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信息素质基础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问卷的形式对我国信息素质基础教育状况及中小学生信息素质水平进行了调查研究,找出了我国信息素质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及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安新华 《情报杂志》2007,26(9):138-139,143
论述了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内容,指出了大学生信息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及内涵,并借鉴国外信息素质评价的标准制定出符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3.
信息素质的评价标准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这些年来我国发表的关于信息素质评价标准的主要文献和国外有代表性的文献按内容、时间进行了汇总.我国对信息素质评价标准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是基于对国外信息素质标准成果的评价、借鉴以及整合.不过统计表明国内近几年来从事信息素质标准和相关领域研究的大大增加,2006年来发表的文献占这些年来的文献总数的近50%,而且研究方向呈多元化,水平也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校学生信息素质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首先探讨了信息素质的内涵和评价要素,以及建立我国高校学生信息素质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路、原则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41所高校1036名学生的调查问卷数据进行了评价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目前我国高校学生总体信息素质综合水平为中等,信息意识相对较好,而信息观念与信息伦理一般,信息能力相对较差。评价结果还表明,我国高校学生信息素质综合水平与学生年龄和受教育水平有明显相关性,与高中时是否学习过如何利用图书馆也有一定联系。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高校学生的信息素质综合水平有显著差异。评价过程显示,本论文建立的高校学生信息素质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本适用,可操作性较强,有一定创新性。  相似文献   

5.
马俊锋 《科教文汇》2007,(9S):219-220
本文对这些年来我国发表的关于信息素质评价标准的主要文献和国外有代表性的文献按内容、时间进行了汇总。我国对信息素质评价标准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是基于对国外信息素质标准成果的评价、借鉴以及整合。不过统计表明国内近几年来从事信息素质标准和相关领域研究的大大增加,2006年来发表的文献占这些年来的文献总数的近50%,而且研究方向呈多元化,水平也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信息素质评价标准研制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吴平 《现代情报》2006,26(5):5-7
分析和总结我国信息素质标;隹研究的现状,从研制这一角度探讨信息素质评价标准的制定原则、研究思路与方法。以便形成具有共识性的信息素质标准评价体系厦评价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吴建华  郭静  孙静 《情报科学》2012,(7):967-973
通过与美国威斯康辛州《信息与技术素质》课程标准对比分析,发现我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尽管把信息素质作为课程目标,但标准内容严重侧重于信息技术,对信息素质的解析既不完整又不充分。结合我国国情,建议采取三大措施扭转这种局面:加强合作,建立基于全面信息素质观的课程标准和评价标准;普及大学生特别是师范生信息素质教育;研究并开发全国性网络化信息素质教育与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8.
信息素质教育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黄万欣 《情报杂志》2001,20(11):89-91
对信息素质的内涵、评估标准、信息素质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目标,图书馆与信息素质的关系、文献检索课与信息素质的关系等信息素质研究领域进行了综述,并对我国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化社会评价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公安院校大学生要在电子警务、信息科技时代中进行学习、工作和创新,就需要有获取、评价和有效运用信息的能力。结合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的调查,以知识建构理论为指导,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我国信息素质合作教育研究文献的年度分布、研究主题、基金项目进行统计分析,指出在法律保障、评估标准、实践研究与基金支持等方面的缺乏是我国信息素质合作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校本科阶段信息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毅 《现代情报》2009,29(1):205-207
笔者从论述信息素质教育的期刊文献量和信息素质教育相关课程的设置两方面来论述目前我国高校本科生阶段信息素质教育现状。从中发现:从论述信息素质教育的期刊文献量上看,信息素质教育自2000年以来是愈来愈受到关注;从本科生课程设置上看,信息素质教育却是不受重视,且在近几年是愈来愈不受重视。文中分析了个中原因。  相似文献   

12.
李信  李旭晖 《现代情报》2017,37(2):134-140
梳理健康信息素养评估问题的研究进展、发展脉络,把握其研究前沿,为我国健康信息素养评估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以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收录的有效文献为来源,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等分析方法,从研究现状分析、引文时序分析、主路径分析和前沿追踪4个方面,对健康信息素养评估的进展和前沿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发现:①健康信息素养评估问题自1997年开始日益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诞生了很多经典的健康信息素养评估工具,美国在健康信息素养评估研究中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我国在研究热度与研究成果上尚需很大的努力。②1993-2004年健康信息素养的评估研究经历了从临床视角到公共卫生视角的转变,再到两者结合的发展轨迹。③健康信息素养评估的前沿主题主要集中在针对于特定年龄人群、特定疾病患者的健康信息素养评估,评估方式的多元化,以及评估范畴的全面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3.
刘晓波 《现代情报》2013,33(4):159-161
以CSSCI数据库2001-2010年的数据为分析源,采用知识图谱的方法对我国信息素养研究的年代分布、高影响力期刊、高影响力文献和研究热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十年我国信息素养研究成果产出各年虽有波动,但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期刊,高影响力的文献研究主题集中于信息素养教育,这与研究热点不谋而合。研究还发现,信息评价是我国信息素养研究的薄弱领域。  相似文献   

14.
澳大利亚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剖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管理机制、课程策略、评估与评价等方面分析了澳大利亚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成功经验,并且结合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的开展提出了可供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5.
论信息素养与知识管理素养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振领 《现代情报》2010,30(10):30-32
分析了信息素养内涵与标准研究,探讨了知识管理素养研究的内容。从技术需要、研究对象、法制道德3个层面阐述了信息素养与知识管理素养的联系;从研究内容、技术需求、培养起点3个视角探讨了信息素养与知识管理素养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于杨  赫明侠 《情报科学》2021,39(12):32-38
【目的/意义】新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推动社会向信息化、智慧化方向发展。高校教师是培养智慧化人 才、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提升与发展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是加快教学信息化进程的要求。【方法/过程】借鉴 国际上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标准并结合我国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分析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内涵,构建高校教师信 息素养模型。发现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发展中出现的不足并提出信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路径和 策略。【结果/结论】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必须采取完善教师信息素养培训体系,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 能力,构建信息素养考核评价标准与激励机制,建设数字化校园环境等措施。【创新/局限】分析新信息技术环境下 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内涵,提出具体的提升路径。但由于缺少数据分析,尚有进一步细化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高校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发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首先回顾了信息素养概念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并陈述了国内对信息素养的一般定义与内涵;同时列出了标志性的高校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几大标志性评价标准进行发展趋势的分析: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若干方向.  相似文献   

18.
国外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最佳实践研究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卉  吴鸣 《现代情报》2016,36(8):66
本文首先探讨了E-Science科研环境下数据素养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图书馆是开展数据素养教育的最佳主体。其次介绍了数据素养的概念和内涵及其教育现状,指出国内探索数据素养教育需要学习和参考国外数据素养教育的优秀成果和实践经验。接着选取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Lamar Soutter图书馆的新英格兰数据管理协作课程、普渡大学、明尼苏达大学、俄勒冈大学和康奈尔大学4所图书馆联合开发的数据信息素养教育项目和爱丁堡大学图书馆的MANTRA教育项目作为数据素养教育最佳实践进行分析,从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途径、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估5个方面归纳最佳实践的教育模式,并总结最佳实践为国内图书馆探索数据素养教育的启示,包括:重视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加大资金和人员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关注领域科学数据的特点,开展学科化数据管理教育;以数据管理需求为基础,提供针对性培训;形成“教学-评估反馈-优化-再教学”的生态教育链,实现数据素养课程的可持续发展等。  相似文献   

19.
Nowadays, it is a common practice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to spread medical knowledge by posting health articles on social media. However, promoting users’ intention to share such articles is challenging because the extent of sharing intention varies in their eHealth literacy (high or low) and the content valence of the article that they are exposed to (positive or negative).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boundary conditions under which eHealth literacy and content valence help to increase users’ intention to share by introducing a moderating role of confirmation bias—a tendency to prefer information that conforms to their initial beliefs. A 2 (eHealth literacy: high vs. low) × 2 (content valence: positive vs. negative) between-subjects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a sample of 80 participants. Levels of confirmation bias ranging from extreme negative bias to extreme positive bias among the participants were assessed during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uggested that: (1) users with a high level of eHealth literacy were more likely to share positive health articles when they had extreme confirmation bias; (2) users with a high level of eHealth literacy were more likely to share negative health articles when they had moderate confirmation bias or no confirmation bias; (3) users with a low level of eHealth literacy were more likely to share health articles regardless of positive or negative content valence when they had moderate positive confirmation bias. This study sheds new light on the role of confirmation bias in users’ health information sharing. Also, it offers implications for health information providers who want to increase the visibility of their online health articles: they need to consider readers’ eHealth literacy and confirmation bias when deciding the content valence of the artic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