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巍  刘惠英 《冰雪运动》2010,32(3):22-25
抛跳技术是花样滑冰双人滑技术动作中最复杂、最难掌握的一项技术动作,它也是代表花样滑冰双人滑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对花样滑冰双人滑抛跳技术的探讨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学解析、数理统计、文献资料等方法,对花样滑冰双人滑抛跳动作进行技术指标测试和研究。结果表明:空停时间和空中水平位移在完成动作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水平速度和腾空高度对完成高难度抛跳动作有直接影响。腾空时间应在0.9s以上,空中水平位移应在8.8m以上,以保证在空中完成转体动作,水平速度应在4.5m/s以上,水平速度是提高旋转冲力和角速度的重要保证,只有努力提高水平速度才能获得足够的旋转冲力,完成优质量、高难度、多周数的跳跃动作。  相似文献   

2.
踺子团身后空翻是男、女自由体操和技巧跳跃项目的基础动作之一,是高难度后空翻动作的基础。目前后空翻动作在男子自由体操和技巧跳跃中已经发展到了后团身二周转体720度和后团身三周的高难动作。由于争夺冠军的需要,人们更重视对高难动作的分析研究,这是很自然的。然而高难动作奠基于基础动作之上,对基础动作进行研究,一可为高难动作的发展提供基础理论,研究少年运动员这一基础动作,对改进技术上存在的问题尤为重要;二可为研究高难动作提供指标和方法。近年来在体操运动中,器械体操和支撑跳跃的科研工作开  相似文献   

3.
中外花样滑冰双人滑抛后外结环3周跳技术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抛跳技术是我国双人滑的优势技术,通过对中外选手抛后外结环3周跳的技术进行对比,找出我国抛跳技术的特殊性,为双人滑选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腱子团身后空翻是男、女自由体操和技巧跳跃项目的基础动作之一,是高难度后空翻动作的基础。目前后空翻动作在男子自由体操和技巧跳跃中已经发展到了后团二周转体720度和后团三周的高难动作。由于争夺冠军的需要,人们更重视对高难动作的分析研究,这是很自然的。然而高难动作是奠基于基础动作之上,对基础动作进行研究,一可为高难动作的发展提供基础理论;研究少年运动员这一基础动  相似文献   

5.
继苏联技巧运动员本德列尔于1974年最早完成高难翻腾动作——“团身后空翻三周”(“团三周”)以后,苏联体操运动员特卡切夫1980年奥运会上首次在自由体操中完成“团三周”,从而使自由体操向更高的难度动作发展。我国技巧运动员1981年攻克“团三周”,这以后这一高难动作在技巧运动中普及。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体操运动员中至今尚未有人完成这一高难动作。为了能使“团三周”早日出现在自由体操中,本文从有关资料的分析和技巧运动员“团三周”教学训练的经验总结中,对自由体操“团三周”技  相似文献   

6.
一、1978年全国体操个人比赛男子自由体操技术情况 (一)、难度普遍提高 1978年全国体操个人比赛于6月6日至10日在上海举行。参加男子自由体操比赛的运动员有110人,动作难度普遍提高。从出场来看,采取团身后空翻两周等高难动作的运动员共100人,占90.9%。这些动作包括了当前世界潮流常见的各种高难动作,其中如旋,去年9月在长沙比赛时,只有10人做,这次就发展到23人。在当前世界潮流中,男子用直体后空翻转体720°出场已属落后,用团身后空翻两周出场也显得平淡了。把这两个动作除掉,用旋等难度  相似文献   

7.
70年代的花样运动员,都有丰富的世界比赛经验和十几年的训练历史,他们将花样滑冰推向了新的高峰。77年日本运动员完成了勾手三周跳的高难动作,78年加拿大运动员塔依罗尔首次完成了三周半跳的高难动作,至此,花样滑冰的技术难度发展到了最高阶段。在79年世界比赛和今年的冬季奥运会上技术没有什么新的突破,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8.
中国女子体操运动员莫慧兰在第12届亚运会上一人独揽4枚单项金牌。她是迄今参加亚运会女子选手夺得金牌数最多的运动员。她的高低杠动作更是引人入胜,并成功的完成了前空翻一周半越杠抓杠的高难动作,创造了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莫空翻”,使人叹为观止。无论是难度价值还是完成的质量都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高低杠全套动作的评价是由难度动作、加分因  相似文献   

9.
采用人体三维转动新的运动学指标和方法一卡尔丹角及绝对角速度对江苏队健将级运动员吕军海跳马侧手翻直体侧空翻转体990°高难技术动作进行了全过程测试分析,给出了完整的人体侧翻、空翻、转体三维转动数据,揭示了该高难动作技术三维转动规律以及侧翻、空翻、转体技术特征,为我国运动员发展和改进此类动作技术提供了全新的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赵卫华完成踺子后手翻转体180°接直体前空翻两周这一动作,目前还没有人用于全国性的比赛中,国际比赛中也没有见到,属于高难创新动作。本文对其技术特征从运动学角度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结果可供广大教练员、运动员和科研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根据运动技能迁移原理发现在体育运动中运动素质之间也有迁移的现象,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提出运动素质迁移的理论依据,从生理与心理的角度阐述了运动素质迁移的若干影响因素,为体育今后科学的训练与教学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竞技健美操C组跳与跃类0.9分值难度动作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高速摄像解析方法,对竞技健美操C组中的有代表意义的跳与跃类0.9分值难度动作进行运动学分析,深入探究其动作技术原理,找出该动作的正确技术要领和关键技术,提供有关运动学参数,旨在为健美操的动作技术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当前国际体操比赛中 ,男子跳马前手翻直体前空翻转体 90 0°动作属独创性、惊险性的高难技术 ,具有较高的加分因素。运用动量矩守恒原理、科里奥利惯性力原理和反向锥体曲面转体原理对该技术动作进行了数理分析 ,得出正确合理的技术做法和要求 ,为高水平体操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教学与训练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循环训练法在发展体操动作速度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对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技术研究,探索性地设计了发展体操动作速度循环训练方案。经应用教学对比实验,该方案对有效发展体操动作速度、克服“速度障碍”、把握区别对待原则、防止局部负担过重、丰富动作速度训练手段等方面具有较显著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艺术体操新旧规则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2001、2003和2005年版艺术体操规则的对比研究,分析新规则的主要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新规则对运动员完成动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动作出现失误,扣分力度将增大;2)提高了艺术价值中的特殊艺术性加分权重;3)难度级别不断增加;4)突出各项目器械的身体动作特点,对运动员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重视动作的审美价值,强调成套动作的竞技性和观赏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录像观察法等,对第12届全运会武术套路比赛自选南拳南刀南棍套路难度动作编排情况进行分析,探讨难度编排的要点和规律,突出动作难度编排的重要作用,并对未来竞技武术的难度编排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技术监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动力测试与摄像解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国家男子举重队占旭刚、石智勇等 9人的技术动作进行诊断和评价 ,为改进技术、提高成绩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抓举测试中一些运动员引膝角度不合理 ,展髋抬体幅度偏大 ;挺举测试中张国政引膝时间较长 ,压力调整不合理。跳步动作是维持接铃支撑平衡的补偿性动作 ,运动员杠铃上送距离较大 ,造成过大的回落距离和速度。占旭刚在挺举 180 kg接铃时杠铃回落的距离和速度过大 ,再加上其退让性缓冲不足 ,下砸力过大而导致动作失败。发力后接铃支撑时 ,人、杠铃压力中心移动过大和 Fz对 X轴出现大的单向力矩是失败的技术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以运动生物力学对双杠屈体后空翻(超E组的高难度动作)进行研究和技术分析,总结动作的技术规律和先进的教学方法。以此指导我国优秀运动员黄旭在短时间内高标准地掌握这一动作,于国内、外比赛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9.
对群众体育与大众体育概念的梳理及探析,并结合大众篮球运动的特点,按照逻辑规范对大众篮球运动概念进行了界定;同时参照不同的判定标准,对大众篮球运动进行了科学分类。其目的是使人们对大众篮球运动有一个概要的了解,为进一步丰富我国大众篮球理论研究体系,促进大众篮球的和谐发展以及繁荣我国篮球文化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上肢鞭打动作技术原理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卉 《体育科学》2004,24(11):30-36
鞭打动作是许多体育技术动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鞭打动作技术的研究将对运动技术实践具有广泛而深入的指导意义。应用瑞典产 QUAL ISYS- MCU5 0 0红外远射测试系统 (6个镜头 )对羽毛球扣杀、排球扣球、标枪投掷、棒球投球动作过程进行测试。在一定简化的基础上建立了人体上肢 3环节 7自由度的环节链多刚体模型 ,应用多刚体动力学中的 Kane方法和红外远射测试系统所测运动学数据对上肢各环节运动的肌肉力矩进行计算 ,并应用隔离法计算上肢各环节在关节处的受力情况。通过对上肢鞭打动作技术进行运动学与动力学的综合分析 ,揭示了上肢在做鞭打动作时的空间运动规律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