--发明专利的审查标准与日本当时的发展实际距离相差太大.  相似文献   

9.
日本的专利加快审查制度颇具特色,因为自1986年建立以来,它总是与时俱进,积极推动日本经济发展。本文旨在介绍日本最新专利加快审查制度,便于中国的专利申请人和权利人在日本专利实践中更好地了解并使用这一制度,同时希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如何完善我国相关专利制度带来些许启发,更好地服务我国专利申请人和权利人。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绿色技术不断发展。为了促进绿色技术的发展和创新,绿色专利快速审查制度已为多个国家所采用,但是各国的绿色专利快速审查制度在主体资格、审查范围和程序、实施效果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以英国、韩国、美国、日本为例,介绍和分析这些国家实施绿色专利快速审查制度的现状并总结其优缺点,并结合我国现状,对完善我国的绿色专利快速审查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不确定情形下专利制度存在取伪和弃真两类系统性错误,其现行审查程序规则和结构特征决定取伪错误更多更易发生。传统观点认为取伪错误带来不合理的社会成本,弃真错误减少未来发明激励。单边激励模式的错误平衡要求任一专利申请授权都需满足可专利性概率大于零,双边激励模式认识到取伪错误既施加了不必要的事后成本又降低了事前激励,并推动专利制度系统性错误再平衡,从而提出更严苛的可专利性概率阈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工具分析了专利的资源配置效率,指出专利制度是通过赋予专利持有者市场垄断力量的方式对专利所有者的投入进行补偿,但垄断又必然会导致社会成本的增加,因而决定了专利制度不是最优的资源配置方式。但是,通过根据不同情况而构建不同的最优专利组合(专利长度和宽度的组合)来平衡社会收益与私人的收益,可以提高专利制度的效率,这一点对于专利制度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肖冰 《科学学研究》2017,35(11):1652-1658
维持时间是研究专利质量或价值的重要指标,为了分析并验证已有文献中对专利维持时间影响因素的研究结论,基于专利制度的发展程度和专利维持时间分布特点,选择法国专利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发明专利的法定保护期,利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影响专利维持情况的因素。结果表明,专利申请的审查时间、权利要求数量和技术领域对于专利维持情况存在显著影响。证明了专利维持情况同时会受到技术方案和专利申请审查制度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低碳发展与专利制度密切相关。实现低碳发展,需要专利制度促进低碳技术创新及其应用,但我国专利制度在适应低碳发展需求方面存在不足之处。在低碳发展背景下,专利制度的价值取向从个体权利为中心转向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并重。基于低碳发展导向,需要对专利制度在专利取得制度、审查标准、运用制度、对外交流制度以及其他制度方面进行变革,以促进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杨宇静 《中国科技论坛》2014,(5):124-129,136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全球九个国家的专利机关纷纷推出绿色专利加速审查制度。这些制度从内容到形式可归纳为宽松型、适度型和严格型,目的均在于通过缩短专利审查时间以加快绿色专利授权。在评价与反思这一新制度的优劣得失之后,本文认为现有的绿色专利加速审查制度不足以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并提出规范绿色技术、提高公共资金资助的研发成果申请专利的条件、建设绿色专利数据库和绿色专利分类体系等信息平台是绿色专利加速审查制度得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专利制度设置中,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采用了不同的审查方式:只对发明专利进行实质审查。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则仅仅进行形式审查,致使後两种专利权的稳定性相对较弱,较易受到挑战。例如,在涉及实用新型专利或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的诉讼中,被告常常会对原告专利权人据以起诉的专利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专利无效宣告请求,遇到这种情况。法庭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於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以及《民事诉讼法》第136条的相关规定’考虑是否中止诉讼。  相似文献   

17.
现有的香港专利制度,是自1997年6月27日起,根据香港《专利条例》(第514章)而实施的。其中的"标準专利"制度,亦被称之为"再注册"制度,申请入可以将其获得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离质审查授权的专利、欧洲专利局审查授权的指定英国的专利、以及英国专利局审查授权的专利,在香港登记为"标準专利",从而获得在香港的专利权保护;而"短期专利"制度则为申请人提供了直接在香港提出专利申请,获得专利权保护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魏远山  刘妍 《科学学研究》2023,(12):2155-2163
近年来人工智能(AI)算法专利申请量迅速增长。但AI算法黑箱属性、算法技术领域可预测性低、专利申请人易隐藏技术有用信息,使现行专利披露标准难以较好平衡“充分公开对应的公共利益”和“垄断保护指向的私人利益”。为更好践行专利披露理论所要求的“公开换保护”理念,应提高AI算法专利披露标准,确保在授予专有权的同时充分披露技术信息。鉴于提高专利披露标准会导致AI算法技术多被作为商业秘密保护,可通过费用减免和优先审查等专利制度内的激励措施,来提高专利申请人披露算法源代码、训练数据等信息的积极性,更好实现专利制度促进知识溢出和技术发展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9.
实施专利是专利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创新的基本规定,但因专利技术本身不具有商业可行性以及专利权人故意或懈怠等原因,实践中大量专利并没有实施。将专利付诸实施是早期专利保护实践中权利获得或维持的必要条件,但在整个20世纪中,随着专利政策的改变以及由此而来的专利私权观念的加强,专利是否实施与专利保护之间几乎没有关系。在专利权数量剧增、专利诉讼由消极防御转向积极进攻以及生产的技术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大量专利不实施既造成了资源浪费,也与专利制度促进创新的宗旨相悖。为此,应通过改造强制许可程序、鼓励专利经营实体发展、还原专利申请和维持的市场结构等多种措施,促进专利实施。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开放式创新社区(OIC)文化价值观与专利制度的冲突,分析了现有专利防御战略及其弊端,提出一个解决OIC专利威胁的新战略———防御型专利许可战略,通过提供一种分布式交叉授权系统,既整合放大现有模式的利益,又有效克服现有模式的局限,帮助开放式创新社区保护自己免受专利诉讼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