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无论在近代还是现代,亲属敬谦称都是常见的敬谦辞.但从近代到现代,亲属敬谦称的语用状况已经悄悄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尤以语用搭配和语序两个方面的变化最为明显,这导致了语用差异的产生.了解这些语用差异,是现代交际中得体运用亲属敬谦称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
敬谦语既包括含有敬谦基义或陪义的基本固定的语汇(语素、词、短语、小句),也包括语用中的敬谦形式和手段(或俗约性的,或临时性的)。基于这样的定义,与亲属称谓有关的敬谦语包括亲属敬谦称、拟亲属敬谦称和泛亲属敬谦手段三类,前二类是语汇层面的敬谦称,后一类是语用中表达敬谦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尊谦称、谦敬副词、委婉三个方面论述古汉语谦敬用法在言语交际中的得体性。  相似文献   

4.
礼貌是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礼貌系统在任何民族的语言文化体系中都占有一席之地。礼貌系统包含的内容十分宽泛,从语言学角度来看,它包含了所有的礼貌用语。礼貌用语范围相当丰富,有的专用于称谓,有的专用于寒暄,但仅从礼貌这一特殊角度切入,则可分为尊称和谦称两大类,尊称和谦称构成了礼貌称谓系统的全部内容。本文仅就中西(英语)尊称系列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称谓语也纷繁多样,其中敬称和谦称表达的礼貌程度最强,在《红楼梦》中的使用频率也很高。本文以利奇提出的礼貌原则为理论依据,分析礼貌原则在《红楼梦》敬称与谦称中的使用以及达到的语言交际效果,为《红楼楼》称谓语研究提供语言学视角。  相似文献   

6.
顾曰国(1992)提出了与汉语文化有关的五大礼貌准则。应用此准则,可以从三个方面就英汉问候语中的礼貌进行对比研究:称呼、问候以及敬称和谦称的使用。研究结果证明了顾曰国的观点——贬己尊人和态度热情是中国特有的礼貌准则,并且是中国现代礼貌观念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中,第二人称代词"您(nín)"含有敬意,是一种礼貌的称呼。在古代汉语中,礼貌的称呼规定很严格,称呼用语要比现代汉语多得多。第一人称常用谦称,第二、第三人称用敬称。  相似文献   

8.
古代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谦称、尊称,也有一定数量的谦敬副词,这两类词的共同点都是表示谦恭和对别人的尊敬。谦称是表示谦虚的自称。古代汉语中,表示谦称可以自称卑贱不德的词语,如“寡人、孤、不谷、愚、鄙人、老拙”等。也可以自称低贱的身份,如“臣、微臣、卑臣、...  相似文献   

9.
中国素来被称为“礼仪之邦”,在中国古代,人际交往极其注重礼仪,.交谈语很讲究对别人的尊称和对自己的谦称。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就曾提及说:“古人常用谦称和尊称。”尊称是对对方以及和对方有关的人的表示尊敬的一种称呼,谦称是对自己以及和自己有关的人的表示谦逊的一种称呼,两者共同构成了古代的礼貌称谓系统。  相似文献   

10.
古汉语中的礼貌称呼规定得很严,而且比现代汉语多得多。这些称呼,既反映了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制度;又反映了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很注意以礼待人。因此,研究古代的礼貌称呼对于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一定借鉴作用。第一人称谦称  相似文献   

11.
从礼貌看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译和意译是翻译研究永恒的话题,化与翻译的关系研究方兴未艾。本拟从礼貌理论和跨化的角度来探讨英汉互译中礼貌对等的翻译策略,并提出直译和意译构成一个连续体,翻译策略从总体来看是取这个连续体中的某一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借鉴语用学对外语教学的启示,通过英汉语用对比来寻求符合具体情境的跨文化言语行为模式。一方面,运用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分析言语行为表达的非自然话语意义;另一方面,从具体的案例分析中探索礼貌原则对提高外语学习者语用能力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畅述讲座实用中的礼仪及其文化特征。首先中国及西方诸国的历史背景上来解读礼仪。随后西方和中国的著名学者在这方面所做的研究加以简要的探讨。比如合作原则 (CP) ,礼貌原则 (PP) ,和面子理论 ,以及中国学者顾曰国 (GuYueguo)的礼貌原则。最后 ,通过比较中西各国文化发展的差异特征来解读礼仪在文化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如现代汉语中有亲属称谓泛化现象一样,哈尼语称谓系统中也存在亲属称谓泛化现象,但尚未有人作过专门研究,本文将描述哈尼亲属称谓泛化的方式,分析泛化的特点,着重从社会经济结构,民族心理,礼貌原则,以及亲属称谓借用探讨其泛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Brown&Gilman(1968)认为权势差别存在于一切社会制度中,它决定着交际中对称呼的选择。选择适当的称呼可以显得礼貌,从而维护交际参与者的面子。但是由于不同文化构成权势、对等的因素不同,对面子礼貌的解释不同,因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称呼规则。本文从权势对等及面子和礼貌角度对日英汉三种语言在称呼使用频率、使用方略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及原因进行了尝试性分析。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不同语言的称呼规则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在跨文化交际中,礼貌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本文以利奇(Leech)的礼貌原则为理论框架,分析了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中言语行为体现的礼貌策略的异同,揭示了英语和汉语语言蕴涵的文化差异分析并正确对待这些差异,有利于跨文化交际意图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7.
礼貌策略在社会交往中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它们往往因使用语言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从语言角度出发,在词汇和句法两个层面上对《傲慢与偏见》及其中译本中的英、汉礼貌策略进行对比研究发现:首先,语言本身会对人们表达礼貌的方式产生很大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使得它们的母语使用者在社会交往中会采用不同的礼貌策略。其次,在出现相同的威胁面子的言语行为时,英、汉两种语言在礼貌策略的采用上相同点要多于不同点。这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Leech的礼貌原则并不存在语言类型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黄晶 《宜春学院学报》2007,29(3):163-165,173
通过语言表达礼貌是最常用的手段,它的确是成功交际的一条重要原则。由于英汉文化存在差异,人们用语言表达礼貌也存在差异。将顾曰国先生分析的汉文化的礼貌特征与Leech以英国文化特征归纳的礼貌原则做一比较,可更深刻地理解这种差异,并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更有效的面对这种差异,以取得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19.
中英“礼貌现象”的跨文化语用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方有关“礼貌”的理论研究,阐释了中西方文化中的礼貌概念,并比较和分析了中西方礼貌内涵、礼貌准则选择侧重以及礼貌表达方式等诸方面的异同。并指出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只有正确使用礼貌原则,才能达到交际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20.
这篇文章将从语用学的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 of pragmatics)的角度出发比较并分析英语两种不同文化背境中的一些惯用礼貌套语(politeness expression),例如,恭维、问候、道别、邀请、馈赠等等。它企图基于前人的研究结果从而揭示英汉文化中语言交际的礼貌差异。通过分析,指出它在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中的意义。该文还提出另一种特具汉语特色的礼貌现象,作为有关汉语礼貌现象研究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