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科技风》2020,(27)
目的:本临床研究主要是为了探讨肿瘤病理诊断中特殊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技术的效果观察。方法:本研究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于我院肿瘤科就诊的80例肿瘤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试验的观察对象,采用不同的诊断方式将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免疫组化技术进行诊断,同时给予试验组患者采用特殊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技术进行诊断,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阳性诊断率情况。结果:40例应用特殊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技术诊断的患者中36例患者呈现出阳性,4例患者呈现出阴性,其阳性率为90%;试验组患者阳性诊断率为90%显著高于对照组67.5%;两组研究结果差异明显,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将特殊染色与免疫组化技术两种诊断方式联合使用对肿瘤的病理诊断有较好的效果,因此可作为临床上诊断肿瘤的诊断依据,作为临床诊断指导有较好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D-二聚体检测在肺栓塞诊断中的正确评价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7月-2013年7月间收治的疑似肺栓塞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三组即A组,B组,C组,每组人数均为42例,A组患者采用乳胶凝集法进行诊断,B组患者采用ELISA进行检测诊断,C组患者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诊断,对比三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阴性预测值(简称NPV)、特异性的区别。结果:B组的检测特异性最高达到了48.9%,敏感性为93.3%,阴性预测值为90.9%,C组的敏感性为96.7%,阴性预测值为95.5%,但是检测特异性,A、C组均小于B组,而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B、C组明显高于A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此为了更高的对肺栓塞患者做出正确的诊断评价应该选用ELISA或者免疫比浊法来进行对D-二聚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乙肝免疫标志物和HBV DNA相关性与联合检测价值。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180例乙肝患者资料,检测患者HBV DN A含量和乙肝免疫标志物情况。结果:于所有患者中,血清HBs Ag阳性例数为143例,HBV DN A阳性例数为102例;1、3组的HBV DN A值和阳性概率均比其他组高(P0.05)。结论:乙肝免疫标志物和HBV DN A具一定相关性,且HBs Ag与HBe Ag等联合检测价值较高,可被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微孔板法用于检测痰标本结核分枝杆菌(MTB)耐药的临床价值及探讨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MGIT960快速药敏法(MGIT法)和微孔板法对298例肺结核患者痰标本中的MTB进行药敏试验,并对其耐药多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98例痰液标本中有人结核分枝杆菌293例,牛结核分枝杆菌5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GIT法测定结果比较,微孔板法检测利福平耐药性的敏感度为95.2%,特异度为97.4%;异烟肼耐药性的敏感度为91.8%,特异度为92.3%,Kappa值分别为0.689及0.6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诊断延误与合并HIV对MTB耐药性影响显著(P0.05)。结论:微孔板法检测痰标本中MTB耐药性与MGIT960快速药敏法有较高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CEA,CA153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用ACS:180SE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对60例原发性肺癌患者,53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和70例正常对照分别测定CEA和CA153.结果:肺癌组CEA和CA153水平分别是15.75±18.81 μg/L和47.18±39.52 U/L均明显高于肺良性疾患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肺癌组CEA,CA153联检阳性检出率为75.00%准确性为84.07%,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结论:CEA和CA153联合检测可提高检测肺癌的敏感性和检测准确性,对肺癌的鉴别诊断、疗效监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500余万人,而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中止治疗老常可见到。我所从1993年7月至1994年7月在住院病人中应用肝素乐、联苯双脂预防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及肺结核治疗前肝功异常,在应用肝素乐、联苯双脂同时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的临床观察,效果较好,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予防组、治疗组、对照组共120例。其中男70例,女50例。年龄15~75岁。临床确诊:浸润型肺结核112例,结核性胸膜炎8例。预防组及对照组90例治疗前肝功正常,HB-SAg均阴性。治疗组30例抗结核治疗前肝功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其中AGPT有8…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卷曲霉素治疗难治性肺结核的疗效。方法 :以卷曲霉素配伍三种敏感抗痨药物治疗难治性肺结核 30例共 1 2个月。结果 :疗程结束 ,痰菌阴性 80 % ,空洞闭合 70 .5 0 %。结论 :以卷曲霉素为主联合治疗难治性肺结核是有利于痰菌阴转 ,使空洞缩小、闭合 ,是治疗难治性肺结核联用不可缺少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近3年收治在校学生患肺结核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在校学生肺结核防控提供对策。方法对在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近3年来住院的在校学生诊断为结核病从营养状况、影像学检查、痰检结果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所有患结核病的学生中实验室检查显示营养不良患者252例,占34.9%(252/722)。有561例初治肺结核,有120例复治肺结核,有41起聚集性肺结核,155例合并其他肺外结核;痰菌阳性97例,阴性378例,未痰检257例。结论学校学生群居集中,学习紧张,压力大,营养状况欠佳,健康教育宣传知识缺乏等诸多原因易产生学生患肺结核;按照《学校结核病管理条例》做好学校结核病的防控,加强宣传力度,普及结核病知识,加强健康教育,做好心理疏导,进行学生密切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并归纳左氧氟沙星+卷曲霉素化疗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方法:本文挑选我院6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为对象,按照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有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乙胺丁醇联合链霉素治疗,观察组加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加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治疗的观察组在疗效及安全性方面,其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远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统计软件检验展示出P0.05的结局,两组存在分析意义。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卷曲霉素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有较好的临床,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利福喷丁与利福平治疗肺结核的临床对比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2月74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观察组给予利福喷治疗,对照组给予利福平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痰液细菌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49%,显著高于对照组64.86%(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痰液细菌检测阳性50.65%、5.4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4.05%、24.32(P0.05)。结论利福喷丁与利福平对肺结核治疗均有效,其中利福喷丁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拟诊为ACL损伤的患者依次行高频超声、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并与关节镜检查对比。结果:高频超声诊断符合者27例,假阳性2例,假阴性1例,诊断符合率90%(27/30),假阳性率6.67%(2/30),假阴性率3.33%(1/30),MRI诊断率与关节镜相符。结论:高频超声在ACL损伤的诊断中准确率较高,可作为ACL损伤的常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SP110基因rs1135791单核苷酸多态性在世居藏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肺结核易感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343名藏族肺结核患者为病例组,对照组为与病例组年龄、性别成组匹配的260例藏族健康人群,采用iMLDR分型技术检测SP110基因rs1135791多态性。结果SP110基因rs1135791位点T/T、T/C、C/C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分别为61.5%、33.2%、5.3%;对照组分别为63.5%、32.7%、3.8%,两组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3;p=0.69)。对rs1135791等位基因频率分析显示,T等位基因在病例组中和对照组中出现的概率分别为78.1%、79.8%,C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出现的概率分别为21.9%、20.2%,两组间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0;p=0.48)。结论 SP110基因rs1135791多态性位点可能不是藏族肺结核人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异烟肼注射液与利福霉素钠注射液治疗复治涂阴尘肺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复治涂阴肺结核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观察组给予异烟肼注射液与利福霉素钠注射液静脉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异烟肼片和利福平胶囊口服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率。结果:病灶吸收、症状改善、化验指标下降优于对照组。恶心、食欲下降等副作用略低于对照组。结论:短期联合应用异烟肼注射液与利福霉素钠注射液治疗复治涂阴尘肺合并肺结核疗效明显,有助于症状改善和病灶吸收,有临床实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马华 《大众科技》2023,(1):82-85
目的:分析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技术与PSA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对淮安市肿瘤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间诊治的40例前列腺癌患者同时进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技术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联合检测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显示骨转移38例,阳性率占95%。38例骨转移病例中,发生在中轴骨转移较多,主要部位以胸、腰椎为主,有20例,占骨转移例数的52.63%;骨盆次之,有13例,占34.21%;胸骨、四肢及四肢带骨、肋骨、颅骨转移占比较少,有5例,占13.16%,多部位骨转移灶有23例,占60.53%;PSA检测显示其浓度越高其放射性核素显示比例越高,两者呈现正相关,PSA<20μg/L患者,骨转移灶显示率较低。结论:PSA血清检测结果大于或等于20μg/L患者,应该进行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检查,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对疾病发展趋势的研判提供有效的临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复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优化方案和规范化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05年3月至2015年8月纳入的100例复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其中50例复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优化方案作为研究组,另50例患者采取规范化方案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通过临床疗效观察,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达到86.00%,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2.00%(P0.05),且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00%,明显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0.00%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优化方案治疗复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效果更显著,安全性更高,具有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在老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对象全部选自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之间在西藏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72例老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通过双盲法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常规组)、心理护理(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焦虑状况。结果经过护理观察组患者SCL-90焦虑评分低于常规组,两组对比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有着更高的依从性,分别为100%和80.56%,两组对比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效果显著,能改善护理质量,稳定患者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临床中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诊断中多排螺旋CT(MSCT)冠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92例疑诊冠状动脉狭窄患者行MSCT检查,了解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将二者结果进行对比。结果:92例423支血管同时经MSCT和CAG成像。MSCT发现157支冠状动脉狭窄,其中LAD 79支,LCX 22支,LM 10支,RCA 40支,桥支6支。CAG检查发现149支冠状动脉狭窄,LAD73支,LCX24支,LM 8支,RCA 36支,桥支8支。MSCT与CAG结果相符的病变血管138支,敏感性为93%,特异性为93%,阳性预测值为88%,阴性预测值为96%。结论:在图像质量能够满足影像学评价的基础上,MSCT可作为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可靠的无创筛选检查方法,对冠心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磁共振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就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30例疑似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进行研究,针对这些患者均采用磁共振的方式进行诊断,将磁共振路易斯湖标准与磁共振水肿比(ER)、磁共振吸泥机延迟强化成像(LGC)以及心肌早期钆增强成像技术(g RE)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诊断价值。结果:30例患者中,19例确诊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占疑似患者的63.3%,而其中确诊不是患者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有11例,占疑似患者总数的36.7%。相较于其他三种诊断方式来说,磁共振路易斯湖标准无论是在阳性预测值上、在阴性预测值上还是在检验准确度上,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用磁共振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进行诊断,不仅能够使得心脏功能得到准确的评估,同时还能够使得心肌组织的炎性特征得到良好的反应。在目前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诊断中,磁共振路易斯湖标准具有着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对141例怀疑早期宫外孕患者的前瞻性研究,定量分析临床表现,腹部B超、尿hCG及血β-hCG及其联合系列试验在诊断早期宫外孕中的价值。结果表明:血β-hCG和腹部B超系列诊断试验可确诊早期宫外孕,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均为100%。本文针对不同的临床情况,提出并分析几种具体的诊断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mRNA和MUC1-mRNA的表达情况,以探讨用于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RT-PCR)方法,分别检测有明确肿瘤病灶的25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CK19-mRNA和MUC1-mRNA的表达。结果25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mRNA和MUC1-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4.00%和56.00%,肺部良性疾病患者中CK19-mRNA有1例表达阳性(5%),而MUC1-mRNA则全为阴性;20例健康对照者两者皆表达为阴性。肺癌组与肺部良性疾病组、健康对照组间阳性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K19-mRNAandMUC1-mRNA作为外周血中肺癌的两项分子检测指标,是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较好标志物,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扩大样本研究及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