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摄影是新闻与摄影相结合的产物,是新闻报道的一种独立形式。在我国,新闻摄影与文字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电影新闻一样,是党的宣传工具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新闻战线上五大兵种之一。新闻摄影报道不仅具有新闻性,而且还具有形象性、纪实性。它再现新闻事件的现场,显示新闻人物的形象,使读者直观地看到人物的活动瞬间,满足“百闻不如一见”、“先睹为快”的愿望,增强报道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报道中,能否改变重文轻图的观念,使新闻摄影真正成为“独立兵种”?实践证明,关键在总编辑。 1987年,我从新华社社长穆青的《新闻摄闻是报纸通讯社新闻事业的“一翼”》一文中得知,新影摄影是报纸新闻事业的“一翼”和“特种部队”、“一个方面军”的观点,但未去实行。我们报社新闻摄影轻于文字新闻的状态未受到任何触动。在省新闻摄影学会举办的好新闻照片评选中,我们报社拿去的照片不少,评上的却是零,只在最后,一个地区照顾1个优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新闻竞争将日趋激烈。新闻摄影作为新闻战线上的一个独立兵种,所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充分发挥新闻摄影的优势,增强新闻摄影的竞争力,以新闻摄影来凝聚更多读者的视线,满足读者的多向多维的精神需求,以确立新闻摄影在宣传报道中应有的地位与作用,是新闻摄影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要解决这一课题,当然主要是有赖于整个新闻事业的改革,但是,正确认识和充分发挥新闻摄影的  相似文献   

4.
张鹏 《军事记者》2004,(6):53-54
新闻摄影是新闻事业的一支独立“兵种”,图片新闻在诸多样式的新闻报道中日益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1928年,世界新闻摄影的先驱、德国人萨尔蒙,以摄影记身份出现于国际外交场合,创造了“小相机 现有光线 不干涉对象”(抓拍)的摄影方法,并提出新的摄影美学观念——“向受众展示新闻现场的真实情况,表现新闻人物的现场真实形象。比影像清晰而形象呆板更具价值”。从此,抓拍这种摄影方法很快流行于世界各国。  相似文献   

5.
李博 《新闻世界》2009,(11):23-24
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新闻图片化使读者实现了从“读报”到“看报”的重大转变,由读到看,仅一字之差,凸显了读图时代新闻摄影的重要性。处于中国报业“第三极”的地市报,在“非典”报道中独树一帜,重新关注民生,将本土优势发挥到极致,使地市报的社会新闻成为中国新闻事业的后起之秀,但其社会新闻摄影,缺图片、缺摄影记者、缺新意等问题日益严重。如何发挥新闻摄影独特作用,是各地市报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当新闻文字与新闻图片在现代报刊中“两翼齐飞,图文并重”的方针在新闻界形成共识之后,一个新的攻关课题又摆到新闻工作者面前,那就是如何提高新闻摄影作品的质量,向新闻摄影主题的深度掘进,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从新闻摄影报道中获得更多新闻、更多知识、更多美感、更深思想的需求。于是,一种容量大、感染力强、由多个瞬间画面构成的,能够把一件事件、一个人物的形象、精神表现得更为丰富,揭示得更为深刻的摄影报道体裁——组照,近年在现代报刊中异军突起,成为报纸与电视新闻抗衡的“核武器”。  相似文献   

7.
穆青同志提出的“文字报道和摄影报道要两翼齐飞”这一具有指导意义的办报思路,在1990年银川全国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上形成共识,即“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它对我国新闻摄影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新闻摄影记者可谓一支兴奋剂,他们的第一反应:“请总编辑大方处理(照片)。”接着便引发了“拿好照片来”(总编辑如是说)的指令。“争论”自然都有一番道理,但新闻摄影作为一个独立“兵种”的地位,从理论到实践上都得  相似文献   

8.
新闻摄影这种表达方式不受国籍、地域、民族、语言、习俗和文化差别的影响,是真正的最广泛、最大众化的新闻传播方式。实践证明, “图文并重”不仅对增强报纸的感染力、说服力,争取读者有着直接的意义,也是壮大新闻事业,深化报纸新闻改革的趋势和潮流。新闻摄影并非与消息、评论、通讯等其他文字体裁平起平坐,它们之间只是一种协调与合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王威 《新闻前哨》2007,(4):61-6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肘代的主题。在我们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各项工作前进的动力。新闻摄影也正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改革发展而发展着。从改版到“变脸”,从品牌栏目创建到“责任造就公信力”的提出,近年来湖北日报不断在改革和创新中求发展,湖北日报的新闻摄影报道也正是在这样压力与机遇并存的环境中迎难而上,闯出了一片新天地,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和突破。当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新闻摄影的创新发展总的来说还滞后于“读图时代”受众对新闻图片质量和数量的需求,滞后于我国新闻摄影快速发展的要求,滞后于现代报业更多、更好、更精的目标追求。读者在呼唤,报纸在呼唤,版面在呼唤,老总们也在呼唤,他们对图片新闻重要性的认识走到了摄影记者的前面,都在渴望着有好照片上版面,上头条,唱主角。摄影记者怎样才能在看似平淡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采拍出好的新闻图片呢?新闻摄影如何才能做到创新和发展呢?摄影记者如何适  相似文献   

10.
如果把搞文字报道比做“单腿蹦”的话,我们还应该提倡学会“两条腿走路”——兼搞新闻摄影. 报纸宣传需要新闻照片.新闻照片不仅具有新闻性,而且具有形象性、纪实性.,它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新闻事件的现场和新闻人物的形象,使人产生亲临其境的感觉。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照片在报纸宣传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它从为报纸裝饰版面,为文字报道配插图,而发展成新闻图片;它从“豆腐干”、“火柴盒”的大小,扩大成两栏、三栏甚至四栏宽;它从补报缝、填空白,升跃到  相似文献   

11.
陈志铭 《军事记者》2009,(10):19-20
“图文并重”这个平面媒体的传播理念.是上世纪80年代末期在一次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上提出来的,当时的提法叫“图文并茂,两翼齐飞”。有新闻研究者称,这是图片在我国报纸报道体裁中地位提升的标志。此后新闻理论界大力倡导现代报纸不仅要做到“图文并茂”,更要做到“图文并重”。使图片成为一种独立的传媒手段和更具威力的传媒力量。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新闻是易碎品。因此让读者在第一时间读到所关注的新闻的方方面面,对新闻事件有一个系统的了解,这种新闻的“一次性消费”方式,目前正为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所运用。它不但能满足读者“详知”的需要,也成了各媒体竞争的重要手段。 一、何为新闻的“一次性消费” 所谓“新闻的一次性消费”,就是对所发生的新闻事件的全部价值进行一次性报道。这种处理新闻的新操作方式,近年来出现在各种媒体上,是对新闻体裁资源的更进一步整合。 新闻一次性消费处理形式,也是在新闻事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在一定基础上出现的。一直以来,我们都强调消息要“一事一报”,对新闻事实“只取一点,不及其余”,进行简要介绍。但随着受众  相似文献   

13.
新闻摄影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近几年来,我们对新闻摄影这门科学的认识和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然而,这仅仅是开始。我们认为,对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一、充分认识新闻摄影在信息传播中的独特作用。新闻摄影是新闻报道的一个独立兵种。它不但与文字新闻和广播电视新闻在报道中占据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且就它的功能和特性来说,还具有文字新闻没有的优势。长期以来,我们对新闻摄影在信息传播中的独特作用认识不足,直到现在,不少报刊编辑还把新闻照片当做“美化版面”的“配角”,不但削弱了新闻照片的感染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摄影记者的创造精神。在当前的新闻改革中,不改变这种旧观念,新闻摄影就不可能有活力。目前,无论是国际报纸,还是国内报纸,一些高明的具有鲜明的新闻意识的编辑,都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新闻记者的“两翼”?通俗地讲是既能写文章又能拍照片。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摄影技术逐渐走入普通百姓的生活。特别是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以往复杂的摄影技术正变得越来越简单。目前,许多媒体的文字记者都出于工作需要武装上了“数码”,成为文字、摄影一肩挑的“两栖”记者。这种现象在地市级报纸逐渐呈现发展趋势。传统的“文字记者”、“摄影记者”的概念,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振起新闻记者的“两翼”,顺应时代的发展,是当前和今后新闻工作发展趋势的必然。一、“一专多能”是对新闻记者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文字报道和摄影…  相似文献   

15.
新闻策划是时代的产物,是新闻事业发展的必然。传播观念转向“受众本位”后,编辑已由“工具人”转变为“决策人”,这种角色转变,就是为了满足受众的需求和兴趣。《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认为:“总编辑的主要任务,其一是把关,其二是报道策划。”因此,企业报在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的情况下,有必要积极主动地把新闻策划渗透到新闻采编的各个环节,向企业各个阶层读者提供高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新闻摄影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重任,与文字报道一样受到重视。但由于报道方式的不同,新闻摄影在政策性报道方面难免受到一些技术因素的制约。因此,新闻摄影怎样才能搞好政策性报道这一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新闻摄影有着“一图胜千言”、“百闻不如一见”的宣传效果。新闻摄影作品作为一个独立的新闻样式,承载着突出主题、增大报刊信息量的作用,一幅幅视觉冲击力强的新闻摄影作品,不仅能紧紧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还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并能给人们留下思考与回味的空间,摄影作品产生的如此效应,完全在于图片背后所隐含的潜在语言,这种语言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境界,它需要摄影工作者不断地挖掘、探索、积累和付出。  相似文献   

18.
张勇 《传媒观察》2003,(10):59-59
随着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新闻改革的逐步深入,广大受众已不仅仅满足媒体对某一社会事件作动态性报道这个层面上,而与事件相关的背景介绍、前因后果、专家观点等,也是读者急于了解的内容。而新闻媒体为了打造新闻“航母”,吸引更多读者的“眼球”,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也在想方设法改变以往的报道模式和表现手法。于是,“新闻套餐”应运而生。笔者以为,所谓的“新闻套餐”,就是针对某一新闻事件或某一社会现象,运用各种新闻手段,通过整合相关的新闻资源,形成整体上相对集中、个体上相对独立的新闻大板块。实践证明,这种“新闻套餐”以其内容丰富、结构灵活、服务性强而深受各阶层读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19.
新闻摄影有着“一图胜千言”、“百闻不如一见”的宣传效果。新闻摄影作品作为一个独立的新闻样式,承载着突出主题、增大报刊信息量的作用,一幅幅视觉冲击力强的新闻摄影作品,不仅能紧紧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还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并能给人们留下思考与回味的空间。摄影作品产生的如此效应,完全在于图片背后所隐含的潜在语言,这种语言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境界,它需要摄影工作者不断地挖掘、探索、积累和付出。同时,还要注重新闻价值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研究新闻摄影科学湖北日报社社长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卢吉安“新闻无学”,“新闻摄影更无学”的观念,多少年来一直困扰着广大新闻工作者,阻碍着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无学”的念,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有了根本性转变。这种转变是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