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交际是一种社会行为,它不但反映了交际者的思维、心理状态,而且,还反映出社会习俗,社会结构等一系列的社会现象。语篇分析实际上就是对语言现象以及通过语言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现象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冗余现象是语言中的一种普遍存在。对语言中的冗余现象,从表现形式及语用策略和翻译原则诸多角度进行了探讨,结合冗余现象的各种类型,着重分析了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如何针对语言中的冗余现象运用增补,省略和微调等处理技巧和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3.
语言的表达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语言混乱势头有所发展,生造词、洋泾浜、外国话,在大众传媒上大肆泛滥。对于语言文字违法现象,缺乏应有的约束和制裁。语言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语言创新,势所必然,但须审慎;刻意生造,只会造成语言污染,妨碍全民的交际和历史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4.
学语言是化信息的载体,是化的表现形式;化是学语言的内核,它制约着学语言的表现形式。学语言虽然是一种具体的化信息,其本身也是一种化现象,是化的一部分,但它却能反映出纷繁复杂的化现象。种种化现象都可以通过学语言表现出来。本试图从学语言与化的关系的角度加以论述,阐明学语言是受到各个层面化的制约与影响的。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处处与社会发生密切关系,不管社会生活中出现什么现象、事物,语言中就会出现相应的词语。在人类社会交际中,人们对某些事物、现象由于某种原因不能、不敢或不愿意说,就产生了语言的禁忌现象。在中国,这种语言现象叫“忌讳”,在英语国家则叫“塔布”(linguistictabno)。由于我国与绝大部分英语国家相隔万里,社会制度、文化习俗、历史背景、心理特征等不尽相同.有的甚至差异很大,人们对于禁忌语的感受和表达也就不尽相同。这样,语言禁忌在汉英语言和中西文化之间会产生差异。本大拟就汉英语言禁忌的异…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人类社会中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社会性是语言的本质特征。社会因素与语言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直都是社会语言学家关注的核心内容。语言变异现象就是解答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我们现在能观察到的语言是变化发展的,而且其过程是有规则可循的。本文将从语言的社会性质出发来研完语言在语义和句法上的变异现象及变异原因。  相似文献   

7.
英汉词语存在许多空缺现象,在其语义和文化内涵方面也存在许多不等值现象。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来看,这是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身所特有的语言体系和文化内涵,每一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则、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两种语言之间的词语空缺现象及其语义和文化内涵的不等值现象是正常的。本文试对这两种现象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论歧义在文学作品中的增值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玉玲 《西江大学学报》2001,22(4):71-73,104
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中都存在语言歧义现象,作为歧义现象有其积极的一面,它可以使语言现象达到文学特殊的修辞效果,从而起到使文学作品增值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种种模糊现象从产生的原因、与其他语言概念的区别以及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和社会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准确地把握这一语义现象的基础上,从更深层面上了解和运用这一语言现象,从而使语言能更好的为现代化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0.
语言中普遍存在着标记现象。结构主义和生成语法学派往往从语言结构内部采解释这一现象。本文从功能主义学派的观点出发,运用语用原则,从人类交际的角度,试图对标记现象进行一些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朱晓蓓 《甘肃教育》2011,(23):71-71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而文化也是人类社会的特殊现象。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的载体,如果说语言是外壳,那么文化就是蕴含其中的灵魂,因此语言最能够反映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我们在进行语言教学时就不能不揭示蕴含在语言中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2.
谈谈“言外之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外之意是话语活动中的一个常见现象。在语言交流过程中,出于各种不同的目的,或由于语境的制约,信息发送者有时未能直接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言外之意即由此产生。此时,信息接受者必须尽全力从字里行间捕捉信息发送者的真意。在准确地把握了言外之意之后,交流才不致中断。言外之意这种现象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都可能发生。本文拟结合实例剖析言外之意这一语言现象在上列语言诸层面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哈里斯认为,整合语言学应注重语言现象及其相互关系,并用关于语言的语言理论来理解语言。由于语言本身的不确定性(多义、歧义等),造成了语言交际中经常出现刻意曲解现象。在英语交际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刻意曲解这种语言形式,能够起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其注意力、提高其语言学习积极性的作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歧义是人类语言中的一个较为复杂的普遍的现象,它是指一种语言形式(包括词句等)缺乏清晰性,意义模棱两可,具有两种或多于两种意义,从而产生的语义理解分歧的现象。随着跨文化交际的不断发展和深入,语言的歧义现象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许多语言学家、学者对英语中的歧义结构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他们从英语语言、语义的角度对歧义现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语言作为一种思想文化交流的工具,有其文化倾向性。不同的民族对于同一语言现象的理解和表现却不尽相同。言语行为是规律化的语言,它的规律化可以使学习者有效地预见一些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6.
与“横看成岭侧成峰”充满理性趣味相对应,“月是故乡明”则无理而充满了情趣。在语世界中,这种非理性语现象广泛存在,并且具有非常丰富的美学价值。在语言领域中这种不合乎逻辑的现象非常多见,尤其是学语言。很难想像在这种非理性语言缺位的情况下,语言的表现力将会怎样的苍白。达成这种奇妙的语言现象的原因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从语用的角度说,语言既需要规范又需要创新。当前我国语言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令人关注的语用现象,诸如新词酷语的时尚流行、语言规则的变异使用、网络语言的异军突起等等。这些现象中既有新时期语言运用中的创新成分,又有语言运用的不规范问题。客观地分析和正确地处理当前语用中的规范与创新问题,将有益于推动我国新时期语言生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提示语和警示语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语言现象,二者的编写,在高考语言运用的考查中常常涉及。但在实际的学习、运用中,不少同学未能充分把握这两种语言现象各自的特点,易将提示语和警示语混为一谈,因而留下了一些遗憾。  相似文献   

19.
隐喻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重视词语隐喻义的学习,有助于准确理解语言的真实含义,并能提高学生对英汉两种语言语义的更深层的把握。  相似文献   

20.
袁艺  丁礼明 《文教资料》2011,(30):35-38
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语言习得过程中频繁出现语法错误,这充分说明中国学生在语言迁移过程中不能游刃有余地转换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从而实现完全或部分对等。本文在分析这种现象的基础上,从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中发现语言迁移现象发生的原因和问题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