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北京我是奔着长城和烤鸭去的.俗话说,"不到万里长城非好汉,不吃全聚德烤鸭真遗憾!"因此,到了北京,我不能不吃烤鸭.我还听说,世界上最出名的鸭子有两只:一只是美国迪士尼的唐老鸭,另一只是中国的全聚德烤鸭.因此,我直奔王府井全聚德.  相似文献   

2.
尚海 《知识窗》2005,(11):22-23
成功出国 2004年7月,我已经连续申请了三次的英国留学签证又被拒绝了,绝望之余,我听从了一位朋友的"曲线出国"的建议,按照英国的法律,英国公民的配偶在婚姻持续两年后,可以申请移民归化.一个月后,朋友帮我物色好了对象,是一位真正的英国绅士.  相似文献   

3.
很高兴飞机出事的那天,姐姐也出了车祸.我不知道这样说是不是很残忍,但是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是上帝在冥冥中给姐姐的一种恩惠,因为她失忆了.我和妈妈都很伤心,但是又淡淡地为姐姐高兴,失忆了也好,什么都不知道了.  相似文献   

4.
2004年是我来到美国留学的第三年,在此期间我一边学习一边打工,过着勤工俭学的生活.在美国的海外留学生除了一部分学生住在校内,不少学生都是被移民局分派到美国人的家中居住.我在读中学的时候与同校的一名香港学生被学校分到离学校很近的一户美国家庭中,这一住就是两年,等我考上新泽西州立大学以后才与一个中国女孩合租了一套公寓.这套公寓所在的西区非常乱,但房租便宜.自从来到美国读书以后,我亲身体验到了身在异国处处不容易的滋味.虽然上中学和读大学所需的昂贵学费都是国内的父母承担的,可平时日常生活的开支必须靠自己打工去赚取.因为在这里如果你不去打工赚钱的话,周围的同学都会瞧不起你,认为你没有自己生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黑马"罗庚     
穿过大厦走廊狭长的过道,来到深圳罗庚电能的办公室.这是我在这层楼见到的第一间双开门的办公室,我无法想象这个由三个房间组成且陈设简单的地方,以后会蹦出又一个"华为"来.直到与罗庚董事兼总经理李刚先生,经历了一场不时被来电打断的谈话,目睹了罗庚电能在深圳宝安石岩投资2000多亿建立的现代化厂房后,我才意识到自己的眼低,和这个看来不起眼公司背后所隐藏着的巨大能量.  相似文献   

6.
一 2003年9月,我在北京读完高二后转到奥克兰留学,这是新西兰最美丽的城市.我在寄住的房东家碰上叫徐刚的东北人,因为同是中国人,马上我们就成了好朋友.  相似文献   

7.
辜晓进 《知识窗》2005,(7):28-30
一位美国商人说:一个人可以失去财富、失去职业、失去机会,但万万不可失去信誉. 一群美国中学生,在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时抄录了某网站提供的一些材料,竟在全美引发轩然大波. "诚信"二字之于美国绝大多数民众,虽不能说重于生命,却是立足社会之根本--这也是我在美国生活学习一年感触最深的景象之一.  相似文献   

8.
陈光岳 《知识窗》2004,(2):54-55
"赚钱不容易,花钱却如流水一般去得飞快."妻子不止一次在我面前埋怨过.她是中学的英语教师,工资虽然不是很高,但加上福利、补课费什么的,每月也有1500~1600元;而我是一名记者,工资也不高,但业余写些稿子,月收入少说也有3000元.  相似文献   

9.
男孩子有一点点顽皮与小奸小恶,有时会显得更可爱.我曾有个爱玩恶作剧的同桌,有一次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抖我的"老底":说我父亲常会用"不错"两个字形容我.当时,我想,难得同桌这回吐了象牙,可他诡秘一笑后,话锋一转,改口说:"具体说,是'不'和'错'分开用!"并且加重了语气,引来哄堂大笑.  相似文献   

10.
一个晴朗的下午,阳光明晃晃地照到水泥地板上.   叮呤……叮呤……,上课铃响了,我手拿书袋走进教室,起立、问好、坐下后,我发现坐在窗边的一位同学手里拿着一块闪闪发光的"石头"在玩耍,似乎很着迷.我叫道:"李俊同学,请你拿着你的'石头'到讲台上来."……  相似文献   

11.
妈妈从来不喊我吃饭 记得小时候,下午放学是很早的,大概两三点就回到家.一到家,我就在我家院子里的水泥洗衣板上做作业.作业一般都做得比较马虎,因为心里老想着:"快点,快点做哦,做完跳橡皮筋哦!"  相似文献   

12.
我姓冯,冯小刚的冯,很多人已经忘记了我的本名,都叫我"冯倒","倒爷"的"倒".这天一早,我就在教学楼和宿舍的必经之路上,铺上了两块旧床单,将从大四毕业生那里收来的众多崭新的辅导书籍、小说、杂志、CD等一股脑儿摆了出来.短短几分钟内,摊位上就围了不少人.这时,我突然看到一个MM正弯着腰吃力地拖着一个大箱子,箱子看起来非常沉,她不时地擦擦额头的汗水.她微微皱着的眉头和随风飘起的刘海让我一时间心旷神怡,骑士精神顿时溢满心间.  相似文献   

13.
那年,我从武汉出差去上海,上船后不久,一位外国老头儿引起了我的注意.通过英语交谈,得知他叫卡尔,来自瑞典.他这次幕名来武汉旅游,黄鹤楼和东湖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现在正坐船去上海,然后回国.卡尔十分健谈,也很随和.他对中国了解得真不少,和我从秦皇汉武兵马俑,一直谈到了中国现在的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4.
今年9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仰望星空》一诗:"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有关诗中的深意,他此前在同济大学的一次即席演讲中,做了言简意赅的说明:"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我遇到过不少难题,经历了很多挫折.在这两年多的难忘经历中,我不断地咀嚼、感悟、反思,终于进入了相对"豁然开朗"的境界.活动是班级生命力的依托,本文就班级活动的两种类型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6.
我最欣赏的一个人,是一位国营工厂的老厂长,十五年前,他每月拿六百多元工资,坐的是一辆破旧的红色普桑.每天一大早就换上破旧工作服,戴着安全帽到工地上巡视.  相似文献   

17.
我所知道的韩寒,大体可用几组反义词来"捉拿'他. ☆衣食简朴VS挥金如土☆ 韩寒在他17岁那年出版了<三重门>,销售300万本.其后10年间基奉每年出版一本书,至今还保持每本新书上市必上畅销书榜之记录.他的版税率当然也是行内最高.  相似文献   

18.
四年光影,恍如一朝飞逝,散落无数个片段,如镜像般倒映你我.走在大学校园里,蓦然回眸,总会发现一些熟悉的场景,串联起四年黄金般的回忆……  相似文献   

19.
十几年前我到鼓浪屿医院探望一位身患绝症的朋友.这位朋友从年轻时就称得上是一根"烟枪",得到肺癌晚期,医生已束手无策,自觉时日无多,深悔不听戒烟劝告,真是悔之晚矣!一根"烟枪"折了,他临终前那悔恨交加的神态,至今仍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20.
1998年春天,我到北京参加联合国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合作举办的"扶贫与社会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这次会议使我对中国的扶贫政策及行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尤其是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作为一个非政府组织,团结了一批民营企业家,在国内发起、实施了一系列扶贫行动.这个行动意义不同凡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