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方海涛 《新闻界》2013,(5):54-57
网络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价值嬗变,主要表现为信息能指和所指的二元关系日益突破传统媒体语境下的和谐共处局面,能指和所指的关系呈现为拉康式的关系:一是夸大能指的指代范围,弱化所指的指代意义;二是极大的发挥能指独立性和对所指的覆盖性,能指主动地去殖民所指、指代所指;三是所指日益从与能指的匹配中隐退,致使网民对意义的探询只能在能指和所指之间周游,最终导致网络世界出现"能指膨胀、所指丧失"的泛信息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张晓东 《新闻传播》2010,(6):103-103,105
符号由能指和所指构成。能指与所指结合的行为即意指。传播过程若缺乏共同的意义空间,便会出现传播障碍。民间戏曲在跨区域流传中以符号变异的形式解决传播过程中发生的传播障碍。  相似文献   

3.
神话学意义上的新闻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芳 《新闻知识》2006,(10):53-54
新闻就是神话的建构者(Newsisamyth-maker)①。新闻与神话从符号学的意义上看,一个为体一个为用,不可分割。神话是一种使现实自然化的方式。此神话非我们普通意义上的神话传说,荒诞无稽之谈,而是经过罗兰·巴特定义过并详细解释的一种符号学体系,一种意指作用的方式,一种文本解读的方式,一种使现实自然化的方式。现代神话的作用方式神话既然是一种方式,那它究竟怎么运作呢?神话既然是一种符号学体系,那我们就从符号学的方式解释它。任何符号都可以分为能指和所指,而神话就是建立在第一个符号学链上的第二个符号学系统。也即,能指和所指构成…  相似文献   

4.
广告跨文化传播效果,从所指角度来看,包括价值认同与价值冲突;从能指角度来看,包括不理解、理解以及误解.因此,成功的广告跨文化传播的效果是,在受传者正常解读能指、理解广告所指,并避免文化误解的前提下,广告所指得到爱传者认同.  相似文献   

5.
表意是电影符号学术语.它是一个语义学概念.说明抽象概念或具体事物与用来表现抽象概念或具体事物的语言之间的关系.在符号学中,指能指系统和所指系统构成的表达含义的功能.也是结构语言学中一个核心概念.电影符号学的学者们认为,注重研究符号的表意功能,确定能指(电影表达手段)与所指(影片含义)的关系,深入探讨表意的结构,是电影符号学的根本任务.表意必然是有系统的编码过程.  相似文献   

6.
范敬英 《新闻窗》2008,(3):89-90
美国社会学家伦德伯格认为:“传播可以定义为通过符号的中介而传达意义。”因此,符号是传播活动的要素,是“传播过程中为传达讯息而用以指代某种意义的中介。”符号是由能指、所指、意指三方面构成的载体,传播也就是能指、所指和解读者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文字、图片、声音等符号集中地来传达信息形成传播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陈红梅 《青年记者》2016,(11):24-25
《花千骨》“神话”的能指与所指 能指和所指是索绪尔在谈论语言符号的性质时提出来的一对概念.后来巴尔特在《当代神话》中对索绪尔的这一概念作了进一步的延伸.能指是我们通过自己的感官所把握的符号的物质形式,所指是符号使用者对符号所涉及对象所形成的心理概念.①能指和所指都是人创造的,而所指所内涵的意义,则跟能指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传统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从能指与所指关系的演变解析符号的社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在最初是任意性的,经过人类长期的集体训练、学习传授而约定俗成为理据性.从任意性到理据性,就是符号贴上历史标签、文化标签的过程,也即符号的社会化过程.能指与所指关系演变所体现出的社会性既有不断变化的一面,也有稳定的一面.如果将两个能指相互置换,那么势必带来所指的改变,使原来的能指与所指关系的文化意义发生改变,因为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原本就是一种人为的、社会的、被赋予的、教育的、当然也是意识形态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正>Dior真我香水广告从明星、听觉、视觉等多个角度利用符号的能指与所指的统一来建构意义,塑造Dior真我香水的独特形象,表达这款香水想要传达的"真我、独立、自信"的涵义。符号学原理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則德則索绪尔第一次把对符号的研究当作一门新学科提出。他认为符号包括两个构成性元素:Signifier(能指)与Signified(所指),"符号是指能指和所指相联结所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为文化意义生成机制提供了符号学分析范式的《神话修辞术》的重新阅读和分析,可以发现,意识形态在通过意指作用劫掠语言、扭曲意义,使传播意图自然化的过程中,对语言系统产生了依赖性。语言系统能够掌握事物本身,且事物具有具体的历史的特征。语言系统及其指事成为神话直观且可辨识的材料,使神话的确认贯穿于信息告知过程,神话呈现为"事实"而获得了理据性。神话生成及其有效传播的条件,是语言系统能够传播事实性信息,能指与概念之间具有可类比性,作为形式的能指具有可塑性。神话的实质是基于事实系统并呈现为事实系统的言说,神话修辞术的实质是"用事实说话"的伪装术。我们的新闻传播不用假装,应该坚持严格的用事实说话的基本方法论。如果只记得"说话"而忘掉了"用事实",不仅是舍本逐末之举,而且违背了辩证唯物论所规定的新闻报道及新闻传播研究所需坚持的老老实实的实事求是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王华 《大观周刊》2011,(21):78-78,75
价值理论是索绪尔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是他在创立共时语言学是提出并强调的一个重要问题。关于价值理论,目前学术界存在不同看法。本文阐述了语言价值的含义及其产生背景,并从概念方面(所指)、物质方面(能指)、整个符号(能指和所指的结合)来阐述价值。从而论述“语言是一个纯粹的价值系统”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万琰 《青年记者》2017,(23):14-15
法国符号学家罗兰·巴尔特首先将符号学理论应用于广告分析,指出符号意义本质上是由特权阶级人为建构的,并将渗透了意识形态的符号文本称为“神话”.①他将索绪尔的“能指加所指等于符号”视为符号表意的第一系统,并指出第一系统中的符号在进入第二系统后则变为一个纯粹的能指,与之对应地产生一个新的所指.巴尔特把它称为“内蕴意义”,也叫“隐喻”,而广告符号则正是通过“隐喻”进行意识形态价值的运作.  相似文献   

13.
祁涛  高冠磊 《青年记者》2016,(23):11-12
新闻媒体有时发布的文本信息会对受众已有的观念造成冲击,文本折射的现实使人感到与自己的观念相悖时,受众就会开始吐槽和质疑.不过,文本意义是否与现实事态对应,颇成问题.首先,文本意义并不能在能指的单纯指称中得到解决,能指有时无法有效履行表征所指的功能,人们就不能从新闻文本中直接读取事实和真相.其次,解释者是有选择的解释者,①受众往往会根据自身的阅历、既有的观念和所处的语境来赋予所指以独特的能指,或者选择性解读能指所折射的所指.但是在实际阅读过程当中,受众往往意识不到意指关系的复杂性质,他们以为令他们生气的就是能指的所指,并通过情绪和意见的表达而影响现实事态.  相似文献   

14.
隐喻是由俄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雅克布逊提出的,指“一个词(能指)以一种破除老套、非字面意义的方式,应用到一个目标物或动作(所指)之上,它强调能指(声音、图像)与所指(概念意义)的相似(对应)关系。”这种相似主要是指二者作用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5.
“同构”是符号学的关键概念之一,是符号传播意义的终极机制,罗兰·巴特曾多次提到“同构”,遗憾的是他对此的阐释却模糊含混.“同构”一词在文学及艺术领域中大多取“异质同构”或“共同构成”之意,而在符号传播意义的视阈下,则是指某些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意指关系的唯一性、固定不变的特性,即某些符号的社会意义不可随意变更,是唯一性的,是被意识形态强制赋予的.但公众却并不留意这个意义是如何产生的,而是直接认同了这个意义,并将之视为“自然而然”的社会法则.“同构”是意识形态的产物,也是为意识形态服务的.  相似文献   

16.
一本书的装帧设计就是它的符号。近三十年以来书籍装帧艺术的理念已从封面设计演进为整体设计,由此,这个作为传播基元的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的关系发生了转移,在能指的表达层面上达到了一种设计语汇的极大丰富,在所指的内容层面上则更大程度地负载了现代社会传播对书籍装帧艺术所提出的任务和要求。书籍的外层传播形式完成了一种全新的符号建构。  相似文献   

17.
郭权 《青年记者》2006,(14):95-96
网络时代的到来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传播模式,网络的交互性和开放性使得受众对新闻文本的组合与解读具有相对自由的空间。德里达的延异理论德里达的名声是与解构主义联系在一起的。解构主义所否定的主要对象是占据西方思想主流的形而上学传统。按照传统形而上学的理解,符号是显示意义的工具(媒介),而在所谓意指过程中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天衣无缝,结合得毫无差异——正如索绪尔用一纸两面所形容的那种和谐关系。而依据解构主义的看法,意义却是可望不可及的“海市蜃楼”,因为能指总是流动不居,漂浮不定,在意指过程中能指与其说指向一个…  相似文献   

18.
陈玉洪 《东南传播》2011,(6):131-133
本文从符号学的基本理论出发,认为文学符号同一般符号一样,具有任意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其任意性表现在能指和所指之间的意指关系是不可论证的;作家采用的文学符号及其表征的概念之间没有天然的、本质的联系;文学符号的意义是多元的,而且,文学符号常常是漂浮的能指.文学符号的理据性表现在文学象征属于相对稳定的符号;文学符号的意义是意识...  相似文献   

19.
所谓图像,是指运用某种视觉媒介、通过形象展示来表现一定主题或客体的符号。该定义中的媒介、形象展示和客体分别对应符号学的三个重要概念:能指、意指方式和所指,其中,意指方式是能指和所指的结合方式。在平面广告中与意指方式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就是:编码方式。编码方式是“符号使用者之间的一种约定,这些使用者承认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并在使用符号中遵守这些关系”,主要包括:交流方式、形式化方式、表达方式和指示方式,它们所对应的是符号的四种功能:交流功能、表达功能、结构功能和指涉功能。任何一幅图像在理论上来说都同时具备这四种编码方式,而且其中往往有一个突出的编码方式,我们称为“主导性编码方式”。  相似文献   

20.
邵猛 《编辑之友》2018,(3):56-61
中国电影当下处在一个“能指的狂欢”时代,文本中原有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被架空或重置,能指的狂欢和所指的消亡造成文本价值的空荡,唯技术论的低端奇观电影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景观电影大量出现;在这个泛影像化的时代电影生产者极力重构能指的炫耀性,商业面前话题性大于文本自身;众多跨界导演成为中国电影票房的主力军,表现出中国电影产业的不专业和不成熟;与创作能力相比,中国电影面对的是一场“中国制造”式的态度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