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儿不笨     
儿子星儿两岁多点时,有段日子颇具逆反心理,让他去做某件事,他明明能做得来,就是不肯做,我和妻子便斥之为“笨”。起初,儿子尚无反应,时间久了,他居然以笨为荣,再逢他不想做或确实做不来的事时,干脆径直自己吆喝“星儿笨”,而拒绝尝试。 我深感大事不妙。两三岁孩童正是学知识不断尝试探索的年龄,如果他凡事—“笨”  相似文献   

2.
儿子是一个很善于观察的孩子。在生活中,非常喜欢提问题,并且爱寻根究底。“咱们来做个实验吧”是儿子常说的一句话,也是儿子常做的一件事。他喜欢做实验,是受了他爸爸的影响。他爸爸原来在单位上班时就经常做实验,现在在浙江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仍然经常做实验。我们每次给他打电话,他往往都在实验室里忙着做实验。  相似文献   

3.
汤素兰 《红领巾》2010,(1):13-17
笨狼的家是一座白色的小木屋,有着红色的尖屋顶,门上有一块蓝色的牌子,写着“笨狼寓”三个字,因为笨狼家不仅笨狼笨,他的妈妈也笨,他的爸爸也笨。 “我们是笨狼家的,我是笨狼爸爸,我妻子是笨狼妈妈,我有一个儿子是小笨狼,你们怕不怕?”这是笨狼爸爸和别人斗狠时最喜欢说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4.
风儿很危险     
夏日的午后,我和儿子小笨在午睡。风从半开的窗户里钻进来,就像凉爽的冰丝轻快地划过,在这个蝉声聒噪的夏日,这样难得的凉爽是多么惬意呀! 这样被风吹拂了不知多久,我一个激灵从凉爽的梦中醒来了,天哪1儿子会着凉了!于是赶紧拉过毛巾被把儿子从头到脚盖了个严实。儿子小笨被我手忙脚乱的动作闹醒了,睡眼惺松地问我:“妈妈,你干什么?”  相似文献   

5.
魔毯     
“星儿,起床啦!”妈妈揭开星儿的被子,拍拍他的屁股叫道。 星儿坐起来,伸了伸懒腰,然后揉揉睡眼说:“星期天也不让人多睡一会儿。妈,这么早干什么呀?” “你姥姥家买了一条花地毯,听说还有特异功能,你不想去看看吗?”妈妈眉飞色舞地说。 一听说到姥姥家去,星儿忙从床上溜了下来:“妈,这就走吗?” “看把你急的。”妈妈说,“你还没洗脸刷牙呢!” “这好办,一会儿就好!”星儿跑了出去。★科幻沙龙★ 过了一会儿,星儿精神抖擞地跑了出来:“妈,走吧!” 于是,妈妈提了给姥姥买的礼品,就和星儿…  相似文献   

6.
每天我下班回家,看着儿子逗人喜爱的小脸,总觉得舒心,“儿子,过来,爸爸教你背诗。床前明月光……”“窗前明月光……”我疑心儿子听错了,又重复了一遍“床前明月光……”,而且特别夸张了“床”的音调。“窗前明月光”,儿子依然我行我素,没有半点改意。我的火腾地就上来了,朝他大吼起来:“你真是个笨东西。”我一则火他的耳朵“失灵”,二则火他无视我做父亲的威严,竟然知错不改。儿子脸色刷地一变,斜着眼睛瞅我,小嘴噘起老高,嘟囔了一句:“坏爸爸!”我做父亲的尊严受到了极大的蔑视,抡起了巴掌就要揍他。妻子走过来拉住我的手说:“儿子还小,…  相似文献   

7.
有位朋友向我介绍说,他的一位亲戚的儿子被某名牌大学录取了,而且这功劳应主要归功于孩子母亲,因为她对儿童心理很有研究。当她的儿子上小学时,家长会上,老师私下里跟她说:“最近一次数学考试,全班53人,你儿子排名49……”回家后,这位伟大的母亲却向儿子竖起了大拇指:“老师对你充满信心,说你不是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就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名28……”儿子上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等候着老师指责她的儿子,结果她没有听到。散会时,她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恐怕有危险。”回到家里,母亲再次向儿子竖…  相似文献   

8.
这是发生在一个美国人身上的故事。有一天,他的儿子从幼儿园回来,兴奋地向他报告学到的新东西。儿子郑重其事地拿出一把水果刀和一只苹果,说:“您知道苹果里藏着什么吗?”做父亲的不以为然:“除了果核还有什么?”这时,儿子便把苹果切成两半。通常的切法是从苹果茎部的凸处切到底部的凹处,而他的儿子却横着劈开。他刚要批评儿子,儿子却举着切开的苹果说:  相似文献   

9.
儿子一上学就变得“傲慢”起来。觉得我还不如他。他常弄些脑筋急转弯什么的来考我,我是常规思路,哪禁得住他那些弯弯绕。什么小明的妈妈有三个孩子,老大叫大明,老一叫二明,老三叫什么。我说叫三明。儿子就满脸不屑,鼻子里哼了一声道:“还三明治呢,叫小明啦,笨。”  相似文献   

10.
一位父亲讲起他当初教育儿子的方法就后悔不已。儿子小时候,别人问他孩子怎么样,他当着儿子的面说“:不行,没用。”其实儿子学习很努力,在班上总能进入前十名,年年都是三好学生,但他从来就没有在同事和亲朋好友面前称赞过儿子,相反,他总是拣儿子的不足讲,说他“调皮”“、笨”“、不够理想”。后来儿子考上了大学,同事们前来祝贺,他又说儿子是瞎猫碰到了死老鼠。有一次,这位父亲听见同事在背后议论他儿子,说他从小到大“就没有用”“、读大学是赖人吃好饼”“、成不了大气候”。他再回头看看儿子,发现他双肩微缩,两眼茫然,果真有点“窝囊”…  相似文献   

11.
聪聪两岁多了,同龄孩子能做的事儿,他基本都能做,可就是不会跳。这让聪聪妈十分着急,她一遍一遍地教,聪聪一次一次地练,可还是学不会。她便带儿子到医院检查,医生告诉她:“孩子生理上没毛病。”她很生气,抱怨儿子接受能力太差,骂儿子笨。聪聪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每次妈妈教他训练,尽管他憋红了小脸篮儿,想使劲儿跳,可小脚就是抬不起来。  相似文献   

12.
沈虎根 《家庭教育》2004,(9B):26-27
先介绍一下我的外孙:沈青君,小名青青,五星幼儿园的学生。说他聪明吧,聪明得有点淘气;说他笨吧,又笨得很可爱。这种特点,早在他进幼儿园之前就有了。举个例子:妈妈特别喜欢他的时候会唤他“青青是妈妈的好宝宝”,他在特别喜欢妈妈的时候也会学着说“妈妈是青青的好宝宝”——他不知道“宝  相似文献   

13.
给孩子自尊     
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他想考第一,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回家后他问:“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地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听了儿子的话,非常悲伤。因为她感觉到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而这种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她望着儿子,没有回答,因为她不知该怎样回答。又是一次考试。这一次,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回家后,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面对儿子的疑惑,她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  相似文献   

14.
陈艳梅 《早期教育》2004,(10):28-28
某幼儿园的一次家长交流会上,一位父亲站起来,忧心忡忡地讲述了他的苦恼:“儿子才上中班,可是太自信了,甚至到了固执的程度,听不进任何人的意见。有一次画椰子树,儿子画完树之后,又让树长上了椰子,但是他的椰子却一个串一个,从树上一直长到了地上。我告诉他椰子树不是他画的那个样子,儿子偏说椰子树就是像他画的那样。为了说服他,我找来了椰子树的图画给他看,可儿子还是坚持椰子树就是像他画的那样。我很担心儿子这种情况会影响他今后的发展。”看得出来,这位父亲很关注自己孩子的发展,对孩子的“不良倾向”甚为忧虑,并急于用事实来纠正儿子的“错误”。  相似文献   

15.
程勤华 《小读者》2010,(8):38-38
他说:让聪明的人去做聪明的事好了,我只管做我自己的笨事情。多亏他做了些“笨事情”一世界才有了一条可爱的动漫小狗——史努比!  相似文献   

16.
李丽与马宏达夫妇的儿子今年已经11岁,过去一直让他们感到欣慰的是,他们与儿子的关系非常融洽。但在刚刚过去的夏季,马宏达注意到了发生在儿子身上的变化:突然之间,他似乎有什么心事,都爱向他的那些朋友们诉说,而很少向父母提及。“他房间的门总是关得严严实实。”李丽说道。家住北京市的刘红芳与周军,也注意到了发生在他们13岁的女儿倩倩身上的变化。“她以前总是和我一块儿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我们之间有说有笑,”周军说,“现在我和她妈妈时常开玩笑说,只有当她想要我给她买什么东西时,才会这么做。有时她想让我们把她看作…  相似文献   

17.
学会欣赏     
曾读到这样一个故事: 上初中的儿子期中考试后回到家中,妈妈问他:“考得怎么样?”他满不在乎地说:“挺好。”妈妈问:“怎么个好法?”儿子答:“我后面还有两个人呢?”妈妈心一沉,什么也没说。晚饭后,她叫过儿子,说:“你考得确实不错,我们再制定个目标吧,下次考试淋后面要有五个人,  相似文献   

18.
阳春三月,阿笨看着明媚的春光蠢蠢欲动道:“吹总,咱们明天去春游吧。”吹总边埋头看牛皮边回答道:“好,要记得带剪刀哦。”阿笨不解道:“干吗,剪草啊?现在讲究生态平衡,随便剪草花可能挨罚款的。”吹总这才抬头白他一眼道:“剪睫毛啦!你想想,万一踏青路上碰到个把睫毛特长以至于影响到生活起居的朋友,那我们不帮他剪,谁帮他剪啊!”阿笨若有所思道:“有道理,三月学雷锋月,也应该顺便做做好事了。”[编按]  相似文献   

19.
儿子穿鞋记     
儿子已经四岁了。星期天午睡起床时,他突然提出了一个要求:“妈妈,老师说小朋友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今天我要自己穿鞋子,好吗?”我一听乐坏了,平时儿子很懒惰,而且什么事都依赖我们,总是要我们为他“服务”。我连忙鼓励他:“宝宝要自己穿鞋子,真棒!  相似文献   

20.
王嵩 《现代家教》2002,(5):24-24
我把儿子当作“优质产品”,适时地为他做“广告”。儿子上幼儿园中班,爱上了绘画,吵着要我掏钱让他参加绘画班。我经不起他的纠缠,忍痛掏出120元作为绘画学费。学了3个月,便到了“六一”节。一天,儿子从幼儿园回到家,兴奋地告诉我:“爸爸,我的画在幼儿园展览啦!”我带着惊讶,反问:“是吗?”“是啊,真的,我不可能骗你的。”“明天,爸爸到幼儿园欣赏你的杰作,好吗?”“好啊,不过,你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